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平春
內容摘要:“多余人”是俄國19世紀文學的人物形象系列,是俄國貴族革命時期開始覺醒但找不到出路的進步貴族知識青年的典型,普希金在《葉甫蓋尼·奧涅金》中塑造的同名主人公奧涅金是第一個“多余人”形象。普希金主要通過奧涅金冷酷拒絕達吉雅娜而后又狂熱追求達吉雅娜,來表現奧涅金空虛、苦悶、孤獨、冷漠、無助的“多余人”思想性格特征。
關鍵詞:奧涅金 “多余人” 愛情
19世紀初,俄國部分貴族開始覺醒并找到目標,投身于反抗封建專制和農奴制度的革命活動,這就是十二月黨人;部分貴族繼續(xù)享受貴族的特權,沉溺于奢靡放蕩的貴族生活而醉生夢死;還有一部分貴族知識青年,因受西歐啟蒙思想和進步思潮的熏陶以及俄國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的感染而開始覺醒,意識到貴族放蕩生活的庸俗和罪惡而對現實不滿,企圖擺脫和改變,但由于環(huán)境和自身的因素,他們找不到目標,看不到方向,從而陷入空虛、苦悶、孤獨、冷漠、無助的情緒而不能自撥,這就是俄國19世紀文學中的“多余人”。“多余人”是由普希金開創(chuàng)的,他在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塑造的同名主人公奧涅金是俄國文學的第一個“多余人”形象。繼普希金之后,萊蒙托夫、屠格涅夫、岡察洛夫等俄國作家繼承了普希金的傳統(tǒng),塑造了一系列“多余人”形象?!岸嘤嗳恕笔?9世紀俄國社會的產物,是俄國貴族革命時期開始覺醒但找不到出路的進步貴族知識青年的典型,是19世紀俄國社會和進步貴族青年的一面鏡子?!岸嘤嗳恕笔侨绾涡纬傻模哂惺裁此枷胄愿裉卣髂??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主要以男女主人公的感情關系為中心情節(jié),巧妙地通過奧涅金冷酷拒絕達吉雅娜而后又狂熱追求達吉雅娜,來表現奧涅金空虛、苦悶、孤獨、冷漠、無助的“多余人”思想性格特征。作品雖然寫的是愛情,但著眼點卻是“多余人”。
奧涅金首先是一個貴族花花公子的標本。他出身名門,自幼接受貴族教育,耳濡目染了貴族習氣。他相貌俊美,穿著考究,注重修飾,一表人才,風度翩翩,風流倜儻,舉止得體,談吐優(yōu)雅。深諳上流社會的規(guī)則和游戲,在上流社會如魚得水,得心應手,深受貴族社會的喜愛和贊賞。他沉迷于醉生夢死、紙醉金迷的放蕩生活,通宵達旦地流連于各種宴會、舞廳和劇院,周旋于名媛貴婦之間,談情說愛,逢場作戲。有一天,他對這種奢靡放蕩的生活感到厭倦,染上了“憂郁癥”。他對先前熱衷的生活再也提不起興趣,“情感早已在他心里冷卻了,社交界的騷擾使他厭煩”,連“朋友和友誼都使他厭倦”,什么都醫(yī)治不了他那“未老先衰的心靈”。這種憂郁癥并不是貴族的嬌情,更非富貴公子的強說愁,而是一種覺醒,一種精神危機。這種覺醒于奧涅金并非偶然。他自幼是一個“飽學的少年”,西歐風起云涌的自由思想和革命浪潮,俄國方興未艾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意識使他覺醒,拜倫追求自由的詩篇和盧梭探索社會的著作讓他迷醉,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讓他了解一個國家和民族興盛富強之所在。為此,他試圖擺脫庸俗的生活,尋求改變的途徑,他閉門寫作,“可是,艱難的工作使他厭煩,他的筆下什么也寫不出來”;他專心讀書,但“讀來讀去”,感到“全都毫無道理”。來到鄉(xiāng)村,短暫的新奇之后“也是一樣的氣悶”,“憂郁病”“緊緊的跟在他后面”。他嘗試進行農事改革,“用輕的地租來代替古來搖役的重負”,受到農民的歡迎,卻遭到地主的反對,他們稱“他是一個最危險的怪物”,改革最終流產??梢?,奧涅金是一個覺醒的進步貴族知識青年,但由于貴族社會環(huán)境和貴族自身性格的缺陷,他找不到目標,看不到方向,最終陷入空虛、苦悶、迷惘、憂郁、孤獨、冷漠的情緒而不能自撥。
什么是“多余人”,奧涅金具有什么樣的思想性格特征呢?赫爾岑說:“奧涅金是一個無所事事的人,因為他從來沒有什么事要去忙;這是一個在他所安身立命的環(huán)境中多余的人,他并不具有可以從這種環(huán)境中脫身出來的一種堅毅性格的必要力量?!彼盎钪鴽]有目的,沒有工作,一直到了二十六歲,在閑暇無事里苦惱著,沒有職務,沒有妻子,沒有事情,無論什么都不會做?!盵1]事業(yè)上沒有成就,感情上沒有寄托,友誼上沒有依靠,一無所有,一成無成,無所事事,漂泊無依,這就是“多余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奧涅金正是這樣的“多余人”。
一.拒絕并非不愛
