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吉 劉 燕 劉鳳翔
子宮內膜異位癥好發(fā)于育齡女性,是婦科常見疾病,患者多有不孕癥狀,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可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1]。該疾病臨床癥狀典型,嚴重時劇烈疼痛,其具有反復發(fā)作、增生、轉移等特點,臨床多采用手術及藥物治療方法。手術治療雖然效果顯著,但易發(fā)生感染、粘連等并發(fā)癥,難以徹底根治,因此,臨床多采用藥物方式治療[2]。地屈孕酮、來曲唑均為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藥物,本研究就地屈孕酮聯(lián)合來曲唑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血清糖類抗原125(CA125)水平及復發(fā)率的影響進行分析?,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江西省贛州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年齡21~49歲,平均(34.56±3.84)歲;觀察組年齡22~47歲,平均(35.72±3.91)歲。兩組患者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江西省贛州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經彩超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癥;2)伴痛經、性交痛等癥狀;3)均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心、肝、腎功能不全;2)高血壓;3)感染性疾??;4)對研究藥物過敏;5)無法正常交流。
對照組予以來曲唑[萬特制藥(海南)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099]治療,1片/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地屈孕酮(Abbott Biologicals B.V.,荷蘭,20170221)治療,1片/次,2次/d。兩種藥物均于經期后第2天服用,且治療周期均為半年。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性激素水平、血清 CA125水平及復發(fā)率。1)臨床療效:顯效:B型超聲檢查顯示盆腔包塊消失,痛經、性交痛等癥狀消失;有效:痛經、性交痛明顯減輕,或偶有疼痛,B型超聲檢查顯示盆腔包塊縮小;無效:盆腔包塊未縮小,或疼痛加劇[2]。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于治療前、治療半年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患者性激素水平,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采用Beckman DXI800化學發(fā)光儀檢測血清CA125水平變化。3)定期電話回訪患者,詢問其是否出現(xiàn)復發(fā)情況。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治療后,兩組FSH、LH、E2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shù) FSH(mmol/ml)LH(mmol/ml)E2(pg/ml)對照組 30治療前 9.06±3.51 8.69±4.41 118.25±16.03治療后 5.46±3.31a 5.77±2.52a 87.61±8.20a觀察組 30治療前 9.08±3.62 8.67±4.39 117.95±16.18治療后 3.62±3.13ab 4.45±2.29ab 76.38±7.78ab
治療后,兩組血清CA125水平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CA125水平比較(U/ml,±s)
表3 兩組患者血清CA125水平比較(U/ml,±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對照組 30 45.13±9.71 25.67±8.23 8.374 0.000觀察組 30 44.37±9.63 19.42±6.37 3.289 0.001 t值 0.304 11.836 P值 0.762 0.000
對照組復發(fā)8例,復發(fā)率為26.67%,觀察組復發(fā)2例,復發(fā)率為6.67%。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復發(fā)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20,P=0.038)。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活性內膜細胞生長于子宮內膜外,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痛經、月經異常及性交痛等,可嚴重影響女性生活及生命健康[3]。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主要病理變化為異位內膜周期性出血及其周圍組織纖維化,形成異位結節(jié),病變可波及所有的盆腔組織和器官,以卵巢、子宮直腸陷凹、宮骶韌帶等部位最常見,也可發(fā)生于腹腔、胸腔、四肢等處。根據(jù)本病特點,凡在生育年齡的婦女有進行性加劇痛經或伴不孕史,婦科檢查可捫及盆腔內有不活動包塊或痛性結節(jié)者,一般即可初步診斷為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應行三合診檢查,必要時可在月經周期的中期和月經的第二天,各做一次檢查。病情稍復雜者可進一步借助上述實驗室檢查及特殊檢查方法進行診斷。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地屈孕酮聯(lián)合來曲唑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癥狀,縮小盆腔包塊。本研究中,治療后,兩組FSH、LH、E2、血清CA125水平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聯(lián)合用藥可有效降低患者性激素水平及血清CA125水平;觀察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聯(lián)合用藥可降低復發(fā)率。子宮內膜異位癥對雌性激素具有依賴性,若患者雌激素水平升高,則會導致病情加重,出現(xiàn)纖維組織粘連等病理表現(xiàn),因此,降低雌性激素水平對治療具有重要意義[4]。CA125是一種由正常細胞轉為惡性細胞引起糖蛋白變異而形成的特殊抗原,有研究表明,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體內 CA125較高,并且有學者認為導致患者機體內血CA125水平升高的原因是腹膜因疾病損傷,CA125隨腹膜液進入血液所致,因此,降低患者血清CA125水平具有重要意義[5]。臨床多采用來曲唑、地屈孕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來曲唑屬新一代芳香化酶抑制劑,通過抑制芳香化酶活性,抑制卵巢雄激素、內睪酮轉化為雌激素,從而降低雌激素水平,促進卵泡發(fā)育[6]。該藥物除降低雌激素水平外,還可促進性腺激素、轉化因子-1分泌增加,促進排卵,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效果顯著,且治愈后復發(fā)率低,患者耐受性強,用藥安全性高,但用藥后可能出現(xiàn)頭痛、惡心、體重增加等不良反應[7]。地屈孕酮主要用于治療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癥、月經紊亂等由內源性孕酮量少引發(fā)的疾病,其為口服孕激素,不具有雌激素、雄激素作用。其通過降低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抑制子宮內膜生長,從而降低CA125水平。服用后72 h即可從體內全部排出,多以尿液代謝形式,對患者脂代謝無影響,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少,可減輕患者治療不適感,但禁用于原因不明的陰道出血、肝功能障礙、黃疸等患者[8-9]。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效果更佳,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還可減少不良反應,有效根治病癥,降低復發(fā)率,促進患者康復。但本研究因納入樣本量較少,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今后需擴大樣本量進一步證實結果真實性。
綜上所述,地屈孕酮聯(lián)合來曲唑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可降低患者性激素水平及血CA125水平,減少復發(fā)率,提高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