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恩揚
(廣西鳳山縣喬音初級中學 廣西 河池 547608)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發(fā)展,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能夠加強同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課內容的應用實踐,指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三觀,使得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另一方面初中道德和法治課程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和發(fā)展,因而在初中教學活動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地位越來越高。而實現(xiàn)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生活化發(fā)展,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同時,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的實踐應用,提高教學的質量。
1.1 初中教學中忽視道德和法治課程的重要性。第一雖然在新標準下道德與法治課的地位越來越高,但是事實上,初中教仍舊是以應對升學考試為主要的目標,教師展開道德和法治課程內容仍舊是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即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由教師進行填鴨式的教學,學生展開死記硬背,從而能夠在考試中寫出什么是社會公德就可以。因而不需要道德與法治課實現(xiàn)怎樣的變化;第二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過程,即需要在課堂展開理論引導,在課后家長以及教師等都能夠以身作則展開實踐示范。但是事實上關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內容也僅僅是教學內容,不涉及其的實際應用能力的教學,即學和做兩者是分離的,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的認同感較低,更不用說在生活中能夠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學習或是踐行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
1.2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缺少生活化的教學元素。展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生活化發(fā)展,一方面是要求教材內容擁有生活化的案例,由此教師能夠借助教材內容展開生活化的教學。以當前的道德與法治教材為例,其仍舊是舊版的教材內容,教材內以知識理論為主,并不具備生活實踐的相關內容,因而要求教師自行尋找生活化的案例展開道德與法治教學。另一方面是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受限,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其中的一些概念問題的界定具有含糊性,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能夠尋找最佳的生活案例進行教學理論的教學,受到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的影響,致使生活化的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更重要的是,當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需要能夠擁有足夠的課時、足夠的人力等展開生活化教學,但是事實上,關于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課時安排是有限的,教師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組織學生展開生活化的實踐活動,因而整體上來說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回歸生活化的阻礙較大。
2.1 轉變對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模式。第一是要求能夠轉變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理念,即通過改變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地位,從教師到學生到家長層面上都能夠重視道德與法治課情感上的教學,而是僅僅是重視對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如在生活中,家長會重視孩子是否在言行舉止中踐行道德觀念,并能夠將這種現(xiàn)象反饋給教師,由教師進行統(tǒng)籌引導;第二是要求能夠轉變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模式,即改變傳統(tǒng)的由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而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的展開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并且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從生活中尋找答案進行問題的解決。
2.2 加強對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的生活化教學投入。當前由于教材的落后性以及課時安排的不足等現(xiàn)象,導致道德與法治回顧生活的實踐機會不多。第一要求能夠實現(xiàn)對道德與法治課教材內容的創(chuàng)新優(yōu)化,如在教材中增添一些生活化的案例,如在愛國情懷一課的教學中,可以導入一些最新社會上所發(fā)生的事件來當做引言,由學生能夠感受到愛國情懷的內涵,并且能夠從內心認同這種情懷。在愛崗敬業(yè)中可以將哪些應公殉職的警察頭像所形成的“警徽”當做是教學的導語,學生由此能夠更加真實的近距離的接觸到生活中的愛崗敬業(yè),接觸到生活中的愛國情懷。由此更容易展開情感上的共鳴,有利于學生在面對自己的生活選擇時,能夠從心底做出最佳的選擇;第二是要求能夠增加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安排,如當教師需要展開生活化的道德實踐活動時,可以借用其他的課時安排時間,從而給予學生更充足的時間進行生活實踐發(fā)展。如教師安排學生總結一學期自己的言行舉止問題,如在學校中是否能夠做到遵紀守法、愛衛(wèi)生等,從而對自己做出評價,該實踐活動是長期且持久的,因而要求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好指導和監(jiān)督,從而落實該活動;第三是學校能夠為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生活實踐構建一個實踐基地,為學生的道德實踐營造一個空間。如教師在實踐基地中組建一場法治知識大講臺,聘請專業(yè)的人士來講解生活中的法制知識。
2.3 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營造良好的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偠灾?,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回歸生活化活動而言,最重要的是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無論是學生和教師,都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如只有擁有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教師,擁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才能夠采取最佳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展開生活化的道德與法治的實踐學習,并且能夠以最貼切的案例導入課堂教學。因此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是道德與法治課回歸生活化的關鍵因素。第一是要求能夠提高教師的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經(jīng)驗,能夠以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展開生活化的教學。如教師能夠利用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工具創(chuàng)設一些生活情境,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生活情境中展開道德和法治學習;第二是要求教師能夠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有全面綜合的認識。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是相互聯(lián)系的,公共構建成為一個網(wǎng)格化的體系,針對于學生而言,其可能無法提前知道教材中的這些相互關系,并且課程回歸生活化的同時無法展開全面系統(tǒng)的應用,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做好引導工作,實現(xiàn)對學生全面的生活化引導教學;第三是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能夠支持其展開多種形式的生活化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如利用游戲化教學,設計符合中學生個性需求的生活小游戲使其能夠展開道德與法治內容學習,通過設計微課的形式,在微課中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導入生活化的內容等等。因而加強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的專業(yè)培訓至關重要,甚至于可以提供再學習、再交流、再培訓的機會給道德與法治課的任課教師,使其能夠全面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滿足生活化的教學需求。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回歸生活化不僅僅是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要求更是新的教學理念下的創(chuàng)新活動。針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的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可知,道德與法治課回歸生活化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只有轉變當前的道德和法治課程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總結,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將課堂教學內容回歸到生活實踐中,借助教師的專業(yè)素質,營造良好的生活化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范圍,才是最終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