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麗
(江蘇省如東縣雙甸中學,江蘇如東 226404)
在當下的教育理念中,教學并非簡單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目標是通過教學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相關的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目標同樣不再局限于學會簡單的英語交流,更重要的是,學生要了解知識背后的文化,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西方文化的特點,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教學過程中的捕捉失誤、設置語境、變換題型以及組建社團等具體措施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中西文化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涉及許多與中文不同的西方語用方式,學生會在中文文化的影響下錯誤地使用這些語言。而這樣的錯誤恰巧是教學的寶貴資源,捕捉這些失誤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1]。因此,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并發(fā)現(xiàn)中西方文化的語用差異,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組織學生就“新春問候”進行主題討論時,筆者引導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就新春節(jié)日中的問候、交流等內(nèi)容進行討論,并用英語的方式表達出來。在學生們的討論過程中,大多數(shù)學生都表示:My elder ask me “How old are you? What are your plans?”針對學生們的回答,筆者要求學生們設計在西方節(jié)日中人們之間的交流對話。對于這個問題,大多數(shù)學生在設計的時候都借鑒了一些中式的內(nèi)容。結合學生所展示的內(nèi)容,筆者為他們播放了一段小視頻,視頻中展示了西方國家日常打招呼的一些具體方式,人們常用的交流內(nèi)容有 Hi! Beautiful day today.等等。從視頻中學生們了解到:在西方國家打招呼、交流時,人們會有意識地避免他人的個人隱私問題,如年齡、職業(yè)、薪酬等方面。由此可見,在教學中巧妙地捕捉學生們的語用失誤,并引導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習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英語的探究興趣。
設置合適的語境開展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它可以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出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們能夠?qū)⒂⒄Z學習與自己的日常生活相結合,以此降低了學生們的學習難度與抵觸心理。同時,設置語境引導學生開展對話可以涉及交際用語的規(guī)范性、各地的禮儀習俗、語言表達的技巧等,如此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能使學生們接觸到各地文化的差異,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初中英語中的Wild animals的內(nèi)容時,筆者要求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設想將教室布置成動物園的樣子,并以課本的對話為模板分組交流自己最喜愛的動物。由于沒有規(guī)定是wild animals,學生們喜歡的動物五花八門,有cat, dog,rabbit, panda, tiger, zebra, wolf, lion 等。在學生們交流完自己最喜愛的動物后,筆者給學生們拓展了部分動物在東西方文化中的差異。筆者對學生們說:“我們在看外國的電影時,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人們在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時經(jīng)常會在最后加上自己家的狗,這是因為他們將狗看成自己的家庭成員。因此,在部分英文中,描述狗時會用she或he而不用it。另外,還有兩種在東西方文化中正好相反的例子,蝙蝠(bat)在西方文化中象征著邪惡,但在中國文化中因‘蝠’諧音為‘?!韵笳髦腋?。另一種是貓頭鷹(owl),它在西方文化中象征著智慧,因此西方人總是用owlish, owlishly來表示聰明、機敏,而在中國則象征著厄運將至。像這樣的差異還有很多,大家課后通過上網(wǎng)查資料把它們收集出來,咱們下節(jié)課再一起討論?!?/p>
通過設置特定的語境引導學生交流,不僅為學生們營造出了一個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加深了學生們對動物詞匯、本課內(nèi)容的記憶,而且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滲透文化教育,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們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習題是鞏固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策略之一,恰當?shù)木毩暡粌H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還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能夠結合教學內(nèi)容設計恰當?shù)念}型,通過題型的變換引導學生在不同的題型中調(diào)整相應的思維方式,進而夯實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Shopping這一單元內(nèi)容之后,為了鞏固學生們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同時強化學生的運用能力,筆者為學生們設計了多元化的作業(yè)。首先,筆者用多媒體展示了一些填空題,考查學生們對how/what等疑問代詞以及can/may等情態(tài)動詞用法的掌握程度。在確保學生基礎知識扎實的前提下,筆者要求學生以日常生活場景為依據(jù)設計對話并寫作。了解到要求之后,學生們完成了寫作,示例如下:
A: Hi! Can I help you?
B: Yes, I want jeans for me, please.
A: How about this one?
B: Good! That's my favorite. How much is it?
A: Fifty-six yuan.
B: Ok! Here's the money.
A: Thanks.
通過對話的書寫,學生串聯(lián)了這部分的所有知識。
在完成教學后及時設計多樣化的題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們及時地進行知識鞏固,同時還能在不同類型的練習下有效激活學生們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能夠從文化的角度思考問題,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們的文化素養(yǎng)。
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英語視野的延伸,也已成為英語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而要想拓展學生們的課外視野,提高學生們的應用能力,教師就必須給學生們構建一個適宜的拓展交流環(huán)境。讓學生們在對應的環(huán)境氛圍下,充分感受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理解西方文化在口語交際過程中的具體體現(xiàn),從而培養(yǎng)學生們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Let's celebrate!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時,筆者要求學生們在掌握相關單詞短語的基礎上,理解西方節(jié)日中Halloween的節(jié)日習俗,并從中感受西方文化的特殊所在。在課堂上,筆者跟學生們一起學習和探究了Halloween的風俗習慣,學習了相關的句型。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們對西方文化的理解,筆者鼓勵學生們組建一個有關探討“英語文化”的社團,并讓學生就What is your favorite festival?這一話題開展探究活動。在社團中,學生們選定了幾個典型的西方節(jié)日主題,有Charismas Day, Easter Day, Thanksgiving Day 等,并就這幾個節(jié)日展開了調(diào)查和總結,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了節(jié)日習俗的表演。
由此可見,初中英語教師通過組建英語社團這樣的課外活動方式,能夠引導學生在社團中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知識,感受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的不同,從而加強學生自身對于英語知識的理解。
總的來說,采用滲透文化背景的教育方式引入對英語知識的教學,不僅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交際意識,同時還能確保學生們在文化背景下更高效地學習相關知識,進而在確保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達成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