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展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藤縣實驗中學 廣西 藤縣 543300)
現代教育已從面向少數優(yōu)生的應試教育轉到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這意味著教師要面對著越來越多的學困生,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給教師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如何解決學困生面積增大給教師教學中帶來的一些突出矛盾,是值得高中化學教師思考的問題。
化學課程是一門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較強的課程。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一門很難的課程。知識點瑣碎,需要大量記憶,而且這些知識點會在今后的學習中經常出現,如果一個知識點掌握不牢很可能就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難以解決。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對每一個知識點都熟練掌握,因為化學知識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但是學困生偏偏又是這方面的弱者,他們欠缺的知識太多,而且補習一段時間不一定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很多學困生感覺化學很難學,也很不愿意在化學學習中花費精力。
很多化學學困生之所以成為學困生是因為他們在初中階段的化學基礎沒有打好,在進入高中之后,由于課程安排較緊,教師的教學進度對于他們而言又相對過快,這就導致這部分學生在本身基礎不好的狀況下又繼續(xù)新的學習,從而造成了學生新的知識沒有學會,而舊的知識又沒有完全理解的局面。而初中階段的化學與高中階段的化學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完整的知識體系,初中階段的基礎沒有打好必然會對高中階段的學習產生影響。
對于學困生的轉變,教師起十分關鍵的作用。首先,學困生是一個特殊群體,需要教師的特殊照顧,教師應當找到這些學生學困的成因,例如學習興趣不足,教師關懷不夠,等等,并針對這些學生的特點制定與其他學生完全不同的教學計劃和模式。但是,學生數量過多,教師能力有限。而且有的教師在幫助這些學生的過程中無法做到持之以恒,只是在給學生做了思想動員之后,便任由學生自己安排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學困生來說是難以取得實效的。
學困生問題的解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只有學生認識到了化學學習的重要性,并從內心深處想要去學好這門學科,才具備了擺脫學困生稱號的可能性,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經常地在正式和非正式場合向這部分學生闡明學習化學的重要性,而端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較為可行的辦法就是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由于化學本身也是一門趣味性很強的學科,這門學科中很多奇妙的化學現象以及生活中的化學知識的運用都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就非常有利于教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端正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
例如,在氣體鑒別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鑒別混合氣體中是否含有CO2和SO2這兩種氣體,通過設置以下一定梯度的問題減小學生學習難度:①如何鑒別CO2和SO2?②怎么除去CO2中的SO2?③如何證明CO2中的SO2已被完全除去?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化學中的探究實驗,增加學生動手機會,讓學生參與實驗,觀察思考,體驗過程。又如在學習原電池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帶水果,設計制成各式各樣的電池,并讓學生自己檢測電流大小,這樣一來,學生的參與熱情高,興趣也會變濃。學生參與探究時就是他們克服困難的過程,就能更好地磨煉意志。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還需要關注學生現有的發(fā)展水平,把他們引入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讓學生參與學習。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
學習的一般環(huán)節(jié)為:預習→課堂→作業(yè)→復習→考試,一些學生不喜歡學習化學是因為沒有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到20分鐘,如果一直聽老師講肯定是索然無味的,因此要調動學生主動思考就要合理使用時間。鼓勵學生課堂上要善于聽課、認真觀察、注重理解、積極思考、勇于表達。例如,課堂演示實驗,細心觀察實驗現象,如果與自己設想的不同,可以與老師交流探討,另外還應注意老師的實驗操作步驟,思考實驗設計的原理,多問幾個“為什么”。如學習“氧化還原反應”,在課前設置有思考性的、遞進的幾個問題:①你知道哪些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②氧化還原反應的標志是什么?③在氧化還原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有沒有變化?怎樣變化?④化合價為什么有變化?前10分鐘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預習,并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初步對問題進行解決,并會產生一些新問題。接下來的15分鐘可以向教師提問,當然這些問題還是會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由學生解答,一層層揭開知識的面紗,直到學生自己領會和理解為止。最后15分鐘的練習要讓學生學有所獲,所以每道題目的精選都要以理解和應用知識為目的,這樣做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
引發(fā)課堂質疑可以吸引到不同程度的學生,這是嘗試轉化厭學學生的一種方式,可先從簡單問題入手調動其思考熱情,使其主動質疑、解惑,領會和構建知識。如學習氫氧化鋁的兩性時,先制備Mg(OH)2沉淀,即便是厭學型學生也能在引導下完成,教師的鼓勵可以抓住他們的注意力。而后制備Al(OH)3沉淀,用AlCl3與氨水制備得到了白色絮狀沉淀,而用AlCl3與NaOH溶液制備時,卻發(fā)現制出的白色沉淀又逐漸消失。這種現象讓學生們產生了疑問,好奇心可以增強學習的主動性。疑問被慢慢解開,知識也被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得以內化。所以教師不能放棄厭學的學生,要利用設疑調動他們質疑并解惑,使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有利于學困生的轉化。
總之,高中化學學困生問題將嚴重影響到教育質量,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進行轉化。轉化后進生,不可能讓每個孩子都考100分,其關鍵是提高他們的道德認識,磨煉他們的意志,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從小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樹立信心,讓每一個孩子快樂、自信地學習、生活。當然,其成因和轉化策略還有很多,相關教育學者仍需不斷對其進行研究,從而借助更多策略減少學困生數量,以提高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