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依
葉圣陶先生曾經指出,舊習題的教學有兩個缺點。其中一個缺點是:“過分依賴范文的作用”;另一個缺點是:“閱讀和寫作不是為了增加知識,表達個人思想情感態(tài)度,它純粹是為了應付考試和完成老師分配的任務?!痹诋斍傲曌鹘虒W中,這兩個弊端仍然存在。
在最新版本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強調“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用于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和傳播信息的載體,是人類文明智慧的一部分?!闭Z文課程的目標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使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為學習其他課程奠定基礎;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指明方向;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21世紀以來基礎教育階段漢語課程的一項重要任務,閱讀與寫作息息相關,而寫作教學在語文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有關調查表明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寫作指導方法。比如有些教師的指導方式太過隨意,在給定學生作文題目之后,就完全撒手不管,不而學生們就只能絞盡腦汁,生搬硬套的隨意編寫;也有些教師的指導方式太過嚴格,雖然在給定學生作文題目之后,在思路、思維、寫法上都加以指導,簡單粗暴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學生卻喪失了創(chuàng)作的想象力,提不起寫作興趣,寫出來的作品一成不變,缺乏真情實感。
在學生方面的問題比如有:(1)缺乏習作興趣:現(xiàn)階段的小學生很多都對習作興致不高,他們只是依照老師的吩咐去習作,純粹是為了完成老師分配的任務。教師對學生進行習作教學指導的目的只是為了學生能夠獲得高分,再者以分數定輸贏的評價標準,不尊重學生的感受,打擊學生的自信心,結果,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未被激發(fā)出來。(2)缺乏習作素材:目前硬性給定的作文的題目局限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知識范圍,亦或是學生根本想不出怎么寫,寫什么,試想如果腦海中一點習作素材都沒有,一片空白的話怎么可能寫的出作文來呢,結果導致大部分學生都需要教師進行提示。教師提示雖能給學生指導,但這只是為了學生能寫好作文和完成教學目標,阻礙了學生思維開發(fā)。如果學生不能從自己生活身邊的素材抓起,平時也不多看看書,積累閱讀量,是不可能寫出一篇作文甚至是一篇好作文的。(3)學生缺乏練筆的積累:小學階段盡管有些教師也對學生進行了練筆方面的要求,但是并沒有說明這么做的作用,因而,許多小學生只把這當成是一種負擔,寫的時候也不是有感而發(fā),只不過就是應付教師的作業(yè)罷了。(4)學生忽視教師批改作文的作用:教師雖然對學生的作文都有進行批改,學生也關注教師批語,然而多半是語句順暢、結構完整之類太過表面的批語。學生首先自己就不會主動先批改自己的作文,只想著扔給老師。
在教師方面的問題比如有:(1)教師對習作教學指導缺乏科學性: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如何進行人物肖像描寫的方法時,通常的做法是讓學生先對實際生活人物進行認真細致地觀察,不能錯過人物的面部神態(tài)表現(xiàn)以及動作語言表達等,以此來描繪突出人物的獨特個性。(2)教師教學的專業(yè)技能、專業(yè)素質不高: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自身必定要有豐富的知識。在寫作教學中我們經??吹浇處熣Z言貧乏,在講作文的過程中只是片面的講解理論知識,照本宣科,教師的語言對學生來說吸引力不夠。在作文實踐過程中教師也缺乏生活經驗,對許多新鮮事物不甚了解,不能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在作文訓練時只講審題、立意、選材,不斷重復,導致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另一方面,教師不愿寫下水文。下水文是指教師為指導學生習作而親自寫的作文。然而許多教師在教學生寫作文時并不寫下水文,也怕下水。因此教師不能深切體會到習作的深度和體驗,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沒能意識到學生的難點在哪,也就沒能抓住關鍵,只能紙上談兵。(3)教師習作評價標準僵化等:教師講評的形式過于單一,很多教師目前仍采用傳統(tǒng)的習作教學評改形式——教師精批細改。只在作文上批注勾畫寫評語加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采取面批面改和學生互評互改的教師寥寥無幾,缺乏多樣的形式。很多教師采取的講評形式還是停留在“一言獨大”的層面上。教師嘔心瀝血的精批細改,但是教師批改講評后,不給學生表達自己看法以及修改自己作文的機會。鮮少學生會主動修正作文,有些學生在教師要求了之后才改。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精批細改后,學生一貫的懶惰性使得不會自己再次修改一遍,看了一眼分數就作罷。
