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滿毅 袁通志 李擁軍 吳志敏 楊義春 楊昌巖
摘要:對通道縣地連國有林場植物資源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地連國有林場高等植物79科230屬825種,屬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種,為地連國有林場生態(tài)安全提供重要的植物物種資源。
關鍵詞:植物資源;調查;地連國有林場;通道
中圖分類號:$6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9-0166-03
1引言
地連國有林場(以下簡稱林場)位于通道縣中部,距縣城16km,地理坐標為東經109°1153"~111°4317”,北緯26°815”~26°1150”。林場境內西北與菁蕪洲相連,東鄰萬佛山鎮(zhèn),南接雙江鎮(zhèn),屬雪峰山山脈。境內南北長10km,東西寬8km,總面積1145km2,林地面積1142.8km2,森林蓄積量125593m2,森林覆蓋面94.58%。
2植物資形成的自然條件
2.1地質地貌條件
林場位于通道縣中部,而通道縣屬云貴高原向南嶺過渡地帶一東鄰城步十里大南山,南連廣西九萬大山北部山地,西接云貴高原東緣延伸地帶,北靠靖州青定山。在林場境內,渠水的源頭通道河從東南向西北貫穿,把林場分為東西兩大區(qū)域,東部的狗頭山(海拔682m)和豬婆界(海拔683m)、西部的梅花界(海拔649m)和九層界(海拔694.5m)等山峰由南向北延伸構成四周山巒環(huán)抱的低山區(qū)。最低的金竹灘,海拔340m,相對高差354.5m,平均海拔450m,坡向以東、西為主,坡度一般在15~35°之間。
2.2氣候條件
林場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區(qū),具有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相對濕度大、無霜期長、夏無酷暑、冬少嚴寒的特點,極利于植物生長發(fā)育。據(jù)通道縣多年氣象資料統(tǒng)計:全縣平均氣溫16.3℃,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26.3℃,極端最高溫37.5℃,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5.8℃,極端最低溫度計-8.7℃;年降水量1222.8~1480.7mm,降水天數(shù)145d左右,多集中在4~9月;年平均蒸發(fā)量1320mm,年平均相對濕度83%;年平均日照數(shù)1880h;霜期從11月下旬到翌年2月上旬,無霜期平均298d;降雪一般從12月上旬至翌年2月初。林場范圍內上下氣候變化不大。
2.3土壤條件
林場內成土母質母巖為板頁巖,土壤以紅壤為主,土層厚度在40~120cm,多為厚土,腐殖質層2~20am,土壤肥力上等,pH值一般為5.4~6.4。
3調查研究方法
自2018年以來,采取線路調查方法、采集標本,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編寫了場內的植物資源名錄,并對植物資源進行分析研究。
4調查結果與分析
經過野外調查,采集標本,查閱資料,初步統(tǒng)計,已查明地連國有林場有維管束植物79科,230屬,825種,分別占通道縣全縣植物科、屬、種的31%、23%、3l%。其中蕨類植物15科23屬98種。分別占全縣蕨類植物科、屬、種的30%、21%、28%。裸子植物5科5屬6種,分別占全縣裸子植物的55%、25%、19%,被子植物59科202屬,721種,分別占全縣被子植物的23%、20%和27%(表1)。喬木類有120屬,占全縣總屬12%,其中常綠喬木90屬,落葉喬木30屬;灌木有19屬,占種子植物的8%,種子植物中的草本植物60屬,占種子植物總屬的26%;藤本植物8屬,占總屬的13%(表2)。
5植物資源特征
5.1古老殘遺性植物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區(qū)域內植物比較古老,受保護植物也較多,藥用植物,特別是侗族傳統(tǒng)藥用植物豐富。雖然區(qū)域內以華中植物為主體,但由于本區(qū)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地形地勢的多樣性,同時有南嶺山地和黔桂典型種類的侵遷和滲透。
6結語
境內具有豐富的植物資源,這些種類組成了森林植物群落,形成了區(qū)內結構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這些植物資源為地連國有林場由過去生產木材向培育森林資源、保護生態(tài)安全提供物種基礎。這些植物資源保存了人類生存、經濟發(fā)展所需要的遺傳基因多樣性,是地連國有林場經濟發(fā)展的難得的基因庫,其經濟價值是難以估量的。應該加強境內植物資源的保護,特別是與周邊相鄰的村寨進行植物資源保護宣傳,以及森林防火,保護好植物資源就是保護好生態(tài)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