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
摘要:以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看,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存在模式死板,教材陳舊,課堂靈活性不高,對小學生知識水平定位不準確等多種問題。而現(xiàn)在,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推進,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促進語文知識學習能力,還要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本文將闡述,在核心素養(yǎng)角度下,如何構建高效小學語文課堂的研究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研究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3-0033-01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公民素質也得到相應的提高,人們對教育發(fā)展的關注前所未有的高漲。為了滿足學生與社會需求,提高學生整體道德素質,如何在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下,進行教育整改,課堂升級,是目前小學校園都要面臨的難題。
1.認識傳統(tǒng)小學語文課堂的現(xiàn)狀和不足
傳統(tǒng)小學語文課堂,老師的教學思維也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將教師擺在說一不二的位置上,課堂氛圍緊張壓抑,教學內容枯燥無聊。而小學生,尤其是剛剛入學的低年級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情緒外露;想要讓他們四十分鐘內都老老實實坐在板凳上,接受這壓抑無趣的整堂課,幾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有的學生開始左歪右探,開小差,說小話;老師又用強硬的教學手腕來維護課堂秩序,等到四年級、五年級,長期浸染在這種“鐵腕式”的教學環(huán)境中,本應是機靈活潑的小學生,變成了一個個只知道遵守紀律的“小木頭人”,毫無生機可言。
很多小學語文師資隊伍水平參差不齊,不是剛畢業(yè)沒有經驗的小年輕,就是快退休,教學理念非常陳舊的老教師,教師行列存在嚴重的斷檔現(xiàn)象。新教師沒有經驗,備課準備不充分,課堂內容不夠充實;老教師思想觀念陳舊,教學手法單調,很難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綜合因素降低了小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導致語文課堂的教學有效率越來越低。因此,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迫在眉睫。
2.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進行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在語言、思維、審美、文化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方式、生活態(tài)度,強化語言表達能力,完善邏輯思維與思考能力,對小學生今后的學習發(fā)展和社會生存,都有著重要意義。語文老師應當對小學語文的課程需要和教育意義有清晰認知,結合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轉變教育理念。把“這樣教”“那樣教”,變成“這樣學”“那樣學”。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以發(fā)展學生的個人能力、思想品質為第一要任,反復培養(yǎng),多次訓練。
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對小學生今后的一生發(fā)展有著“不可剝離”的重要性。老師要制定和實施小學語文課堂創(chuàng)新,必定先要加強與小學生的互動溝通。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有了準確把握,才能對課堂創(chuàng)新的實施有把握;考慮其科學性、嚴謹性、靈活性,真正做到有助于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傳授與實踐,完成對小學生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鍛煉,使小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3.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研究策略
3.1 引入多元化課堂,加強對學生包容性。
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對小學生進行多方面培養(yǎng)鍛煉,學習并應用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為將來的學習生活打好堅實的基礎。改變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模式單一,以考試為主的錯誤思想;利用新時代環(huán)境,積極對學生開放學習資源,創(chuàng)造多元化的學習環(huán)境。加強語文學習與日常生活的關聯(lián)性,運用更多、更好的教學方式,盡最大可能激發(fā)小學生學習天分,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將課堂知識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鍛煉小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例如:在四年級上冊“觀潮”一課中,作者用生動的語言,飽滿的感情,描述了無比壯觀,激動人心的錢塘江大潮。那么,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錢塘江大潮的視頻,用壯觀的景象,一下子把學生帶入到和文章一樣的心境中去,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興致高昂。在講完課文之后,老師適當?shù)奶釂枌W生,有沒有去過錢塘江,或者去過、在書上在網上見過別的自然景象,有誰能用生動的語言為大家描述一下的?小學生此時就充分活躍起來,紛紛舉手發(fā)言,充分鍛煉了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2 豐富課堂小游戲,來提高學習積極性。
當今社會倡導素質培育,老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時刻注意學生的思想道德發(fā)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方案,就是要摒棄保守呆板的傳統(tǒng)教學課堂,給學生靈活有趣的教學方式,使課本知識變得生動可觸,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調動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而課堂小游戲的引入,可以輕松打破學生的心理防線,帶動學生興趣,把每一位學生都帶入到游戲世界里。真正實現(xiàn)玩中學,學中會。
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的“小木偶的故事”一課中,因為老木匠只給了小木偶重要的笑容,在被小狐貍搶走背包、頭痛傷心時,沒有人理解他,相信他。最后小女巫給了小木偶人類的所有表情,告訴他,笑容固然重要,但只有笑容是遠遠不夠的。老師可以帶領學生玩“表情捉迷藏”的游戲。學生根據(jù)老師給出的題目,像“你摔了一個大跟頭”,找到對應大哭表情的學生,將哭的卡片拿走;被拿走卡片的學生再根據(jù)老師的題目找到下一個表情,如此循環(huán)。
3.3 尊重學生個性化,實施分層指導方案。
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shù)眾多,小學生個性分明,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的水平參差不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用一個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這是一種偷懶且不公平的做法。試問學生高矮胖瘦各不相同,一個標準又怎么能去評價所有學生呢。因此,小學語文的創(chuàng)新方案,必須有分層教育這一項。創(chuàng)建一個靈活有效的教學課堂,肯定每位學生的個性與差異,讓所有水平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從中得到學習進步,幫助學生進行全面發(fā)展,促進健康成長。
例如:在四年級上冊“巨人的花園”一課中,巨人建起圍墻的同時,也隔絕了花園的春天,而小孩子的歡聲笑語,卻帶來了陽光和溫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自私冷酷,將快樂分享出去,自己也會更快樂。而有的學生理解不到這一層,“就是一個巨人有一個花園的故事啊”。聽到這樣的回答,老師千萬不要生氣,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清不楚的學生反復講解,確保學會;對一學就會的學生進行擴展教育,舉一反三。
以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構建小學語文的高效課堂,就是要通過輕松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通俗易懂的教學方式,耐心細致的工作態(tài)度,來引導學生,愛上語文、愛上學習。
參考文獻:
[1]吳艷萍.聚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實踐[J].考試周刊,20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