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輝
《DK大歷史》的作者是大歷史創(chuàng)始人大衛(wèi)·克里斯蒂安。這本書主要闡述了從宇宙大爆炸到我們人類的未來,138億年的非凡旅程。書中以“看見”138億年的生物為載體,由宏觀到微觀,用事實說話,理性考量,科學地記載了宇宙源起及萬物由來,這就是《DK大歷史》的科學與藝術雙重魅力。除卻嚴謹的文字外,該書還配以圖譜信息視覺化處理等方式,傾力打造宇宙大歷史的視覺盛宴,對人類了解宇宙,認識自然,理性認知世間萬物并進行科學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大歷史”概念的提出,打破傳統(tǒng)固性思維,告訴我們宇宙是如何發(fā)展到現在的,以及歷史如何塑造了現狀,它“沖擊著我們根深蒂固的直覺,并將科學、理性、經驗主義與這段生動而又充滿活力的敘事結合起來”。穿越時空桎梏,將那種根深蒂固的直覺變成超越地域與國別的科學與歷史的整合,將人類史放進宇宙演進史的大框架中,可以幫助我們思考關于生命、宇宙等一切讓人激動和經久不衰的問題。
《DK大歷史》[ 美] 大衛(wèi)·克里斯蒂安 / DK 著中信出版社2019年5月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什么都阻攔不了通過存在的事物攜帶的歷史信息,譬如恒星、行星、原子、元素、生命、化石、進化等證據,它們忠實地記載著滄海桑田的變遷,無聲地記錄著宇宙某個時間維度內曾經發(fā)生過的一幕幕歷史景觀。在生活過程中,人們逐漸發(fā)現,天空是一種可利用的時鐘,它能告訴人們什么時候播種作物,或對重大自然事件給出預兆。中國天文學家早在2500年前,就嘗試過預測日食,但直到公元前1世紀,古希臘人才達到準確預測日食所需的天文水平。公元250-900年,瑪雅人已經能準確計算出太陽年的長度,編制了金星和月亮的精確位置表,并能預測日食和月食,還有德國出土的3600年前的內布拉星象盤,凡此種種,證明宇宙某個時間段的插曲,是理性地擷取歷史浪花幾朵,還是虔誠地信奉至今無法破解的宇宙密碼,每念于此,足以令人類為之前赴后繼,不斷探尋與追求。
很多人說,《DK大歷史》是一部集趣味性和科學性為一體的內容豐富的百科全書,讀來頗有《十萬個為什么》的妙趣橫生之感,內容浩繁,卻又彼此有所關聯,并不孤立。它離不開“在138億年的演進史中的8個轉折點和156個主題,從宇宙誕生到21世紀日漸復雜的社會”,文字是人類為它的特殊“編程”,它用滅絕和現有的物種的種種跡象,自帶圖解,用Infographic/CGI/3D思維導圖、歷史照片、珍貴文物等,讓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的全部歷史可視。澳大利亞41億年前巖石中發(fā)現的微量碳可能是生命最古老的跡象,然后又從復雜細胞發(fā)展到多細胞生物,乃至生命形成,遺傳密碼等。從人類進化、文明發(fā)展,乃至工業(yè)興起,簡直就是一部斑斕而又斑駁的宇宙即興表演。較之于宇宙,所有生物都渺如螻蟻,但不妨礙我們成為波瀾壯闊的宇宙中的一部分,從宇宙史的高度俯瞰人類的命運。
Big History,這個新興的大歷史學派的宗旨,就是想建立一種關于世界的全局觀,有效地彌補人文學科和自然科學之間的差距。理性的敘述,科學的態(tài)度,整合思維,再現宇宙的恢宏與壯觀,不失為“大歷史”的要義。宇宙與人類的相互認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真相,較之于人類的理解認識,亦是個路漫漫其修遠的過程,但人類的偉大正在于,經由時間,最終一點點剝開宇宙的層層面紗,使之露出本來面目。
這是一部關于偽裝、魔法、幻想,關于榮譽與怯懦、著魔與誘惑的書;這是一部故事中套著故事,堪比《十日談》與《一千零一夜》的“奇書”;這也是一部被《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一致稱譽的“歐洲文學的杰作”。這部小說書寫于兩個多世紀前,卻在三十年前才有了第一個完整定本,又在今年首次與中國讀者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