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修松
如何啟發(fā)學生思考并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是歷史新課程教學過程中急需解決的重要難題。而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中的“學思之窗”一欄則將歷史材料與問題有效結合,對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一條能讓學生真正思考起來的有效途徑?;诖耍绾卧跉v史教學中高效利用這一欄,就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歷史教學越來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概括等能力?!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進一步指出要讓學生“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進一步拓展歷史視野,發(fā)展歷史思維,提高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而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最基本的教學工具是教材,而這也是學生最基本的學習工具。那么如何利用教材中的現(xiàn)有內(nèi)容來拓展學生的歷史視野,發(fā)展學生的歷史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呢?筆者認為“學思之窗”一欄值得教師和學生去重視和挖掘。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中的“學思之窗”一欄將歷史材料與問題有效結合,對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符合歷史教學中“論從史出”的原則,可以說是有效進行歷史課堂教學的必要工具。
“學思之窗”一欄的問題設計是教材編訂者精心挑選的,對歷史教學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概括等能力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根據(jù)問題設計的難易程度,筆者將“學思之窗”這一欄大致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較為簡單的欄目,即學生通過閱讀所給出的相關材料,或通過閱讀課文,便可給出較為正確的解答。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九課《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的“學思之窗”就屬于這一類。學生通過課本的學習并結合馬克思對德意志帝國的評價,就很容易回答出馬克思為什么說德意志帝國是“以議會形式粉飾門面”這一問題。第二類是有一定難度的欄目,即需要學生在充分理解知識、閱讀題目和認真思考的基礎上,并在教師指導下才能給出較為正確合理的解答。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十課《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的“學思之窗”就屬于這一類。學生必須對盧梭的啟蒙思想和馬克思的國家觀有相對深刻的理解才能較好地回答出“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原則的思想來源這一問題。第三類是比較復雜的欄目,即學生需要具備除歷史基礎知識之外的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以及必須具備較強的分析、總結和概括等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分析和總結的難度。比如人教版必修(三)第十一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的“學思之窗”就屬于這一類,而這對于文科生來講是確實有一定的難度的。學生需要具備與本課學習的內(nèi)容相關的物理學知識,才能較好地去評價牛頓和愛因斯坦對人類歷史的貢獻。
“學思之窗”這一欄是推進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歷史教學中高效利用這一欄,將是歷史教學工作者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必須要學會利用和處理的部分。根據(jù)“學思之窗”一欄的難易程度,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利用三種方式加以有效利用。
首先,對于較為簡單的“學思之窗”,教師可以將這類作為導入新課的素材來啟發(fā)學生對新課學習的興趣,也可以將這類作為隨堂練習來鞏固本課已學的知識。以人教版必修(一)第六課《羅馬法得的起源與發(fā)展》為例,如果將這一課的學思之窗作為導入新課的素材,不僅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帶動學生思維的運轉。也可以作為隨堂練習來鞏固本課已學的知識,讓學生更加充分理解羅馬法的起源、實質(zhì)以及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從而達到論從史出,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其次,對于有一定難度的“學思之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這類“學思之窗”,可以作為教學過程中提問環(huán)節(jié)的內(nèi)容,以帶動學生思考,實現(xiàn)師生互動。雖然這類“學思之窗”有一定的難度,但學生通過對教材的閱讀,經(jīng)過認真思考后是能夠解答出來的。此類欄目為解決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提供了史料支撐,又能讓學生充分思考起來,活躍課堂氣氛。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七課《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為例,學生在經(jīng)過本課內(nèi)容學習之后,對此欄目的問題經(jīng)過一定思考和教師的引導便可以解答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對工業(yè)革命如何推動世界市場的進一步發(fā)展的知識理解將更加深刻,記憶也更加清晰。最后,對于比較復雜的“學思之窗”,可以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既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又增進學生了對于知識的理解。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十課《從“戰(zhàn)時共產(chǎn)主義”到“斯大林模式”》為例,對于戰(zhàn)時共產(chǎn)主義政策影響的分析,教師可以在課前分配給學習小組不同的任務,引導不同的小組對“戰(zhàn)時共產(chǎn)主義政策”實施初期和后期所產(chǎn)生的影響加以討論,并從積極和局限等方面引用史實進行分析。
隨著高考制度的不斷改革,考試對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這就對我們的一線教師的要求更高。培養(yǎng)學生閱讀歷史材料,并從史料中提取有關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力爭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顯得尤為重要。而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中的“學思之窗”欄目中的每則歷史材料都是經(jīng)過教材編寫者精挑細選的,具有典型性和鮮明性,因此,如何利用“學思之窗”,對于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指導意義,而在教學中如何更加有效、高效地利用教材中的材料,使之成為教師教學的好工具、好助手,是值得教師不斷的去探索、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