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瑋
(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珊瑚鎮(zhèn)中心幼兒園,江蘇 泰州 225400)
問題提示:在幼兒園,插班生總顯得格格不入,總有些壞習慣,不愿參加集體活動,性格為啥那樣孤僻?
案例:仇灝穎是我班今年才來的一個小朋友,在園時總是低著頭,不肯說話,在幼兒園很少與小朋友交談。吃飯時,仇灝穎把最愛吃的炸肉吃沒了,可能還想要點,她瞪著眼睛注視著老師,老師問她,她只簡單的重復(fù)了一句“要吃肉”。仇灝穎從小跟著爺爺長大,爺爺沒文化,不會說普通話,教育的方法也不好,少了一份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的學(xué)習能力明顯不如同齡的孩子,語言能力也不強,在同伴的眼里是個被冷落的人,無法交談的人,而她偶爾說一句話,還會招來一陣恥笑,時間一長,她更加不愛說話了。首先我向她介紹了班上的兩位老師,多給她創(chuàng)造與我們接近的機會,來園時牽牽她的小手,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她眼神里有了光彩,早晨來到班上時不再扭扭捏捏了,拉著奶奶不放了,有時還能看見她高興的笑臉。為了能讓她多說話,我抓住與她接觸的任何機會,多和她說話,“穎穎,你會自己穿衣服了”。仇灝穎說:“奶奶教我穿的?!薄胺f穎,你和小朋友牽牽手做游戲吧?!背馂f說:“我想和筱筱牽手?!敝灰艺f一句,她就會順著我的語氣說,話語明顯比以前多了許多。經(jīng)過一個月的努力,仇灝穎進步較明顯,看到她一天天在進步,看到家長眼里流露出信任的目光,我的心里感到了無限的欣慰。其實,在教育上,我們只要能做個有心人,關(guān)注每一位幼兒,我想,再難教的孩子也會教得好的。
仇灝穎性格轉(zhuǎn)變了,變得活潑開朗了,但她的交往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還較差。集體活動時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不敢在眾人面前大膽表現(xiàn)自己。在游戲時不積極,總愛躲在別人的后面,面對困難時害怕、退縮,懼怕嘗試新事物、新活動。在活動總選擇比較容易的項目,逃避有一定難度或挑戰(zhàn)性的活動等等。
原來仇灝穎的爸爸媽媽工作忙很少照顧他,她長期跟著爺爺,老人對她過度照顧,過分保護,實際上剝奪了她鍛煉的機會,使孩子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游戲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會與別人交往,事事依賴他人,遇到困難不知所措,更易遭受挫折和失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歡的領(lǐng)域里活動時是非常投入的、非常自信的。我們要為孩子提供活動和表現(xiàn)能力的機會與條件,幫助孩子在某個領(lǐng)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使孩子建立自信心,從而促進其他方面的學(xué)習。另外,放手讓孩子進行各種活動,讓他們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從自己的身上而不僅僅是從別人贊賞中獲得自信。
鼓勵教育孩子向困難挑戰(zhàn),讓孩子享受戰(zhàn)勝困難后的喜悅。孩子總是希望受到大人的夸贊。我利用這種心理特點,無論仇灝穎做什么事,善于對她的點滴進步和成功給予贊賞和鼓勵,同時,還充分利用各種途徑,給予更多的愛和幫助,使孩子多獲得成功,使他們積累積極的情感體驗。如果孩子從我們那里常常得到贊許、表揚和肯定,她就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其行為則表現(xiàn)為積極、果敢,而且情緒穩(wěn)定,有很強的自信心。相反,如果我們對孩子的評價時否定的,孩子的行為經(jīng)常受到老師的批評、訓(xùn)斥,他便感到自己是一個無能的人,行為變得無所適從,畏縮膽小,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依賴性強,缺乏自信。
現(xiàn)在,我開始發(fā)現(xiàn)她的眼神里漸漸沒有以前那種畏縮的神情了,她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時的笑聲也越來越響亮了??粗馂f臉上綻放著燦爛的笑容,每天早上跑著投入我們的懷抱,和小伙伴一起盡情奔跑在操場上,大口大口的自己吃飯,安靜地獨立入睡,上課時高高舉起的小手,我們感到無比欣慰。我們知道已經(jīng)仇灝穎是這個集體的一份子,仇灝穎已經(jīng)成功融入這個新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仇灝穎肯定會有更多的精彩!
案例評析: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指出,“在我們的”學(xué)校中,環(huán)境教育兒童。環(huán)境作為教育的“隱形課程,只有適當?shù)沫h(huán)境,才能促進幼兒發(fā)展,完善其人格來到全新的環(huán)境,不安、恐懼難免會伴隨而來,雖然環(huán)境不會言語,但是成功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卻是“無”聲勝有聲接納、信任的環(huán)境會讓人心情愉悅,因此,我們決定從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入手,讓孩子時時感受到關(guān)注。
再來,豐富多樣的活動,吸引孩子的專注目光,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插班生融入新環(huán)境,就如種新“花木“形式不一-的活動,是每個孩子和家長的最愛,通過活動能拉近家園之間,家庭之間,孩子之間和師生之間的距離,活動猶如冷冬中的一-絲暖風,吹散心間的隔閡,我們組織了針對性的活動,吸引著插班孩子的目光。
最后,默契和諧的配合,開啟孩子的快樂旅程。陳鶴琴老先生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fù)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夠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我們知道,孩子的一切成長和點滴進步,都離不開家園的一-致配合,對于插班孩子而言,家園配合尤為重要,通過家園配合,老師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新來的孩子,通過配合,家長更能清楚孩子的成長,家園的和諧,才是孩子成長旅程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