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義掖
(廣西南寧市青秀區(qū)劉圩鎮(zhèn)中心學校 廣西 南寧 530000)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睂W科知識是前人在生活中所積累的經驗或是提煉出的規(guī)律,而我們的教學目標就是為了掌握這些規(guī)律以及學習發(fā)現這些規(guī)律的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教師若只是讓學生掌握知識,那就相當于把學生的頭腦當成了知識的容器?!邦^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币虼耍覀冊诮虒W中必須讓學生了解知識發(fā)生的過程。一些教育家早就提出:“教材,只是教與學的工具,決不是唯一的資源”、“大膽而創(chuàng)造地處理教材,甚至是重組或改編教材,那是教師的業(yè)務權利?!彼?,我們教師若用學生所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取代、改編教材的例題,就會使他們有種“親臨其境”的感覺,從而不斷激勵他們積極探索求解的強烈愿望。
那么,我們該如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把呢?本人個人認為主要有如下的幾種形式:
思維自疑問和好奇開始,思維始于疑問,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點。由于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充滿問題的情境,教師要在教材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認知矛盾”,產生問題,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得”、“心欲言而不能”的“悱憤”境界,這樣學生的探究意識就會孕育而生。
例如,我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先復習能被2和5整除數的特征。接著寫出一個數36,問“這個數和能被3整除嗎?”再出示31497問學生能被3整除嗎?怎樣看出來 ?由于受知識遷移的影響,學生認為個位是3、6、9的數都能被3整除,然后就讓學生報個位是3、6、9的數字……,通過口算學生發(fā)現有的數能被3整除,有的不能被3整除,這樣使學生陷入自相矛盾的境界。接著又出示個位不是3、6、9的數字:21、45、107、459、1572……讓學生找能被3整除的數,學生又發(fā)現個位是0、1、2、4、5、7、8的數有的是3的倍數,有的不是3的倍數,這時追問:那么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到底是什么呢?”這樣正反兩叩使學生認識到老辦法不行,追求新知識的愿望勃然而起。整堂課由于教師善于用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學得興趣盎然,不僅掌握了知識,還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
美國華盛頓圖書館的墻上貼有三句話:“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碧K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辈剪敿{也曾這樣說:“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p>
這些話都給了我們教育工作者這樣一個啟迪——教學中,我們教師就應該讓學生主動去體驗、探索、構建數學知識,發(fā)展數學能力和態(tài)度。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還要善于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體驗新知、嘗試成功。
如在推導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時,我設計了如下的操作活動:要求每個學生將課前準備的12個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擺成各種不同的長方體,讓學生邊動手操作邊判斷所擺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并分別記下來,利用“數方塊”的方法,求出每個長方體的體積是12立方厘米。再引導學生通過有序觀察,尋找規(guī)律,讓學生自己在動手擺中發(fā)現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連乘和體積的關系,從而抽象概括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長方體體積=長×寬×高。學生嘗試到成功的快樂,不但掌握了知識,更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和興趣。
愛玩是學生的天性,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如何把學和玩和諧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也是教師要時時考慮的。數學課本中有許多小競賽、小游戲,合理地運用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時,課尾我準備了一個將加法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得數相同的練習,我利用小朋友們喜歡的機器貓來做游戲。我說:“機器貓為大熊、強強、小亮和紅紅都準備了禮物,誰愿意幫機器貓送禮物?”(禮物上寫著乘法算式,人物身上定有加法算式)學生們爭先恐后地做題。這時再配上動畫片中的音樂,歡快的音樂一響,學生們更感興趣了,一節(jié)課就在愉快中結束了。
愛因斯坦曾說過:“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币虼耍覀償祵W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巧設教學情境,點燃學生思維火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數學教學成為學生樂于接受的“寶貴禮物”,讓我們的數學課變得生動而又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