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實驗小學 張 莎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言:“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薄洞斑叺男《苟埂肥侨毡九骷液诹鴱刈酉碜u世界的一本兒童小說,也是日本兒童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全書以“頑劣不堪”的女生小豆豆為主人公,其中成年人與兒童的視角交互呈現(xiàn),展示了在小林校長的教育指引之下,小豆豆從“窗邊”移動到了同學中間,獲得了自身成長的心靈故事。這本書讀來不僅令人捧腹,還能引發(fā)我們對教育的思考和感悟。本文就是針對這本書的講解,來探究在閱讀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實踐教學的布置,讓學生感悟其中的真善美,促進人格成長。
閱讀不是目的,從閱讀中獲得對自身成長有益的知識與感悟才是我們的目的。但大多數(shù)學生在沒有閱讀方法、閱讀技巧的情況下往往認識不到這一點,而是采取了囫圇吞棗式或是“展示性閱讀”,讀過后往往對文本產(chǎn)生了“陌生感”。作為指導教師,我致力讓學生首先親近讀本,慢慢培養(yǎng)起適合他們的閱讀習慣,這也是本次閱讀教學的中心目標之一。
教師對閱讀興趣的引導至關(guān)重要,我建議可以選擇《窗邊的小豆豆》最引人入勝的片段來作為故事引入,那就是作品對巴學園這個兒童天堂的描述,讓學生心神向往,又要在關(guān)鍵處戛然而止,使學生不由得發(fā)問:“后來又怎么樣了呢?”從而使學生獲得閱讀動力。
在閱讀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教導學生學會做閱讀筆記:不認識的字詞做上標記,以便查找和學習;能引發(fā)人思考或具有美感的文字要及時摘錄,也可以互相交流,做一個閱讀手抄報等。同時,鼓勵學生將好的段落句子進行朗讀,閱與讀合二為一,只有讀出來了,文字的魅力也就顯現(xiàn)了。
于人物上的賞析是鍛煉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絕佳方法。這個過程不能僅憑教師的講述,而要在學生主動閱讀的結(jié)果下展開自主思考與鑒賞。當然,他們的答案或許是零散的、不夠系統(tǒng)的,此時才需要老師對其加以引導,獲得對書中人物的整體感知,也能發(fā)現(xiàn)作者在塑造人物時的匠心獨運。
這本書的故事主人公是小豆豆,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小朋友。她在其他學校里被人看作“不規(guī)矩”“不正?!保淬郎绲恼鎿赐膮s被親愛的小林校長所發(fā)現(xiàn),開始了一段奇妙之旅。小說開頭便提到小豆豆和媽媽一起坐電車的事情,小豆豆萌生了要當列車員的奇思妙想;而后她第一次來到巴學園,又再一次遇見了“電車”——這里的教室都是用淘汰下來的電車廂做成的。針對小豆豆的一年級經(jīng)歷,我會向?qū)W生發(fā)問:“小豆豆在巴學園都經(jīng)歷了哪些奇妙的事情?”“為什么說是‘窗邊的’小豆豆?”讓學生在閱讀后思考問題,能夠更加全面地反映出其閱讀成果,幫助他們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新思考。
小林校長作為巴學園的領(lǐng)導者,是一個“有趣”的人。他不像別的校長那樣總是正襟危坐、不茍言笑,而是深入兒童活動、不懈地改造著這個兒童樂園。不言而喻的是,小林校長也是學生們衷心敬愛的對象。在閱讀交流中,我不斷發(fā)問,讓學生們來思考:“你最喜歡巴學園的哪一處?”“對于巴學園的建設(shè),你有更好的點子送給小林校長嗎?”引發(fā)學生的想象思考。
《窗邊的小豆豆》中那神奇、自由的巴學園是無數(shù)人童年夢寐以求的地方:并不是因為它有多豪華、多先進,而是作家對這個“陋室”般的學校進行了細細的勾畫,不言硬件設(shè)施,而是從親切、開明的人文關(guān)懷感染著讀者。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著重讓學生體會到情節(jié)的感染力。
講述故事是閱讀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但并不是籠統(tǒng)地把故事講完就算大功告成了。我會考慮作為對象的聽故事的學生,運用“過山車”原理,在細細講述中不斷制造疑惑點,然后順勢給學生展示“真相”,讓學生獲得閱讀的高峰體驗。
細節(jié)往往是最打動人的。小豆豆的成長如同坐在“旋轉(zhuǎn)木馬”上一樣,始終都在一定的限度內(nèi)產(chǎn)生波折,因此我在講述過程中著重細節(jié)。比如小林校長對小豆豆的尊重——聽她講了四個小時!這看起來一筆帶過的話隱含著校長多么慈愛的胸懷??!
《窗邊的小豆豆》并不是近年出版的大熱小說,而是一部具有歷史感和社會感的、凝聚著作家黑柳徹子個人經(jīng)歷的作品,其首次出版于1983年,而背景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開戰(zhàn)之前,這對于正處在小學階段的孩子們來說在理解其作品意義上是有些難度的。因此,讓學生既能體味到愛與美,也要正面事實的殘酷,是擺在我們閱讀教學面前的重要任務(wù)。我積極鼓勵學生寫一封“寄給小林校長的信”。通過寫信,可以幫助他們整理思緒,把在閱讀中、閱讀后的思考和感悟用筆記錄下來,便不再是游離的、零星的感受,而是較為系統(tǒng)化、理性化的文字抒寫,對于他們更好把握作品的主題、深化閱讀的思考層次大有裨益。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言:“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本領(lǐng),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蓖ㄟ^《窗邊的小豆豆》的教學,不僅讓學生親近讀本、感悟文字的力量,也給了我們語文教學以重大啟示:教育教學都要以生為本,多多從他們的角度看問題,呵護其心靈的成長;并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閱讀的魅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汲取關(guān)于愛與美的知識,發(fā)展思考能力、感悟生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