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君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qū)平安學校 遼寧 盤錦 124000)
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課堂學習一般由四個環(huán)節(jié)組成:首先要聽老師的課,這就是聽課的一環(huán);為了消化和掌握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需要做練習,這就是作業(yè)的一環(huán),為了能夠進一步把所學的知識鞏固起來,并了解其內在聯系,需要記憶和歸納整理,這就是復習的一環(huán);為了使下一節(jié)課學得更主動,事先需要閱讀新課,這就是預習的一環(huán)。在教學中,教師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與獨立性,從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思考是數學學習方法的核心。在學這門課中,思考有重大意義。解數學題時,首先要觀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發(fā)現題目的特點,找出解題的突破口、簡便的解題方法。在我們周圍,凡是真正學得好的同學,都有勤于思考,經常開動腦筋的習慣,于是腦子就越用越靈,勤于思考變成了善于思考。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二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系。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系起來。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于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
小學數學教學同樣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又是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觀念的集中反映。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主要通過解答應用題和自編應用題來培養(yǎng)。應用題是從客觀現實生活和生產的數量關系中提出的問題。通過對應用題的分析解答,不僅可以使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情況,而且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解答,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要從數量觀念出發(fā)去觀察事物,把數與量逐步成為認識周圍世界的工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必定會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得到發(fā)展。
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強調,數學學習并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現實的和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要成為數學學習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開放性的教學內容首先表現在開放題的應用上,以開放題為載體來促進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彌補了數學教學開放性、培養(yǎng)學生主體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不足。數學開放題的類型很多。在開放題的使用中要注意,開放題中所包含的事件應為學生所熟悉,其內容是有趣的,是學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過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夠解決的可行的問題;開放題應使學生能夠獲得各種水平程度的解答,學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開放題教學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還表現在學習的材料應不局限在教材這一點上,生活事件、實踐活動、成長經歷等都可作為學習的材料。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薄皠邮謱嵺`,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苯虒W中,教師必須徹底摒棄那種以“教學知識”為重點的作法,放手讓學生自己從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問題,自己探究嘗試,自己操作實踐,與同伴討論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可設計四次探索活動。第一次探索:小組合作,求平行四邊形紙片的面積?;顒映晒螅陨钪械钠叫兴倪呅尾萜好娣e不能用這種剪拼、用一平方厘米的小方塊量等方法,引出第二次探索: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與什么有關?根據猜測,進行第三次探索: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與什么有關?第四次探索:找出計算生活中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最簡單最通用的方法。學生的四次探索,花費了較長的時間和許多精力。僅從課堂上看,遠不如直接傳授省時省力,但從學生的發(fā)展上看,學生經歷了學習歷程,有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內在體驗,參與了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形成過程,進而在探索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數學思想、知識、方法,促進個性發(fā)展。
后進生的成長非常重要,所以作為數學教師應該重視后進生的提高工作,而對于后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著。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嘗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并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并且要想他們成功就得在課下時間多幫助他們。本身他們基礎不好很容易堅持不住所以多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除了這些之外,作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講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著急,在給學生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才會愿意學這門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