奧涅金是上流社會和社交界的寵兒,深受社交界的歡迎和喜愛,他也以情場老手自詡,自認為很懂女人,很懂愛情,在愛情的游戲中摧花折柳,所向披靡。在遇到達吉雅娜之前,奧涅金從未付出過真情,也從未得到過真情,有的只是逢場作戲的虛情假意:
他和女人不過是廝混,
其實心里早沒有興趣:
碰個釘子——轉瞬便很開心;
變了心嗎——他正好休息。
他雖然也在情場上角逐,
得手不歡,放手也不惋惜。
對她們的愛情或惱怒,
他一概馬虎,很難記起。
盡管達吉雅娜沒有上流社會貴族婦女的雍容華貴,也不像她的妹妹那么漂亮迷人,但鄉(xiāng)村和自然賦予了她獨特的氣質,俄羅斯傳統(tǒng)文化培育了她獨特的魅力。她純真質樸,熱愛自然,喜歡鄉(xiāng)村,她不像上流社會的貴族婦女那樣賣弄風情,也不像她的妹妹那樣愛慕虛榮。雖然是一個鄉(xiāng)村少女,但她喜愛讀書,善于思考,對事物有見解。她的與眾不同給奧涅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們不能說奧涅金對她懷有多么強烈的感情,至少,當達吉雅娜把一顆無比純潔、無比珍貴的少女的心擺在他的面前時,他還是為少女的真情深深地打動和感動:
然而,達吉雅娜的來書,
卻觸動了奧涅金的心弦,
純潔少女的誠摯的傾訴,
引起了他的種種感嘆;
達吉雅娜的悒郁的容貌和蒼白的臉,
立刻浮在腦中,
他的整個心靈也沉入了一種無邪的、甜美的夢。
達吉雅娜的真情喚起奧涅金對美好愛情的幻想,盡管不接受達吉雅娜的愛情,但他還是認為達吉雅娜是一個理想的伴侶人選,“除您之處,再沒有人更適合作我的妻”。既然少女的真情打動了他,他為何又冷酷拒絕呢?他不愿意欺騙傷害少女,給她帶來不好的名聲;他不相信愛情,再熱烈的愛情,再忠貞的婚姻,最終都是以痛苦收場;他不愿接受婚姻家庭的束縛,無力承擔婚姻家庭的責任;他認為達吉雅娜的愛情不過是浪漫的幻想和一時的沖動,時間一長就會冷淡;他“生來不該享受幸?!保幌胝茸约?。凡此種種,都是表面的遁詞,他拒絕的深層原因在于“多余人”的空虛、麻木、懷疑和冷漠。在經歷了無數的風花雪月和逢場作戲的感情游戲后,奧涅金的感情麻木了,他不懂是什么真情,也就不懂得真情的可貴,不懂得珍惜。他開始覺醒并試圖擺脫庸俗的生活,改變現狀,在經歷了挫折和失敗之后,他陷入了深深的空虛和苦悶之中。他不了解他需要什么,追求什么。別林斯基說:“他(奧涅金)不配做一個天才,也不想成為偉人,可是怠惰和生活的卑瑣使他仄惡;他甚至不知道需要什么,追求什么;可是他確實知道,而且知道得很清楚,他不需要那些自得其樂的庸人那么心滿意足引以為快的東西。”[2]這正是“多余人”的思想性格特征。
二.追求并非真愛
在拒絕了達吉雅娜,殺死了連斯基之后,奧涅金離開鄉(xiāng)村,浪跡天涯。三年之后,他回到莫斯科,遇到了已經成為貴婦人的達吉雅娜。他感覺自己熱烈地愛上了達吉雅娜,瘋狂地追求她。
奧涅金真的愛上達吉雅娜了嗎?非也,這還是“多余人”的性格作祟。經過多年的漫游和漂泊,奧涅金不僅一無所獲,一無所成,而且陷入更為深重的空虛、苦悶和孤獨中:
在那里一個血跡模糊的影子
每天出現在他的面前,
于是開始無目的的,
唯一對感情接近的漫游,
接著旅行對于他,
好象世界上的一切,厭倦了……
他已經在空虛、苦悶和孤獨中沉溺太久,他孤獨痛苦的靈魂一直在漂泊,沒有去處,找不到歸屬,如若未能抓住任何一根救命稻草,他可能就此沉淪。這時碰巧遇到了達吉雅娜,而且達吉雅娜已經不再是一個鄉(xiāng)下丫頭,而是光彩奪目的貴婦人。出于本能,他把拯救自己靈魂的任務寄托在達吉雅娜身上。所以,達吉雅娜只是他的救命稻草,他并非愛上達吉雅娜,并非真正需要達吉雅娜的愛情,他只想抓住她,他只是需要她說愛他,哪怕只是欺騙他,只有這樣,他極度空虛孤獨的靈魂才有可能得到一絲撫慰和滿足!
當年奧涅金拒絕達吉雅娜的時候,他曾經以一個情場老手的姿態(tài),語重心長地勸誡達吉雅娜,浪漫的幻想和沖動是暫時的,要學會冷靜和克制。如今,真正需要冷靜和克制的時候,他卻變得異常地熱烈和瘋狂。
與奧涅金的空虛苦悶相對,達吉雅娜始終有著明確的追求。她愛上了奧涅金,她就大膽地追求,勇敢地愛。再次遇到奧涅金,盡管她依然深深地愛著他,但依然理性堅定地選擇了拒絕。她的拒絕不僅是忠誠于丈夫,更是忠實于自己的道德,忠實于自己的理想。作品正是通過達吉雅娜的冷靜理性來反襯奧涅金的空虛苦悶。
參考文獻
1.《葉甫蓋尼·奧涅金》[M].[俄]普希金著,智量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
注 釋
[1]《赫爾岑論文學》.[俄]赫爾岑著,辛未艾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年.
第63——64頁
[2]《論普希金的<奧尼金>》.別林斯基著,孫楚良譯.泥土社.第56頁
(作者單位:廣西科技師范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