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渭蓉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會川中學,甘肅 定西 748201)
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已經(jīng)隨著新課標的深入發(fā)生了一些改變,教師也逐漸認識到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情境探究式的教學模式逐漸地廣泛應用到各個階段的學科教學中,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已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致力于提高初中生的英語素養(yǎng),堅強學生學習英語的壓力,讓他們能夠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來面對英語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本文就對該教學模式的運用對策進行分析。
初中生能主動探索知識的動力源泉就是有他們感興趣的內(nèi)容,可以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師的正確引領與點撥下能挖掘出知識的真諦,產(chǎn)生成就感之后,他們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就會越來越高。因此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問題情境,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設出一種“答案就在腦海里卻說不出來”的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動力,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同時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質疑和探究,使學生能積極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進一步增強他們理解知識的能力,提升他們分析和總結的能力,為之后的教學奠定基礎。比方說冀教版七年級Lesson9:Whose coat is this?讓學生能正確掌握詢問并表達單數(shù)及復數(shù)事物的物主關系,能用簡單的形容詞修飾復式的特點、異同。課程開始前先讓學生復習之前所學的形容詞性無誤代詞,并完成一些例題,再根據(jù)學生的完成情況決定下一步的教學計劃,教師想學生借一件外套并提問:“Whose coat is this?”學生能很快回答出問題,之后讓學生以同樣的形式進行互動探究,使學生理解whose是對冥思所有格形式或者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的提問,指導學生任意選擇一個人或物向同桌提問,最后交流展示他們的結果,拓展他們的學習范圍,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又能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高效率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部分初中生認為英語不好學,一部分原因了英語知識太過零碎,不能快速記憶,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在生活中沒有實踐運用的機會,缺乏學習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出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日常的瑣碎事件將教學內(nèi)容串聯(lián)起來,幫助學生進行系統(tǒng)化地學習,提高他們探究英語知識的興趣。例如冀教版Lesson40:When is your birthday?讓學生掌握月份相關的單詞,靈活運用關于詢問生日的句型,能聽懂關于生日怎么過的英語表達。教師先讓學生用英語回答問題,說出各自家人的生日日期,使他們能熟記月份單詞,明白英語用日期的表達方式,之后給學生質疑的時間,給他們一些自主發(fā)問的空間,有的學生會問:“when和what time都是詢問時間的,有什么區(qū)別?”有的學生則問:“on和in后面跟的是什么日期?”教師要對提出問題的學生進行表揚,之后和學生通過一些例子來探討這些問題,幫助他們化解理解誤區(qū),使他們能充分掌握課堂內(nèi)容。
如果初中英語課堂處在緊張、枯燥的氛圍中,很難讓學生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而且?guī)熒g的互動頻率也不高,那么教師可嘗試著讓學生自主創(chuàng)編情境,借助free talk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將所需的詞匯及語法串聯(lián)起來,模仿教材中的對話或者短文,自編情境并填充內(nèi)容,完善設計之后將其表演出來,這樣可以帶動課堂的活躍性氣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譬如學習了Lesson28:A family picnic后,教師組織學生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場有關family picnic的情景劇,這一部分的生詞和句型進行了串聯(lián),配上學生有聲有色的表演及滑稽的動作,課堂上一篇歡聲笑語,表演結束后發(fā)現(xiàn)他們對這部分內(nèi)容掌握地非常熟練,而且還能自主組句,展現(xiàn)了他們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一面。
總之情境探究式教學為初中英語課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有效地挖掘了學生的智力,為學生進行自我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教師還需要不斷地挖掘情境探究是的教學作用,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奠定他們學好英語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