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 鋒
(貴州省興義一中 貴州 黔西南 562400)
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網(wǎng)絡技術飛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以其不可阻擋的影響力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思維。上網(wǎng)似乎已成為一種潮流。作為學校、作為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要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合理地滲透法制教育。
高中信息技術教材本身不包含相關法律知識的篇章,要通過信息技術教材來尋找法律知識這似乎有些困難,但我們通過思考,還是可以挖掘一些素材,通過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一些做法,可以使學生了解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1]。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了解法律知識,同樣也要從興趣入手。
如何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法制教育呢?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實踐意識到,教師必須順應學習內容的要求,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創(chuàng)建學習實踐的環(huán)境,堅持長期教育的策略,才能取得有效的教育效果。
2.1 順應學習內容的要求。法制內容存在于各種意識形態(tài),只有學習內容要求和允許,才有利于結合法制教育;在網(wǎng)頁制作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求學生對文章的轉摘要注明出處,對于有版權的圖片,不能隨意轉發(fā),對于未經授權的軟件不能私自提供下載;在多媒體信息處理章節(jié)中,學生喜歡惡搞,這時讓學生了解肖像權等基本知識是課堂教學中所必須提及的;學生在線交流部分內容時,學生在線的發(fā)言若有涉及誹謗、污蔑性質的,或危害國家安全的法制內容,教師有義務制止并進行教育。
2.2 把握學生心理的要求。每位學生對網(wǎng)絡都很感興趣,對信息文化的本身并不在意,教師必需因學生的心理進行引導。在《音頻、視頻、動畫信息的加工》課時中,以歌曲《感恩的心》引入,使學生倍感親切,在引發(fā)心靈共鳴時隔不久,拋出任務則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同樣,進行法制教育時,先讓學生感受法制背后的傷痛,當學生心里感到震懾時,教師提出法制的威嚴,比如,學生學習防火墻軟件時,教師可以通過木馬軟件對學生進行適度的干涉,再提出相關的法制意識,讓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共鳴。
2.3 堅持長期教育的方針。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法制教育需要長期的灌輸,需要在多種環(huán)境中以多種形式進行教育,讓學生意識到道德和法制在不同程度上的危害。在開學第一堂課中,教師就得要求學生從點滴做起,養(yǎng)成課后關機和愛護公物的好習慣,平時要求學生不要瀏覽不健康的網(wǎng)站;在硬件方面嚴加控制,盡量少讓學生無謂的聊天和游戲,通過機房管理軟件(如綠壩)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學生不在網(wǎng)上亂發(fā)違法的信息,全面提升法制意識[2]。在新課程中,只要信息教學中涉及法制內容,教師就應該抓住機會進行教育,當然,教師自身也應該加強法制內容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識。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題活動中要滲透法制教育,要注重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在課程設計上,會開展很多課堂合作活動與課外實踐活動。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網(wǎng)絡開設“虛擬法庭”活動,從審判長、陪審員、書記員到被告、原告,通過“虛擬法庭”,使學生體會法庭、法律的威嚴,增強法制觀念。從網(wǎng)絡收集青少年網(wǎng)絡犯罪的案例,通過講解利用網(wǎng)絡進行盜竊、綁架、故意傷害、搶劫等傳統(tǒng)型的犯罪案例,以及利用網(wǎng)絡進行侵犯公共信息安全,制造和傳播網(wǎng)絡病毒,利用網(wǎng)絡制作和制作、傳播、出售淫穢物品等犯罪案例,使學生切身體會網(wǎng)絡犯罪的嚴重性。通過在網(wǎng)上“虛擬考駕照”,使學生懂得更多的交通法規(guī)等知識[3]。
在學生訪問互聯(lián)網(wǎng)過程中,老師要隨時對學生上網(wǎng)情況進行觀察。向學生強調要正確訪問互聯(lián)網(wǎng),不要去瀏覽不健康的網(wǎng)站,不要跟陌生人透露自己的重要信息,比如:姓名、年齡、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家庭成員等重要的個人信息,避免被一些壞人利用這些重要的信息去進行違法犯罪。同時把《全國青少年網(wǎng)絡文明公約》相關知識告訴學生,要做到“五要五不要”,讓學生做個有自我保護意識的文明網(wǎng)民。
總之,學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面對復雜的社會、網(wǎng)絡不良因素的誘惑,學校必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宣傳與教育。只利用思想政治課、法制教育課進行學習和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教育融入課堂,讓學習與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要合理地滲透法制教育,充分發(fā)揮教育價值。而且,不僅可以把法制教育引入課堂,也可以把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引入課堂,甚至可以把我們所關心的娛樂、時政引入課堂,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落到實處,讓整合不再只是技術的整合,讓學習不再只是一種單調的學習,讓信息技術不再只是一種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