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敏
【摘 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中,教師一定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重點引導學生盡快融入初中生活,妥善處理好遵紀守法、文明上網、珍愛生命、熱愛集體等方面的問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生活實際
如何引導和教育好青春期的初中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結合學生生活與學習、思想發(fā)展實際,為道德與法治教學注入更多生機與活力,對提高學生的思想教育效果具有積極意義,本文主要針對這一方面進行了初步分析。
一、立足生活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必要性
強化與生活的結合,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程度,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1.生活化教學是打造生動課堂的需求
生動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必定能夠引起學生思想與情感的共鳴。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能夠結合學生平時的生活,選取生活化的素材開展教學活動,無論是教學的內容還是實際影響力,在學生的內心都可以引起共鳴。因此,將生活化素材引入課堂,可以在學生內心產生共鳴,讓學生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和話題,使學習內容更具有生活感知基礎,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程度。
2.生活化教學是強化思想引領的需求
初中生進入了青春期,思想觀點與理念進入了多元化時期,非常容易受到各種片面思潮的影響,比如拜金主義、崇尚暴力解決問題等等。他們由于涉世不深,思想上還不夠成熟,如果不加以切實、有效的引導,容易誤入歧途。強化學生的思想教育,是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重要任務,但是,教師如果一味地進行空洞講解,學生內心難以形成強烈的共鳴,教育引導的成效受到制約。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生活化元素,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就是在談家常,更容易接受教師的觀點,對學生言行指導方面的針對性更強。
3.生活化教學是凈化生活環(huán)境的需求
人生活在各種環(huán)境之中,必定會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校園也不是一方凈土,初中生在校園及家庭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生活中的一些丑惡現(xiàn)象,會對學生的思想產生重大的撞擊,讓學生對社會產生較強的負面觀點,不利于學生成長。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中融入生活化的元素,給學生還原一個真實的社會,既有真善美,也有假丑惡,保持一顆常態(tài)的心看待社會,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4.生活化教學是樹立法治意識的需求
依法治國不斷推進,全社會每一個成員都應當遵紀守法。對于懵懂的初中生而言,在他們的心中很少有法治理念,遇到事情時容易沖動,極易觸及法紀。近年來發(fā)生了多起青少年斗毆致人死傷案件,再一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對于這些血氣方剛的青春期初中生,一定要強化法治意識教育,讓他們懂得法不可違,將自己的言行置于法律法規(guī)的框架之內進行考量,從而讓學生增強遵紀守法的意識,平時在生活中時刻提醒自己遵守規(guī)矩。
二、立足學生生活,強化改革推進,扎實有效開展教學工作
1.教學中引導學生盡快融入初中生活
從小學到初中階段,這不僅是學校的變化,更是學習節(jié)奏、學習內容、學習難度與要求等方面的綜合變化。為了引導學生迅速完成從小學生向初中生的轉變,我在《中學序曲》教學中,要求學生仔細分析初中生活與小學生活的區(qū)別,從作息時間調整、學習科目增多、學習難度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初中生活的特點與要求,讓學生了解初中是自己的人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成長過程中也將帶來更多要求,因此,要有思想準備,承受更大的壓力和更重的任務。有了這樣的生活化元素作為基礎,學生結合平時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區(qū)別,進行了細致對比,明白了初中階段的學習生活要求更高,自己對初中生活也有了全新的認識,在思想與行動上也做好了相應準備。
2.教學中引導學生堅持綠色干凈上網
現(xiàn)在,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網絡已成為許多家庭的標準配置,學生從小就接觸網絡,培養(yǎng)出了不少“小網蟲”。眾所周知,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方便人民學習與生活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負面、消極的內容,甚至在青少年成長中產生嚴重的危害。對此,我堅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既要運用好網絡對學生成長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要過濾掉對學生成長的不利因素。在《網上交友新時空》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熟悉和了解網絡在增加交往范圍、提高交流便捷程度等方面的作用,同時,也要對虛擬的網絡空間增加必要的警惕,特別是各種網絡騙子和別有用心之人,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很容易上當受騙。我還介紹了浙江等地幾起社會刑滿釋放人員,利用網絡拐騙未成年初中少女的惡性案件,讓學生在憧憬網絡美好的同時,保持必要的警惕性。經過這樣的生活化案例警示教育,學生對綠色上網有了更深的認識,紛紛表示謹慎上網、健康上網,在運用網絡便利的同時,謹慎交友,不瀏覽不健康內容等,凈化了網絡空間。
3.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情感萌動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荷爾蒙在這一時期分泌比較旺盛,相互之間產生好感很正常。但是,有的學生處理不好這一問題,很容易走進早戀的誤區(qū),教師如不加以及時、有效的引導,必定會影響學習。在《青春萌動》教學中,我從生活中的內容說起,首先告知學生這一心理現(xiàn)象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也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讓學生緊張的情緒緩解下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從生理學和心理學兩個角度,向學生分析了青春期男生女生相互吸引和喜歡的現(xiàn)象,讓學生正確對待這一方面的問題。接下來,從初中的主要任務、早戀成年成功概率兩個方面,與學生進行了交流,讓學生知道當前的中心任務是學習,是在為將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即使有情感的種子,也要埋藏于心底,等待將來條件合適時發(fā)芽生長。
4.教學中引導學生懂得融入集體環(huán)境
每一個初中生都生活在一定的集體之中,其中,班集體是學生最為主要的學習與生活集體,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及時融入集體活動中,在集體中找準定位、展示自我,成為集體中重要的一份子。在《集體生活成就我》教學中,我和學生一起交流了集體對成長的作用,個人應當怎樣融入集體之中。同時,以班級不久前舉辦的一次主題晚會活動為例進行了點評,對積極服務班級、提供各種服務的學生進行了表揚,在學生中樹立起典型,讓學生了解在學習與生活中應當積極融入班集體,只有在班集體這樣的平臺上,才能讓自己得到成長與進步,才能增長知識與才干,也對更好地融入集體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5.教學中引導學生增強法治規(guī)矩意識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法治社會,每一個人都應當遵守法律法規(guī)和各方面的規(guī)定,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這樣的思想意識應當從小培養(yǎng),初中階段是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良好時期,我在教學中融入了生活化元素,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入手,引導學生在以案釋法中加深法治規(guī)矩意識。在《法不可違》教學中,我專門列舉了本地區(qū)近年來發(fā)生的多起違法犯罪案例。在這樣的案例分析中,學生深刻領會到了他們之所以身陷牢獄,歸根結底是因為自己缺乏法治意識,沒有遵守法律,結果導致行為違法,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通過以案說法,學生內心受到的震動很大,他們對平時的言行進行了回頭看,無論哪一方面都要堅持以法律為準則,堅決守好自己的人生底線,法治規(guī)矩意識顯著增強。
三、結束語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生活化元素,教師還要注意深入分析學生的狀況,充分整合生活資源,啟發(fā)學生自我剖析,從而實現(xiàn)提高教育教學成效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金紅梅,陳明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合作學習問題及對策探究[J].新課程(中),2017(10)
[2]呂巧霞.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J].考試周刊,2017(66)
[3]李應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