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菲
(江蘇省蘇州市金閶實驗小學,江蘇蘇州 215000)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zhì)和文化意識四個方面[1]。英語寫作既是一種語言表達的方式,又是語言能力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是瞬間提升的,而是在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中逐步提升的。寫作教學的深化和落實,對學生的整體語言素養(yǎng)必將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如何讓核心素養(yǎng)在英語寫作課堂上落地生根,是當前英語寫作教學研究的重點問題。
在寫作教學隨堂課中,常常會出現(xiàn)學生無話可寫、無從入手的情況,教師便會認為是繁重的課業(yè)負擔和應試教育隔斷了學生和生活的聯(lián)系,阻礙了學生的生活體驗。于是,很多教師主張寫作教學應該走向生活,要從生活中汲取寫作的活水。于是,課堂上無謂的“生活化灌輸”“滿堂灌”的寫作教學就出現(xiàn)了。
在開展寫作教學時,教師往往在備課時把教學過程研磨得很細致,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如何“教”學生寫作上,但對寫作的主體——學生本身缺乏足夠的認識。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對這一話題有足夠的認知與類似的經(jīng)驗,也沒有考慮學生以前是否經(jīng)歷過相關(guān)事情,而是將教學過程設置為“零起點”,使教學過程冗長,過多地摳細節(jié),生怕學生想不到、寫不出,因而磨滅了學生獨特的思想[2]。
英語寫作對于一名小學生來說,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意義。在小學階段,學生剛剛接觸了外語。在這個階段,學生寫作的意義在于培養(yǎng)興趣、輸出語言習得,對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應遠重于對寫作技能的訓練。教師不應執(zhí)著于外在的寫作成果,而應著重運用外語豐富學生的世界觀,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其表達方式,為未來學生用外語進行思考、表達和寫作奠定基礎。
寫作教學就是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以“學生的視角”而不是“成人視角”去進行。教師要研究課程標準,立足學生本體,想學生所想,思學生所思[3]。小學寫作教學不能僅學了一個單元,就要學生脫離真實的生活進行寫作,寫出教師心中理想的文章。寫作教學中錯誤視角的選擇,造成了寫作教學停滯不前的尷尬局面。
在寫作教學中,word bank,sentence bank 往往是我們最常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設置是用知識技能為學生搭建寫作的框架。教學過程慢慢地變成了寫作的建模過程,給了學生一個無形的“大網(wǎng)”,將復雜的寫作變成了簡單枯燥的填空或仿寫,沒有考慮學生語言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式英語的味道越來越重,使寫作課堂逐漸陷入了模式化困境。
寫作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學生的寫作更是如此。寫作的過程需要從感知到感悟,需要學生一步步地了解、體悟、交流、構(gòu)思,進而創(chuàng)作。這樣的過程無疑是需要時間的,因此,在寫作教學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閱讀、體會、思考與想象。
例如,在指導三年級學生進行四季的寫作時,我們完全可以根據(jù)實際的季節(jié)來指導學生寫作。在冬季某個陽光明媚的午后,筆者曾帶領學生走出了校園,置身于自然,學生的心情蕩漾,在冬景中漫步于我市著名的山塘街上。他們仰望著藍天下自由飛翔的小鳥,傾聽著河水輕柔的流淌聲,俯視著腳下那白茫茫的雪景,饒有興致地拾起,把玩,細賞。這些冬天的景、冬天的物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留下了印記?;氐浇淌液螅瑢W生提筆寫下了如此樸素卻生動的描述:Winter is white.Snow falls down in the street.I walk in winter on a warm afternoon.I see the bird fl ying high in the blue sky.I see a snowman standing on the road.I want to be that snowman.I love this beautiful,warm winter.如此的寫作真實且細膩,孩童對生活的感悟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寫來全不費力氣、悠然自得。只有走進了生活,體味了生活,才能有寫作的欲望。這雖然可能會花很多的時間,但是這樣的寫作才是學生喜歡的,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培養(yǎng)學生習作的好習慣。因此,寫作教學應該歸于原點,讓學生感悟,觸發(fā)其內(nèi)心的情感。
寫作是一種運用語言進行書面表達的技能,這種技能的培養(yǎng)是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小學階段的英語寫作教學旨在激發(fā)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表達心中想法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愛閱讀、愛寫作的意識。
我校英語組承擔的課題中,有一項正是圍繞如何提高小學生英語寫作能力開展的研究。我們對三次研討課后收集到的作文進行了細致的批改,對錯誤較多的地方進行了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是部分學生無法進行書面表達,或是表達得不完整,讓人難以理解;二是部分學生的作文語言錯誤比較多,包括標點使用、動詞時態(tài)、單復數(shù)、大小寫、句子結(jié)構(gòu)等。其中,標點、大小寫的使用錯誤率更是高達80%,雖然我們的寫作教學研究開展得轟轟烈烈,但是效果甚微。那么,我們該如何進行科學的寫作指導,讓學生的語言得到歷練與提升呢?
筆者觀察了英國小學三年級故事寫作指導課堂上的一幕:學生圍坐在教師身旁,教師生動地講述了經(jīng)典童話——Robin Hood,接著讓學生按照故事的五個部分開展自主閱讀:即The beginning(開始,鋪設人物)→The build-up(背景,起因)→The problem of Dilemma(經(jīng)過,尤其是轉(zhuǎn)折)→The solution(解決方法)→The ending(結(jié)尾),同時進行合理的想象。而后,教師讓學生自由討論應該如何寫好一個故事,并指導了故事開頭的寫作。教師將一組討論的內(nèi)容打在PPT 上,讓全班討論。我們從PPT 上可以看出,教師對字母的大小寫、標點和連詞的使用非常重視,同時也關(guān)注了寫作中如何利用好形容詞。在學生完成寫作時,教師反復提醒學生對照writing notes 中的書寫要點仔細檢查,這樣的寫作指導,可以有效地避免模式化的寫作,真正做到了回歸學生寫作的本意。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英語寫作教學是“和而不同”的,因此教師應積極開展共生教學、發(fā)展性教學、圖式教學、情景式教學……回歸原點,遵從本意,讓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英語寫作課堂上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