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qū)翠庭園小學 桂 宇
新課程標準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較為注重“語文積累”,但是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部分教師還是習慣于占據(jù)語文課堂的主導權,采用“理論灌輸式”教學模式來對待學生,無法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發(fā)揮、想象空間,學生缺乏積累知識的時間,導致部分學生無法跟上語文教學的進度。針對以上問題,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體驗、感悟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小學生通過語言積累增強自身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積累包含了三方面的內容:第一個方面是積累語言材料,第二個方面是積累語言規(guī)律,第三個方面是積累語言典范。在語言積累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除了要讓學生掌握漢字的用法與意思,還需要把漢字作為重要的部件,構建成相應的詞匯,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在積累語言規(guī)律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小學生探究書面語過程中總結組合規(guī)律,感受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優(yōu)美句子,掌握抒發(fā)、表達情感的方式,讓小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語言知識,和作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小學生在積累語言規(guī)律過程中,經過長期的語言實踐、模仿學習能夠擁有較強的感性體驗,增強小學生的感悟能力。在積累語言典范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去感悟教材中的美感與典范性,逐漸感受典范語言中蘊含的魅力,為之后的寫作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古今中外的語言典范中往往都包含著美好的情思、深刻的思想、豐富的詞匯,這些都是自主運用語言規(guī)律過程中較為成功的典范。
小學語文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最終也會還原于實際生活中去,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生活積累,以此來拓寬語文學習素材。小學生參與生活積累的過程就是語言實踐的過程,葉圣陶曾經講過:“在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把知識與實踐活動聯(lián)系起來,只有擁有更多的實踐,得到的知識就會越真?!眲壬苍浿v過:“人們掌握語言與學習語言有獨特的特征,需要依靠實踐來提升自我語文能力,而不僅僅依靠的是知識,更不是掌握知識來獲取能力?!庇纱丝梢姡鐣嵺`屬于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語文學習和實際生活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教師需要培養(yǎng)小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最終擁有高尚的生活理想,在深刻而豐富的生活感悟與生活體驗中展開語文學習。
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教師需要引導小學生重視閱讀積累,逐漸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首先,教師需要加強背誦、朗讀訓練,讓學生能夠在讀好、讀熟、讀懂、讀通的模式中積累更多的語言,構建“立體式”的語文教學。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能夠增強語言的敏銳性,達到熟讀領悟、整體感知的效果。其次,學生需要在閱讀過程中穿插著寫作、說的語文練習,開展讀寫結合教學,在品讀與研讀期間展開難點指導、抓住重點內容,讓學生讀出感情、領悟,學生把教材中的語言轉換為自己的語言,并且通過書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同時,學生在掌握了文章中的難點、重點內容之后,需要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比如,文章寫的是寓言、童話、故事,就可以讓學生演一演、練一練,在實踐活動中積累更多的語言知識。最后,學生需要加強課外閱讀積累,讓大腦中的語文知識更為嚴密、完整,在課后閱讀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精妙語句,比如,在學習了《七步詩》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去了解故事的創(chuàng)作背景,分析曹丕與曹植的關系,閱讀一些曹植的其他作品,更為深刻感悟曹植內心的真實情感。在建軍節(jié)、國慶節(jié)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設定一些愛國主題的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去搜集一些關于解放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的詩詞與文章,如以毛主席與魯迅等創(chuàng)作的文章作為方向,這樣既能夠讓小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同時也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愛國之情。在“孔子誕辰日”的時候,可以讓小學生去閱讀《孟子》與《論語》,增加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博大精深。
隨著經濟的多元化發(fā)展,很多外來文化涌入了中國,導致很多小學生都成為“哈韓族”“哈日族”,非常不利于更好地繼承、弘揚我國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積累文化,能夠傳承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積極的情感價值觀,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去面對學習與生活。古詩詞屬于我國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講,古詩詞較為枯燥、復雜,缺乏學習古詩詞的自主性與積極性,所以語文教師需要變換教學模式與方法,比如,采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古詩詞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文化中蘊含的魅力,積累更多的古詩詞內容,成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者、傳承者。同時,小學語文教師要多多開展賽背、欣賞、書寫、演唱等古詩詞活動,讓學生加以背誦與理解,掌握更多的古詩詞知識。除了讓學生多多背誦古詩詞,教師還需要讓學生注重人文積累,使用一些優(yōu)秀文化成果來熏陶學生,充分領悟其中蘊含的文化精神,提升學生的人生層次與質量。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不僅要去閱讀這些優(yōu)秀的文章、素材,還要學會摘錄下來,在素材對比、感悟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