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丁毓
(吉林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口語交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素養(yǎng)。《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實驗稿)》強調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學生在有一定實踐意義的交際活動中,學會與人交往。而小學時期是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要利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這對他們以后的發(fā)展至關重要。下面,本文對基于能力培養(yǎng)的學生口語交際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口語是人們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環(huán)境里產(chǎn)生的語言活動,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只有交際雙方處于互動的狀態(tài)才是真正意義的口語交際。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是知識與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學生的“聽”與“說”處于主導的地位,雙方的交流在教學中要體現(xiàn)互動性。教師要讓學生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對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至關重要。
(1)有利于學生社會性的發(fā)展。對于剛剛入學的學生來說,口語交際十分重要,他們需要學會和身邊的同學交往,學會融入集體,處理好身邊的人際關系。學生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離不開口語交際,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社會性的發(fā)展,為他們以后融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2)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面對棘手的問題時能積極、勇敢地去面對。對于不愛發(fā)言的、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教師要積極鼓勵他們勇于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同時對于這類學生,教師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都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促進他們心理健康發(fā)展。
(3)有利于學生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當今社會需要綜合素質高的綜合性人才,口語交際能力是綜合素質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有利于學生接人待物。如果學生的表述能力很強,就會在未來的社會中脫穎而出。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實驗稿)》指出:教學活動應在具體教學情境中進行,不宜采用大量講授口語交際的方式。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設計課本劇,讓學生進行課堂演示活動。例如,在講述四年級上冊《甘羅》一課時,教師可以將課文改成課本劇,讓學生擔任不同角色,分別扮演爺爺、甘羅等。然后,教師讓學生根據(jù)具體情境并結合對課文的理解,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動。這樣,學生通過肢體語言和臺詞把人物演好,達到了提升口語交際能力的效果。
文本教學中也有著豐富的情境,教師可以設計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如部編版教材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教師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觀察文本插圖,試著讓他們根據(jù)文本插圖說一說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都遇到了誰,想象一下它們的對話。學生通過觀察展開熱議,再經(jīng)過小組討論后給出個性認知,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
教材中的口語交際部分都有主題和要求,有作者精心設計的問題、提示和插圖,教師要利用這些資源,聯(lián)系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興趣。例如,部編版教材二年級下冊口語交際板塊《注意說話的語氣》一課,是讓學生模擬現(xiàn)實生活中自己與家長、教師和陌生人說話時的不同態(tài)度。通過本課的教學,能使學生在與他人交談的過程中,態(tài)度自然大方,禮貌待人,學會使用恰當?shù)恼Z氣對不同的人說話。而且本課能培養(yǎng)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只有學生敢說,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再如,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中的口語交際板塊《身邊的“小事”》一課,是讓學生分小組交流自己身邊令人贊許的行為或者不文明的行為,再談談對這些行為的看法。這一學段,要求學生能夠清楚、明了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講述時要生動、形象、具體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進行重點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由此可見,教材中的“口語交際”部分對指導學生的口語交際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口語交際教學和寫作教學二者是可以相結合的。在寫作訓練之前,教師先讓學生動腦思考,說出自己的寫作思路,以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然后,教師將口語交際融入到寫作教學中,采用小組討論或辯論等方式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這樣既能豐富寫作內(nèi)容,又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例如,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上冊《這兒真美》這一課,是讓學生介紹身邊的美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仔細觀察身邊的景物,然后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同學們評選出說得最好的學生,教師給予相應的獎勵,并讓他們課后完成習作。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既鍛煉了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又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在語文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而不是一直以講授的形式給學生灌輸知識。教師要讓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尤其對于內(nèi)向和自卑的學生,教師更要給予他們積極的心理暗示,鼓勵他們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聽”和“說”結合起來,不能讓二者分離。在有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要讓其他同學都能認真聽講,并積極動腦思考。教師要樹立自己的主導地位,掌控好整個課堂。學生發(fā)言的時候,如果有些同學沒有認真聽,那就說明教師沒有掌控好整個課堂,教學是不成功的。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以每周開展一次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多看一些課外書籍,并且讓他們上臺匯報自己看的書籍的內(nèi)容,分享看后的心得體會。教師要保證每位學生都有上臺的機會,這樣既能增加他們的知識儲備,又能培養(yǎng)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在講授新課時,教師可以嘗試著讓學生講解課文中簡單的段落,讓他們體驗當“小老師”的感覺。在朗讀課文時,教師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讓學生體會不同角色的不同情感,進而而鍛煉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導者,要善于傾聽,起到表率作用。在課堂上,對于回答問題較好的學生,教師要及時表揚;對于回答問題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糾正;對于上課沒有認真聽講的學生,教師更應及時指正。而且教師要做好組織者工作,既要保證課堂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又要保證良好的班級紀律。因為課堂上總有一些積極發(fā)言的學生,也有一些默不作聲的學生,這時就需要教師統(tǒng)籌大局,合理安排,讓每位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同時,在學生發(fā)言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語言規(guī)范、交流方式等給予精準指導??傊處熞谡n堂上既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平衡好二者的關系,才能有效促進口語交際教學的開展。
綜上所述,小學是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部編版教材單獨設立口語交際這一板塊,充分說明了口語交際教學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性。因此,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成長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