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復泰
(安徽省淮南市第九中學 安徽 淮南 232000)
無論在教學的哪個階段,語文課堂總能夠呈現(xiàn)出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縱觀語文教學的內容,也包括許多組成部分,如詩歌、小說、詞組、寫作、文言文等幾大塊,在新課程改革的標準下,對于不同的部分,教學方式也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案,不可一概而論。在高中語文教學點背景下,文言文教學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教師要結合文言文的特點一一詳細的進行教學,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誦讀在語文教育中占據(jù)著不可忽視的地位,而引用在文言文的教學中,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舉措。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所面臨的困境主要有這幾個方面“不能夠順暢閱讀”、“不能夠準確分析詞義”、“沒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識積累”,而誦讀法能夠幫助學生降低這種困境發(fā)生的可能性,如通過一定的朗誦閱讀,課前能夠幫助學生在朗讀時加深詞組釋義的印象,幫助學生在上課時更好的融入課堂,課后朗誦文言文,能夠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一步一步理解教師所言的深意以及作者真正所表達的情感、參透句式的結構變換、字詞的是否“通假”。通過誦讀的方式,學生能夠漸漸習慣文言文的句式表達技巧,及時解決在閱讀時所可能產生的閱讀問題,結合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時刻提醒自己課文中所涉及知識的重難點,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文言文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到現(xiàn)代漢語,其中許多的詞匯、句法、修辭方式等都進過了一定的簡化,學生接觸的現(xiàn)代漢語的閱讀篇章較多,對文言文部分的文字不能理解也是情理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多種形式的教學以促進教學課堂的有效率,其中包括在教學時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文學根基,突出文言文知識的重難點如“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多種常用詞法、“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主被動句”等多種特殊句式、還要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識,常用文言詞匯、常見的句法規(guī)律,為學生日后學好文言文建立起良好的學習基礎,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1]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有豐富的教學以外還要注意一些不必要的誤導。
如不能讓學生養(yǎng)成太過于依賴課堂的學習習慣,課文中涉及的絕大多數(shù)的生僻字或是不常見的詞組,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通過自我主動的去尋找資料、課文注釋的方式,加深自己的理解,在課堂上認真做好文言文積累的筆記,日積月累,學生的學習能力會得到顯著提高。
文學無國界,也無切實的好壞之分。學生要想準確的理解文言文的大意主旨,就不僅要注重平時的積累,還要加強平時的文言文翻譯訓練,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自我的不足以提高文言文水平。通過文言文的翻譯,對主要的斷句、句式、語氣、詞類活用以及實詞虛詞用法等各個方面加以訓練,以保證在考試時或下次閱讀相類似的題目時能夠理解。同樣教師在教學時要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翻譯技巧,如翻譯時“要分清是否直譯”、“注重句式的調整”、“辨別通假字”、“結合全文判斷句式”等技巧都是學生所能夠學習并需要運用的一些常見技巧,教師在分析和總結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不可采取盲目教學的方式。
此外,教師還要結合現(xiàn)代文學的特點與文言文做出對比,讓學生在比較中得出文言文句式的不同,時代背景的不同促使作者表達方式的不同,學生只有在不斷的比較中才能正確的區(qū)分其中的奧妙。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教材中的《勸學》這篇文章,作者就以文言文的格式分別從“學”“勸”兩方面進行綜合的闡述,以表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學不可以已”、“用心一也”的學習素養(yǎng),其作者荀子通過文言句式的轉換和結合,將自己想表達的中心觀點分條理的討論,最后得出“學習要保持專一的品質、修養(yǎng)和陶冶自我的品德”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這與現(xiàn)代文的表達方式截然不同,教師要做好一定的解釋,培養(yǎng)學生對于文言文清晰的認識,在學習中不斷的掌握文言文所能帶來的不同。[2]
總之,高中文言文教學急需用新課標提出的“三維”思想來拓展文言文教學內容,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來努力實現(xiàn)新課程文言文教學的目標。在文言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探索適合新課程符合學生實際的新教法,走出文言文教學的誤區(qū),改變目前高中課改的困難局面,努力開創(chuàng)語文新課程改革輝煌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