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纏足是中國漢族婦女特有的、有悠久歷史的陋習;鴉片戰(zhàn)爭后,一些來華的外國傳教士通過多種形式抨擊纏足陋習,倡導放足新風,開了反纏足運動的先河。近代社會,對反纏足做出重大貢獻的運動主要是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本文重點介紹辛亥革命對纏足的歷史貢獻,并觀察當時的婦女放足情況。同時,也闡述了與之前維新變法時期的三大進步,主要體現(xiàn)在:官方的參與和干預更多;戒纏足的宣傳聲勢更加浩大;戒纏足的實效性更強。
【關鍵詞】纏足歷史;辛亥革命;移風易俗;放足
纏足是中國漢族婦女所特有的、通過后天的改變來“美化”身體的陋習,纏足意識深深地根植于人們的傳統(tǒng)思想意識之中,纏足的歷史跨越了近千年。纏足之風于北宋時期開始蔓延,在南宋時期流行起來,至明代,大盛。明清兩朝,女人的小腳成為一個甚于臉蛋和身材的重要審美標準,富貴人家娶妻、納妾甚至嫖妓都要選擇腳小的漂亮女子。
近代之前就有一些文人志士抨擊和批判纏足。清代錢泳說:“婦女裹足,則兩儀不完;兩儀不完,則所生男女必柔弱;男女一柔弱,則萬事墮矣!” i龔自珍也曾作詩說:“娶妻索得陰山種,玉顏大腳其仙乎?!钡@些憤世嫉俗的言論卻被湮沒在“小腳拜物教”的氛圍之中,沒有引起世人的普遍警覺和關注。以政府行為來禁止纏足也并不是在近代才有的。早在清朝定鼎之初,就曾下令禁止纏足。崇德三年(1683年)清太宗下令禁止婦女“束發(fā)裹足”。ii順治元年(1644年),孝莊皇后諭“以纏足女子入宮者斬”??滴跞辏?664年),清廷重申禁條,規(guī)定康熙元年以后所生女子裹足違法。清政府頒布的禁足法令雖嚴,但僅出于穩(wěn)定社會秩序和維護滿族舊制的需要。加上當時民族矛盾激烈,所以使得纏足之風屢禁不止。
一、反纏足的原因
在知識分子看來,廢除纏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纏足嚴重危及女性身體健康。梁啟超在《戒纏足會敘》中講到:“彼方毀人肢體,潰人血肉,一以人為廢疾,一以人為刑戮,以快其一己之耳目玩好?!櫮艘怨侨庵異?,天性之親,徇彼俗情,為此荼毒。嗚呼!可不謂愚人哉,可不謂忍人哉?!崩p足實際上是一種嚴重傷害婦女身體健康的行為,毫無美感可言。
纏足削弱了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力量。首先女性因纏足喪失了抵御能力,整體削弱了國家抵抗力?!叭焕p足之習不除,則女人二萬萬已去其半也;且不持去其半,減其數(shù)而已?!逼浯?,女性本來同男性一樣是健全的人,但是纏足使女性“并臼操作弗克任,水火盜賊不能防”,而且還增加了丈夫的后顧之憂,“丈夫有四方之志”,但“內(nèi)顧多虞”?!澳_小難行抱頭哭,哭聲未歇賊已臨,百般奇辱堪寒心,不辱死,辱也死,寸步難行始至此。牽連反累丈夫子……爭愛女兒纏足小,待得賊來白事了。” iii
二、辛亥革命時期的反纏足運動
20世紀初年的辛亥革命,在中國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是席卷整個社會的大浪潮,包括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是影響社會各階層的全方位的大變動。這變動對老百姓來說,最有影響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的變化。辛亥革命時期,西方的女權理論傳入中國,使婦女解放思想迅速發(fā)展。資產(chǎn)階級啟蒙運動的蓬勃發(fā)展,推動了婦女解放運動,不纏足運動又掀起新的高潮。
辛亥革命時期的不纏足運動,與戊戌時期相比,從形式到內(nèi)容沒有大的變化,但在深度和廣度方面,有了新的發(fā)展。
(一)官方的參與和干預更多
戊戌時期,官方公開支持不纏足運動的為數(shù)甚少。1901年后,情況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清政府頒布戒纏足上諭后,不少封建官僚,也以不纏足的倡導者自居,積極行動。不少官員讓自己的妻女等親屬率先放足,起帶頭示范作用。
辛亥革命不久民國政府發(fā)布了關于婦女放足的告示,下令禁止纏足,倡導男女平等,主張婦女解放。1912年3月臨時政府發(fā)布,大總統(tǒng)令內(nèi)務部通飭各省勸禁纏足文:“纏足之務,由來殆不可考,起于一二好尚之偏,終致滔滔莫易之烈,惡習流傳,歷千百歲,害家兇國,莫此為甚。將欲圖國力之堅強,必先圖國民體力之發(fā)達。至纏足一事,殘毀肢體,阻閼血脈,害雖加于一人,病實施于萬姓。生理所證,豈得云誣。至因纏足之故,動作竭蹶,深居簡出,教育莫施,世事罔聞,遑能獨立謀生,共服事務。以上二者,特其大端,若他弊害,更仆難數(shù)。曩者志士仁人,嘗有天足會之設,開通者已見解除,固陋者猶執(zhí)成見。當此除舊布新之際,此等惡俗,尤宜先事革除,以培國本。為此令仰該部,速行通飭各省,一體勸禁,其有故違禁令者,予其家屬以相當之罰,切切此令?!?/p>
