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fā)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協(xié)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fā)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20世紀60年代,英國心理學家Tony Buzan首次提出思維導圖的概念,提倡讓使用者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關注中心信息,再從中慢慢找出與中心相關的分支信息,提高信息獲得效率。思維導圖可以運用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工作、學習、會議、溝通、演講、寫作、管理等過程,都可以使用思維導圖來提高信息獲得質(zhì)量。利用思維導圖,使用者以線條、箭頭、分支、色彩來分割知識框架,極大地提高了信息整理和組建的質(zhì)量。思維導圖的使用,賦予人類思維以最大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構建思維導圖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現(xiàn)狀
目前,高中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注重從情感的角度來提升其對知識的認知度,從而使高中教學工作的開展有些脫離實際,與高中生的現(xiàn)實情況頗不相符。并且,受高考的影響,理科生在進行高考時沒有思想政治這門科課程的考試,所以他們平時在學習的時候較為敷衍;此外,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思想困惑且情緒不穩(wěn),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在生理上,都有很大的變化,尤其是認知能力的改變,使一些高中生在思想上出現(xiàn)了困惑和不適應,對新鮮的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知欲望,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愛標新立異,對人或事容易理想化并盲從。因此,老師最好采用構建思維導圖的方法來進行這門課的教學,以解決學生思想政治課程的一系列問題。
二、 思維導圖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應用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所接觸的知識都是零散的,加之必修學科不被重視、課時設置于學生狀態(tài)不佳的時間段、課時量相對不足的現(xiàn)狀,我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對所學知識不能自覺形成知識體系,很少能把握主干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更談不上能從中準確地篩選、遷移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也是文科生必備的一些基礎素質(zhì)。而利用思維導圖,以某一課、某一單元、某一模塊或某一專題為單位構建知識體系,課堂中學生筆記同時運用思維導圖,則能改變上述現(xiàn)狀,提高教學以及復習的效果。
(一) 以課為內(nèi)容
以《哲學生活》第一單元的第二課“百舸爭流的思想”為例。首先要確定好課的主題,其關鍵詞是“思想”,在準備好的紙的中央寫上“思想”兩字;然后以“思想”為中心,找出次主題及與之相關的主干知識——“哲學的基本問題”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其關鍵詞可分別概括為“基本問題”和“兩大陣營”,將關鍵詞書寫在紙上并用連線連接;第三、第四層級主題及相關的主干知識的操作則按第二層級的做法延續(xù)。思維導圖的制作可讓學生自主獨立完成,亦可讓學生在自主建構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完成。因認知面窄及時間少等多種因素制約,學生不可能及時制作出比較完善的思維導圖,這就需要教師及時加以點評、指導,讓學生在比較中去糾正、補充和完善,從而形成科學合理的又具有個性特色的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 以模塊為內(nèi)容
以《哲學生活》模塊為例。首先確定“哲學生活”為第一層級主題,然后以此為中心,再確定第二層級的主題,它們分別是教材中四個單元的標題,即分別是“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思想方法與創(chuàng)新意識”和“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其關鍵詞依次分別是“哲學”“唯物論”“辯證法”及“歷史唯物主義”。圍繞第一層級主題用連線把它和第二層級的次主題及其主干知識連接起來,再確定第三層級的主題及其主干知識并用連線連接,如“哲學”主題所涉及的主干知識有哲學與生活的關系、哲學的產(chǎn)生、哲學與世界觀、哲學與具體科學的四個內(nèi)容,關鍵詞分別是“生活”“哲學”“世界觀”“具體科學”,其中后3個主干知識都是在第一個主干知識即生活前提下展現(xiàn)的,在思維導圖中可把生活與其他3個主干知識作為“哲學”主題中的兩個層次來展現(xiàn);在以“哲學與世界觀”的第三層級主題中,它涵蓋了教材第二課及第一單元后的綜合探究的主要內(nèi)容。其他第四、第五層級主題及其主干知識與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內(nèi)容等則以此類推延續(xù),并用各種連線連接,具體方法如前所述。
(三) 以專題為內(nèi)容
在高三教學中,常用專題的方法來提高復習的針對性、有效性。高三復習教學中以專題為單位的思維導圖的應用,主要是針對具體的社會熱點、重點等專題材料從知識體系中篩選、遷移知識,學以致用,提高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在課堂筆記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快速的學習方法與工具,利用了人們天生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學習特性,使得思維導圖與傳統(tǒng)筆記法和學習法有很大的差異。課堂筆記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提升思考技巧,增進記憶、組織與創(chuàng)造力,縮短了思考的時間,提高知識的深加工與運用能力。
三、 思維導圖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應用的注意事項
在高中政治課堂思維導圖的制作和應用要根據(jù)學生所在的年級段以及其認知水平與能力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不能千篇一律地同等要求,更不能不顧學生的學情盲目地拔高要求,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在注重內(nèi)容的科學性、時代性、德育性的同時,在高一、高二年級要強調(diào)直觀與簡潔、重視基礎,在高三則要強調(diào)整體與系統(tǒng)、重視運用,對各年級段的大部分學生來說,若能把在一定時間內(nèi)所學的有關內(nèi)容能盡量濃縮在數(shù)個單元或幾個模塊的思維導圖上,可以說就是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 結語
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學習策略之一就是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工具來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尤其在高中教學和總結復習階段,運用思維導圖把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層級化,將是提高政治課教學復習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陳振鵬.思維導圖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5(8):43+45.
[2]陳文娟.巧用思維導圖助力高中政治教學[J].中國教育學刊,2019(1):105.
[3]石來軍.思維導圖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8(31):20.
作者簡介:
薛方祥,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陳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