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陳鈺潔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顆無人知道的小草......”大家都知道在植物大軍中,小草向來比較低調(diào),但在我們的星球上還有比小草更低調(diào)的植物——苔蘚植物。
苔蘚植物是苔類、蘚類和角苔類植物的總稱,全球共約18000種,數(shù)量僅次于被子植物。除溫泉和海洋外,它們幾乎遍布各地,在大多數(shù)的陸地和淡水生境都可以尋到它們的身影。這些苔蘚植物尤其喜愛潮濕和陰暗的環(huán)境,但也有些種類能夠適應(yīng)高山和沙漠,甚至能在南極洲等嚴酷的環(huán)境中生存。其實我們經(jīng)常會與它們偶遇,只是大部分時間彼此還沒來得及相識就擦肩而過了。
每年春夏之間,在樹桿上、石頭上常會冒出一團團或者一片片綠油油毛茸茸的小家伙,這就是苔蘚。劉禹錫有詩云:“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一日逛商場時,無意間看到某個花室的展示架上擺放著各種形態(tài)的玻璃罐子,名曰“微景觀生態(tài)瓶”。仔細瞅瞅,里面的植物大多是網(wǎng)紋草、狼尾蕨、羅漢松、花葉絡(luò)石、袖珍椰子、苔蘚等,其中搭配著可愛的玩偶擺件,仿佛童話世界里的情景一樣,瞬間吸引到了我。于是我打算利用自己花園里的東西,動手做一個生態(tài)瓶。
先準備所需的操作工具,如筷子、鑷子、鏟子、噴水壺、尖嘴壺、小刷子等。
材料則需要輕石或水苔、營養(yǎng)土、河砂或藍砂、小號鵝卵石、苔蘚、蕨類植物及玩偶擺件等。另外,還需要一個圓形的玻璃罐子。
首先,在玻璃器皿的底部加入隔水顆粒介質(zhì)(可以用鹿沼土),這樣可以起到隔水的作用,避免底部積水,引起植物爛根。鹿沼土在吸收水分后顏色會變深,有助于我們在日常養(yǎng)護植物時判斷水分是否充足。
然后,加入營養(yǎng)土??捎眯$P子來塑造地形,打造隆起的小山坡和凹陷的河谷,用小刷子調(diào)整坡度。這時候,從圓球的側(cè)面看要呈現(xiàn)出一定的傾斜面,靠近洞口的位置土壤較少,為后期種植苔蘚做基礎(chǔ)??亢蟮奈恢猛寥垒^厚實,為背景植物種植做準備??梢姡寥赖暮癖〕丝紤]打造地形的需求外,也需要考慮種植土層與植物根系相適應(yīng)的深度。
下面就輪到主角植物之一的蕨類植物出場了。選擇與容器高度相適應(yīng)的植株,整理根系后,放入容器后部定植。這時候我們可以借助鑷子,夾住靠近根部的位置,將植株栽種到器皿中,并保證土壤與根部的完全接觸。同理,由高到低,依次植入其他植物。由于容器內(nèi)可種植的空間較小,種植時還需結(jié)合植物的生長空間進行,所以植物之間一定要保持間距,避免因過密而導(dǎo)致通風不良,影響植物后期生長。另外,選擇植物時,盡量選擇生活習(xí)性相近的植物,若生態(tài)瓶的擺放位置和光照條件較弱,可以選擇耐陰或喜陰的植物。常見的組合有:背景植物為狼尾蕨、鐵線蕨、銀線蕨等,搭配植物為各色網(wǎng)紋草、羅漢松小苗、袖珍椰子、花葉絡(luò)石等。
種完“森林”部分的植物后,就要鋪“草地”啦!也就是我們前面所介紹的苔蘚植物。常見的苔蘚有大羽蘚、白發(fā)蘚、大金發(fā)蘚、小金發(fā)蘚、呼嚕蘚、匍燈蘚等等。我這個瓶子里選的大多是白發(fā)蘚。揪下一小塊,分成幾份,按著山坡的輪廓一點點鋪上,留出河流的位置,再用手輕輕按壓苔蘚,讓它和土壤充分接觸。
到這里,大致的景觀效果已經(jīng)出來了,最后的裝點工作需要細心和耐心。我們可以用小筒鏟裝上藍砂或者河砂等裝飾用的鋪面介質(zhì),鋪出一條彎曲的河流等。
最后,擺放上喜愛的玩偶擺件,就大功告成了。
需要特別注意濕度和水分及光照的配合。
雖然選擇的植物相對耐陰,但并不代表它們不需要陽光,適當?shù)摹叭展庠 庇欣谥参锔玫厣L。注意陽光直射容易曬傷植物,所以最好選散射光。微景觀瓶內(nèi)的小環(huán)境相對密閉,濕度較好控制,只需要定期適當噴水,增加空氣濕度即可。澆水時要防止瓶底積水哦。
苔蘚的生長溫度范圍在22℃~30℃,當溫度過高或過低時植物會進入休眠狀態(tài),這也是為什么每年總有一段日子它們非?;钴S,過一陣子又安靜下來的原因,但和大多數(shù)植物相比,還是很好打理的。
是不是很簡單呢?趕緊自己動手做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