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溪瀅
廣廈之間,夜寢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的張掖精心耕耘著腳下的每一寸土地,獲取食物的活動和智慧無處不在。餐桌上的一蔬一飯,舌尖上的一飲一啄,總會被我們津津有味地一一道來。
民生之晨
曙光揭去夜幕的輕紗,吐出燦爛的晨光,街上便迎來了溫馨的晨。雞湯的鮮美、胡椒粉和姜粉的微辣、淀粉的粘稠 ,再配上油炸豆腐丁和幾片薄、亮、筋恰如其分的鹵肉,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臊面讓整裝啟程的我們身心俱暖。明朝,趕路的我們遇上剛出鍋的牛肉小飯,湯中的面丁晶盈剔透,牛肉嫩滑無比,再配上胡椒的香辣味,真是再美味不過了。
記憶里,那色澤金黃、松軟酥脆的張掖油糕最是香甜可口了。經過時光的沉淀,童年的味蕾記憶無時無刻不在撫慰著我們的心。
饗民正午
正午,空氣中彌漫著的陣陣飯香將五味的調和以及平衡釋放得淋漓盡致。炒炮堪稱是色、香、味、形俱全,吃到嘴里的寸段面條火辣辣的,令我們胃口大開。
“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搓魚非張掖漢。”搓魚是一種中間粗兩頭細,形似小銀魚的面食。出鍋過水,澆上鹵汁配以鹵肉,或直接和雜菜爆炒?;馃岬拇牯~、油滋滋的蔬菜,食之令人無比滿足。
安民之夕
一日幾何,夕陽幾度,人們嗅著飯香匆匆行進在老街上。歸家,飯桌上的雞肉墊卷子正冒著熱氣。文火慢燉的雞肉湯汁鮮美滋潤,面卷子松軟有嚼頭,出鍋前的提味蒜苗和辣椒色彩鮮亮,陣陣醇香挑逗著你我的味蕾。這道菜里有父母為兒女準備的溫情,有東道主對來客的誠待。
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鹽的味道、糖的味道、三餐的味道,也是鄉(xiāng)情的味道。張掖人從來沒有把自己束縛在一張小小的美食清單上,而是始終懷著對食物的理解,在不斷嘗試中將風味和營養(yǎng)升華,并且形成了一種情懷,傳承著智慧,釀造著鄉(xiāng)味。
指導老師:寇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