摘 要: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是要與美術教育密切相關的,但是不能全都依靠美術教育,還要在其他學科中進行一定的深入。在素質(zhì)教育中,審美教育和美術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內(nèi)容,是推動學生整體性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他們之間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了解他們之間的關聯(lián),不管是對美術教育還是審美教育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美術教育;審美;措施
在當前素質(zhì)教育的浪潮下,審美教育變得極其重要,而美術則是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課程,擔負著對人文素養(yǎng)以及審美能力的重要任務。但是在當今教育教學課堂中教師對學生審美教育的培養(yǎng)程度依舊不夠高,美術教學中對文化的重視程度也比較低,忽視了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停滯不前。因此,美術是人類精神文化的產(chǎn)物,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美術與文化教育相互結合從而進一步滲透審美教育,進而把對美術的學習當作是對文化的傳播過程。
一、 充分發(fā)掘美術作品的人文內(nèi)涵,提高審美能力
美術是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事實方式,它既有著極為充足的審美內(nèi)容,又與人文素養(yǎng)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新課標力清晰地體現(xiàn)出了美術的人性本質(zhì)、人的期望、意志、感情等這些抽象思維都是利用美術作品才得以展現(xiàn)的,在欣賞美術的作品時能夠更好地體會到深厚的審美情感。一些美術作品所體現(xiàn)出來的畫面是對現(xiàn)實社會想象的基本表述,對過去和未來都會使用生動形象的畫面顯示出來,這其中包含了作者豐富的審美觀念以及深厚的審美認知,蘊藏了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和中要加強對美術作品中的人文精神進行發(fā)掘,并指導學生去體會去感受其中的深意。
例如,在《燦爛的美術世界》這個單元中就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美術作品,多姿多彩的關于歷史的作品,不但可以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強化,還可以對學生欣賞藝術作品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其中有一幅閻立本獨具代表性作品《步輦圖》,這里就蘊含著極為多彩的歷史文化和藝術,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對歷史作品的發(fā)展和變革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對當時的社會背景和藝術品的內(nèi)涵進行深入的探究,進而對人物畫的重要特性以及審美特點進行進一步的掌握。此外,還可以把我們了解到的畫家的經(jīng)歷當作學生思想精神上的模范。比如對閻立本的人生經(jīng)歷和作品特點以及所擅長的藝術進行簡要的介紹和探索,用不一樣的人生經(jīng)歷,激發(fā)學生對藝術的追求。
二、 創(chuàng)造美術課堂的人文氛圍,促進審美教育發(fā)展
良好的課堂氣氛對課堂所產(chǎn)生的效果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對美術的審美也要在藝術氣氛的烘托下才能碰撞出漂亮的火花。對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藝術氣氛,要求教師要對審美有著深刻的認知以及深厚的審美知識。教師要不斷學習相關的人文精神方面的知識,使自身的美術素養(yǎng)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比如教師可以增加對相關書籍的閱讀量,對當中的美術歷史進行一定的了解,使自己的知識逐漸豐富起來進而使審美教育的目標得到進一步強化。此外,學會尊重學生也是增強學生熱情、創(chuàng)造良好氛圍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
例如,在進行《形的視覺印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不同學生所具有的不同特性進行尊重,在練習繪畫時,對學生要表達出的不同想象要予以接受,而不是對單一表達形式的認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鼓舞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通過對學生的尊重從而使學生在無形中也對傳統(tǒng)的科學文化進行尊重,進而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課堂情境,這對大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審美教育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對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藝術素養(yǎng)進行強化,有利于人文氛圍的形成。美術素養(yǎng)中包含了美術的基本知識,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拓寬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品鑒優(yōu)秀的作品并且學會對作品進行創(chuàng)作,在學習的同時逐漸提高自己的繪畫能力和技巧,在繪畫時表達出人文精神的特征,建立起正確的審美觀念。
三、 體驗美術教學的審美精神,提高審美教育
人性化是審美教育的關鍵所在,換句話說就是要以人為本,因此在教育教學中不僅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還以改善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方式,把主導作為課堂的主導,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這種合作模式也可以充分體現(xiàn)在作品中,教師在課后可以留一些關于小組合作的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進行探討,在作品創(chuàng)作中學會寬容的心態(tài),明確團結合作的力量,進而使審美精神得到進一步體現(xiàn)。
例如,在進行《蘋果中的五角星》這一內(nèi)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校運會用到的相關標志進行思考,并且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由各個成員之間相互探討從而完成設計作品。完成這項作業(yè),學生就會感受到集體合作的強大力量,知道相互之間進行合作交流是極其重要的。在這次作品的完成后,教師更加注重的應該是學生對作業(yè)任務完成的過程,比如小組之間的談論方式、如何分配每個人應該做什么等。小組之間的合作不僅使人際交往能力得以顯現(xiàn),還使審美的精神變得更為明顯,所以在教學中使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審美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教師在進行組織小組活動時也可以參與到小組中去,進一步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有力的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形成。
四、 結束語
總而言之,美術可以使人的精神層面得到提高,并且對文化的傳播也有著促進作用。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方式,全方面多角度的指引學生表現(xiàn)出日常生活中的藝術手法,使學生的審美觀念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進而讓藝術中的美去引導學生生活中的言行舉止,逐漸讓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進而弘揚我國傳統(tǒng)的文化和藝術。所以,作為美術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對審美教育加以重視,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教學氣氛,使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和能力得到強化,逐漸把學生培養(yǎng)成整體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曹明亮,唐圣耀.美術教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北方文學,2017(9):165.
[2]黎曉波.淺探美術教育中審美教育本質(zhì)的重要性[J].藝術科技,2017,30(3):44-45.
[3]劉潔.高中美術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J].甘肅教育,2019,621(1):73.
[4]黃耿東.高中美術教學實現(xiàn)審美教育校本化的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8(3):102-103.
作者簡介:
劉曉林,河北省石家莊市,石家莊市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