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君
(遼寧省盤錦市鶴鄉(xiāng)小學 遼寧 盤錦 124000)
小學思想品德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插圖,旨在通過這些直觀的插圖給學生以啟示,達到導行的目的。教學時,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插圖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介紹圖面內(nèi)容,談?wù)勛约旱母邢?,圖文并茂,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直觀地受到教育。如教學第七冊《騎自行車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一課,我利用插圖制作課件,使插圖更直觀,更形象。教學為什么不能亂騎自行車時,出示課件,將同學們帶入學生跟著大卡車飛速騎自行車的情景:公路上,一個中學生跟著一輛大卡車飛速騎行。突然,大卡車一個急剎車停了下來,那位中學生來不及剎車,連人帶車向卡車尾部猛地撞去。自行車鉆進輪胎中間,中學生被撞得頭破血流,昏倒在公路上……讓學生身臨其境,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抓住有利時機進行導行。
2.1 角色扮演引發(fā)學生共鳴。近年來,有識之士提出“讓學生中在活動中學習思品”、“思品教學體現(xiàn)活動化”等觀點。在思想品德課中,一篇故事完整、情節(jié)生動、表象鮮明的課文,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扮演課文中的人表演出整個故事情節(jié)。通過一臺有血有肉、情節(jié)生動的課本劇,學生可從中領(lǐng)悟到課文中的思想內(nèi)涵。這是一種以社會經(jīng)驗為基礎(chǔ)而設(shè)計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增強社會中的角色意識,喚起責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課,有關(guān)星星和爸爸媽媽逛商場吵著買東西的一段情節(jié),就可以讓學生以模擬的百貨商店為背景,由學生來扮演爸爸媽媽和星星,雙方都試圖說服對方。讓學生演了后評,評了再演。這樣在評演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言行,認識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間的區(qū)別、差距,加上老師的點撥和激勵,學生的道德認識不知不覺內(nèi)化為學生的行動而外顯出。
2.2 典型分析,增強學生興趣。這是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根據(jù)教學目標,選擇領(lǐng)袖人物、英雄模范或者身邊的朋友同學作為典型,分析其所具有的高貴品質(zhì)和產(chǎn)生高貴品質(zhì)的原因。通過典型分析,使得道德觀念具體化,又使學生感到可親、可敬、可信、可學。典型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典型分析必須要有選擇,即根據(jù)教學目標來確定選擇什么樣的典型,學習典型的目的在于見行動,引導學生實踐。如學習“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一課時,談到如何落實環(huán)保小行動我讓學生回去給家長宣傳盡量少用塑料袋,減少白色污染;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破壞環(huán)境的人和事,提出環(huán)保建議。布置這樣的作業(yè),使學生既覺得上課很有意思,又在實際生活中學到了知識,增強了學習興趣。
2.3 引導學生的啟迪,更有想象力。有了想象,未來世界也會豐富多彩:有了想象,才會有社會與人類的進步和提高。葉圣陶先生說過:“想象不過是把許多次數(shù)、許多方面所觀察得到的融合為一,團成一件新的事物罷了。假如不以觀察為依據(jù),也就無從談起想象的作用?!笨梢?,想象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多種思維能力的基礎(chǔ),對于成長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更是非常可貴最為重要的。在教學《漢字和書的故事》中的內(nèi)容,旨在通過多樣的活動讓學牛探尋和研究漢字的起源和特點,體驗和感受祖先的智慧,增強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在許多學生眼中,“漢字”只是一種工具,一種符號,會寫、會用足矣!學生對漢字缺乏整體的了解。如何讓學生感受漢字與生俱來的歷史的溫度和生命的氣息,并升華凝聚對漢字的一種真誠的愛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2.4 引導學生表達自身感受。聽完別人的故事之后,就要說說自己的一些感受和說法。于是,此時應(yīng)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如《與鄰居和睦相處》一課我是這樣做的:學完這一課,你有什么想說給大家聽的嗎?(有的學生說:跟鄰居相處很重要;有的學生說:遠親不如近鄰!我放學回家媽媽不在家,我就在鄰居家做作業(yè),有時候都在鄰居家吃飯;還有的學生說:我家樓上有個小弟弟,很淘氣,每天在房間里東奔西跑的,還在房問里拍皮球,很吵人,我就跟他家鬧的很不愉快,見面也不說話,學完這課,我覺得不應(yīng)該斤斤計較)通過學習,學生竟能懂得這么多,說出這樣大的道理來,可真了不起,我為孩予們獨到的見解而自豪。
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wù),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來說。學校教育目標在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共同發(fā)展,德被置于首位,充分體現(xiàn)學校對于思品培養(yǎng)的重要職責。小學思品老師應(yīng)該積極在教學實踐中,摸索適當?shù)慕虒W技巧,促進學生品德的提升與教學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