(二)戒纏足的宣傳聲勢更加浩大
這一時期,不纏足運動波及到更廣的地區(qū),各種不纏足團體,不僅在大城市迅速發(fā)展,也深入到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村,有關戒纏足的宣傳,遍及全國各地。
為了盡快喚起廣大婦女的覺醒,當時辦了不少婦女刊物,作為不纏足的輿論陣地。其中,《女報》《女學報》《女子世界》《中國女報》《中國新世界》《神州女報》等影響較大。它們經(jīng)??耐搓惱p足之弊端,為婦女解放呼喊,僅《女子世界》就有《痛女子穿耳纏足之害》《戒纏足詩十首》《放足歌》等專稿。當時,還出現(xiàn)了專門反對纏足的婦女刊物,如《天足女報》《天足會報》等?!短熳銜蟆肪托Q:以勸導不纏足與謀利益為宗旨,發(fā)動廣大婦女參加天足會及附設的女學堂為目的。
孫中山在《同盟會宣言》中就把廢除纏足列為將來“掃除積弊” 的重要工作。陳天華在其所著的《猛回頭》中,也將“禁纏足、弊俗矯正”作為其十件“切緊”的救國之遭。不僅如此,革命派還把廢纏足當作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一條側翼戰(zhàn)線來看待。革命派明確指出:纏足是由“野蠻 時代圣賢之重訓”,“專制世界君主之立法使然”,恢復“天足”女權,必須“沖決男子與女子的網(wǎng)羅,推倒封建專制政府”。強大的思想輿論不僅是戒纏足思潮深入發(fā)展必不可少的條件,同時又是戒纏足思潮深入發(fā)展的結果。
(三)戒纏足的實效性更強
這主要體現(xiàn)在女子投身于不纏足運動的人數(shù)激增。戊戌時期,積極倡導不纏足的,主要是男子。各種不纏足團體,基本上系男子為保護婦女而結成的聯(lián)盟。廣大婦女,雖然是纏足的直接受害者,但是拘于封建禮教的約束,只有極個別人敢于在社會上拋頭露面,為自身解放奔走呼號。1901年后,這種局面有所突破,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婦女開始走向社會,積極參與政治斗爭的同時,十分熱心倡導不纏足。秋瑾于1904年發(fā)表了《敬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等文章,號召廣大婦女積極行動,對纏足惡俗興師問罪。更多的婦女尚無參與政治斗爭的覺悟,但基于自身利益,積極參加了不纏足運動。有一批婦女參加,不纏足運動顯現(xiàn)了更大的活力。
另外,不纏足運動也改變了人們對婦女小腳的審美觀。1915年4月,成都一本雜志上曾發(fā)表《美人今昔觀》一文說,“昔日美人雙翹以纖為貴,今之美人雙跌以碩為佳”。這足以論證勸禁纏足對婦女自身解放的重大影響。
纏足與反纏足經(jīng)歷了一場反反復復的較量。綜觀近代以來中國婦女的纏足經(jīng)歷,濃縮了千百年來無數(shù)婦女纏足的辛酸,是一部中國婦女的血淚史。從“三寸金蓮”到天足,我們看到了辛亥革命的努力,同時也看到了不纏足運動的實效。纏足艱難,放足更難,纏纏放放之間真實地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的時代變遷和婦女解放運動的艱辛歷程。
注釋:
i 錢泳:《履園叢話·裹足》,轉(zhuǎn)引自耿光連主編:《社會習俗變遷與近代中國》,濟南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頁。
ii 《清太宗實錄》卷四十二,第268頁。
iii 梁啟超:《戒纏足會敘》,《時務報》,第16冊。
【參考文獻】
①【美】薩拉·康格著,沈春蕾等譯:《北京信札——特別是關于慈禧太后和中國婦女》, 南京出版社,2006。
②楊劍利:《女性與近代中國社會》,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
③張蓮波:《中國近代婦女解放思想歷程》,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
④鄭永福、呂美頤:《近代中國婦女與社會》,大象出版社,2013。
⑤馬庚存:《中國近代婦女史》,青島出版社,1995。
作者簡介:孫連芹(1991-),女,碩士研究生,山東交通學院威海校區(qū),研究方向,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基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