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灣第一實驗小學 郁忠華
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中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即在寫作前,老師盡心盡力地講;寫作后,學生可以自行修改或同桌之間相互評價,再由老師進行修改。這是一種高付出的行為,但是卻無法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缺乏自主修改習作的意識,經(jīng)常一次成文,再把修改的工作交給老師來完成,或者老師批改后,只對分數(shù)及等級加以關注,對修改后的作文不聞不問。這種情況下完成的作文很難保持高水平,難以保障文章質量。因此,改進評改方式,提高習作評改的有效性就顯得極為重要。通過批注的巧妙運用,從而促進習作評改的有效性已出具成效,本文將對其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通過對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評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沒有養(yǎng)成自己修改習作的好習慣,在修改他人習作時也草草了事,不能理解他人習作的中心思想;站在老師的角度,很多老師都沒有教導學生修改習作的習慣。具體表現(xiàn)出以下幾點問題:首先,評改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現(xiàn)階段小學習作評改受傳統(tǒng)模式的影響很大,老師的評改模式較為單一,很多都是只要有適當?shù)淖魑乃夭?,簡單羅列出名人的事跡或名言名句,或者選擇優(yōu)美的句子融入作文中,這樣老師進行評改的時候就會拿高分。但是小學生很多都缺乏生活實踐,并不能很好地將這些句子靈活運用起來,從而使得小學高年級作文只有華麗的辭藻,但無法表現(xiàn)出學生的真實情感及生活閱歷。其次,學生缺乏自己修改習作的能力。文章的關鍵在于修改,因此修改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學生能夠在自我評改中發(fā)現(xiàn)不足,從而總結經(jīng)驗和教訓。教師在教導習作課程時要大力培養(yǎng)學生自我評改文章的能力。評改可以有很多方式,自我評改,學生之間相互評改等;讓學生認識到只關注分數(shù)并不是好習慣,對修改后的文章要進行分析,糾正學生習作完成后就不聞不問的不良習慣。最后,學生之間的習作水平存在差異性。不同班級、不同年級、不同學生之間的作文水平都不盡相同,成績有高有低,成績好的學生思路清晰,敘事完整,能夠真實地表達出自己的情感;而成績低的學生在作文時都是在湊字數(shù),通常存在很多語病和錯別字。
傳統(tǒng)模式的習作評改以教師為主,課程上老師主講,學生作為聽眾,這樣的模式極大地限制了學生自主性的發(fā)揮,使得學生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將批注引入習作評改中,轉變評改模式,使學生成為主體,提倡學生共同相助,有效促進學生發(fā)展。首先,教師批注,專業(yè)引導。很多學生對于老師批注后的文章并沒有多大的興趣,其根本原因在于老師批改中只注重規(guī)范教育,點評方面過于客觀理性,忽視了對學生的情感生活感受給予關注,使得學生并不能獲得成就感。因此將批改轉變成批注,雖然僅相差一個字,但意義卻大不相同,批注所體現(xiàn)的是學生的主體性。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作及情感體驗,將其作文視為作品,注而不改的重點在于體現(xiàn)老師對學生文章的理解、賞析、建議與疑惑,目的在于將學生文章的精彩之處放大,鼓勵學生富有個性地表達自己,為學生創(chuàng)作提供廣闊的空間。其次,同伴之間批注,互助進步。所謂同伴批注,不僅限于同桌、小組、時間等,當學生完成文章時,同伴之間相互交換,做到隨手批注、隨時交流;內(nèi)容更廣泛,或是布局,或是順序,或是方法,也可以是學生自己的閱讀感受等。每個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生活閱歷及個性、知識面不同,因此看待問題的角度也不同,表達方式更是因人而異,這就讓同伴之間的批注充滿了未知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每位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最后,自我修改,再次創(chuàng)作。同伴之間的批注是一舉兩得的方法,不但訓練了學生自身個性化的表達能力,也能借鑒到好的習作方法、精彩語句等,同時對自己的文章進行反思。而被批注的原作者通過批注內(nèi)容對自己文中的內(nèi)容、表達的情感及表達方式等進行反思,取長補短,互相進步。這是一種以局外人的身份,以全新的角度對自身習作進行再思考、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
當學生對習作充滿熱情時,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在課堂上交流評價,勢必會熄滅學生的一腔熱情。因此,可以采用美篇的方式,將習作中學生的批注作品拍攝下來并進行編輯,隨后發(fā)布出去,讓更多的學生及教師看到,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極大的成就感,鼓勵學生、教師、家長對批注作品進行規(guī)范評價,注意這些評價不能無的放矢,要有理有據(jù)作出有效性的評價。這些活動可分成小組進行,展示后,老師作出總結,再利用美篇公布優(yōu)秀作品。
對于小學生來說,習作不僅要依靠學生的評改,老師也是評改的主導者,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老師必須對多元化習作評改的效果進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方法,認真找出問題,改善教學行為,從而使教學活動更具有效性。當學生將評改后的文章上交時,教師要認真對待,細心閱讀,重點觀察學生掌握了什么,還存在哪些不足,需要指導哪些知識等。讓學生參與到評改中,使其領悟到其中的樂趣,自然就會提高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之,習作評改是師生之間互動的一個過程,將批注引入習作評改中,使其走向多元化、個性化,以批注的形式引起學生對習作進行深入思考,從寫到讀再到寫,達到讀寫深度結合的目的,最終提高習作評改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