1.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習作課堂,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作文課上,教師可以首先進行一些孩子們吸引注意力、符合他們興趣的活動,然后以此為寫作內容,這樣學生們往往很愿意接受,并且可以隨心表達自己當時的感受,從而寫出帶有自己風格的作品。教師不應該對學生提出過高的習作要求,不然學生寫出的文章達不到老師的要求時,往往就會懷疑自己能力不夠,漸漸地不再喜歡有關習作的一切,甚至是討厭起老師來,這是非常不利的。筆者認為,學任何東西都是從簡單到復雜的,習作也不例外??梢砸蟮湍昙壍膶W生通過講話和表達交流的方式來激發(fā)他們的習作興趣,中年級學生開始訓練寫一篇較短的某些事例,高年級學生專注于章節(jié)結構。這樣一步一步往上加深難度,既不會過于突兀,也不會影響學生的興致。
2.指導學生積累豐富的習作素材
首先,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萬物中的美。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可以成為習作的材料,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大自然的一切,感受祖國美麗的山川?,F(xiàn)代社會高新技術發(fā)達,即使是對于自己從未去過的遠方地區(qū),也能通過電腦報刊雜志等獲取信息。其次,還要著眼于身邊的生活素材,比如自身家庭?!凹摇?,是一個溫馨的字眼,家庭中的生活瑣事、趣味情節(jié)都是習作素材的豐富原料。最后,作為一名學生來說,校園生活基本占據了學生的白天時間,在學校里發(fā)生的趣事和見聞,都是學生可以獲得的第一手材料。
3.明確目標,讓習作教學更具針對性
每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會影響其為人處世方面的各種選擇。對教師來說,教師具備怎樣的教學觀念就會做出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促進創(chuàng)新,緊跟時代步伐,深入掌握中的教學目標,以適應習作教學的要求。當前的教學模式基本都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很難見到學生互相激昂慷慨討論的氛圍。
1.提高認識,秉持積極的習作態(tài)度
作為教師,要明確地教給學生習作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矯正學生的不良作文觀,從學生理念層面解決寫作困難。首先教師在習作態(tài)度上就應該認真負責,做好榜樣,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此的重視,學生也才能提高對習作的重視度,如果教師態(tài)度松懈,學生是不可能認真對待的,漸漸地學生對習作就會越來越得心應手,而不是一談寫作就“色變”。此外,教師要多運用較為積極性的語言去鼓勵學生,盡量不去批評學生,同時掌握適度原則,不然會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而學生面對教師的鼓勵贊賞也不能沾沾自喜,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以積極的態(tài)度不斷改善自己在習作教學中的缺點,即使面對老師的批評也要努力做到向老師虛心請教,而不是采取沉默的方式任其弊端不斷加深。
2.珍視體驗,在習作中抒發(fā)真情實感
教師要讓學生體驗到習作的快樂,不能一節(jié)課都是老師在講指導方法,應該讓學生各抒己見,讓同學之間了解彼此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彼此之間都存在有哪些缺點,并互相討論如何改善自己的不足,在這種互相批改的方式下,學生最真實的一面都體現(xiàn)了出來,從而形成“互贏”的良性局面。經過修改后的作文不僅錯誤少了,而且大家都可以知道這是一篇有著自己的真情真意的作文,也就減少了作文虛假的現(xiàn)象。
3.敢于想象,有意識地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
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可以在想象作文的訓練中采取“先說后作再評”的方式。首先先跟學生說明此次作文訓練的具體題材內容及其要求,加以指導以引導學生,緊接著學生先自己構思并記錄要點,然后在小組里自由討論發(fā)表感想。最后再小組成員之間互評,互評之后學生對作文進行二次更改,以此完善作文內容。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小組成員之間投票選出寫的最好的一篇習作,并讓其在班級里進行朗誦,朗誦的同時其余學生自會展開想象去接觸其所描繪的文本世界。這種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爭取上臺展示的渴望心理,長此下來,學生的習作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等都能得到一定提升。
4.嚴于律己,養(yǎng)成良好的習作習慣
學生要多積累文學素材,為寫出好文章做好基礎,可以從生活和閱讀兩方面入手。作為高年級的小學生應該有意識地觀察生活生的人和事,可以將發(fā)生在身邊的有趣兒的事情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慢慢地積累起來,當遇到與之相適應的習作主題時,自然就文思泉涌了。接著就是要多是閱讀?!伴喿x是為了吸收習作素材,寫作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學生可以將閱讀的書本里遇到的名言、諺語、優(yōu)美的的句子和精彩的詞匯積累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應該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素材積累手冊,將好詞妙句摘抄在里面,并且寫上自己的理解與感悟,那么閱讀與理解就形成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