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曄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彩田學校,廣東深圳 518036)
凱洛夫曾指出:“家庭作業(yè)是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這種作業(yè)從根本上用獨立作業(yè)的方法來鞏固學生的知識,并使學生的技能和熟練技巧完善化的使命。[1]”可見作業(yè)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創(chuàng)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榮譽感和成就感,發(fā)展合作精神”“使學生認識自己學習的優(yōu)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所以,建立合作學習小組是非常有必要的。通常情況下是每六人一個小組,有正、副組長各一人。小組長在小組合作學習管理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既是小組活動的領導者又是組織者,同時又是教師的小助手。小組長其中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登記并檢查作業(yè),但并不是簡單地督促和登記。小組長要對評價手冊、活動手冊、抄寫本、聽寫本這四種筆頭作業(yè)實行表格化管理。表格的橫向是作業(yè)名稱,縱向是日期。小組長要將該表格公之于眾,抵制學生的懶散和僥幸心理。學生只有在完成和訂正了作業(yè),并在教師批改了等級后才能在表格上簽名。
小組合作模式在課堂作業(yè)的檢查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由于每節(jié)課都有一些相應的課堂練習要做,學生也不需要到黑板上去演示,通常采用分組練習,教師來回巡視就可以觀察到每個學生的情況。這種檢查方式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減少學生的焦慮感。在巡視過程中,教師可以看出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學生也能在小組合作中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得到同組成員的幫助。這種檢查方式可以貫穿整個課堂,在復習舊知識、檢查新知識、鞏固練習的過程中都可以采用。更為關鍵的是,使學生對當堂的內容能夠當堂掌握,這樣課下布置的作業(yè)也少了,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減輕了教師檢查、批改作業(yè)的負擔。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和學校共同的教育。英語學科是一門語言學科,除了寫的作業(yè),更重要的是聽、說、讀方面的作業(yè),單憑教師的一己之力是無法進行全面有效的檢查的,此時還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2]。
對于讓家長檢查作業(yè),也是眾說紛紜。有的家長認為,檢查作業(yè)是教師的事情,和家長無關。有的家長則太過負責,以至于孩子覺得檢查作業(yè)是家長的工作,這兩種觀念都無法促進孩子學習能力的進步。其實,檢查作業(yè)的過程是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在陪伴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解決作業(yè)中的難題,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提供學習方面的建議。例如,看看孩子是否知道怎么應對不同的題型,是否能充分地利用時間,是否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對于知識點的理解是否準確等,有能力的家長可以適當進行講解。
基于孩子接受能力的差異和家長對于作業(yè)檢查的支持與否,筆者認為,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家長還是需要視情況而檢查的。低年級學生的基礎比較差,特別是學習方法上掌握不得當,家長要對其適當?shù)亍笆谥詽O”。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因為有了前期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基本上就不用去檢查孩子的作業(yè)了。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筆者對所教的三個班分別建立了微信群,利用APP“荔枝FM”“少兒趣配音”讓學生把教師布置的朗讀作業(yè)錄下來。同時,教師也可以把自己的教學內容通過“荔枝FM”向學生進行發(fā)送,以便學生學習。而“少兒趣配音”更是能通過1 ~2 分鐘的短視頻配音讓學生自由選擇模仿或跟讀喜歡的視頻,使學生擺脫了枯燥無味的學習方式,從而真正愛上英語學習。這兩個APP 作業(yè)都可以通過班級的微信群進行分享。特別是“少兒趣配音”具有角色扮演和美化聲音的作用,因此更受學生的喜愛。教師要做的事情就是對學生在微信群上傳的錄音和配音作業(yè)進行統(tǒng)計與檢查。因為人數(shù)眾多,這些統(tǒng)計和記錄的簡單工作可以交給熱心的家長輪流去做,也是實行表格管理,橫向是日期,縱向是班級名單,每天一報,誰認真、誰偷懶一目了然。教師不可能做到將每個學生的錄音都聽一遍,但讓學生們相互分享學習成果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教師可以每天選取不同學生的錄音或配音在上課前分享給其他學生,讓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蔚然成風。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英語教師也一直在課堂上使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并用其來布置有效的作業(yè)和進行檢查批改。筆者認為,把信息技術與英語作業(yè)檢查融合在一起,對學生的課后學習能夠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例如“阿來那網上教育”這個平臺,其學習內容是由平臺根據(jù)學生的情況自動布置的,實現(xiàn)了學習內容的個性化安排,不是一個班都是一樣的內容。直到學生學會了再進行下一步的學習,不受別人學習進度的影響。平臺還會針對學生的錯誤點進行講解,直到學生學會為止。平臺采取短信提示、電話溝通等方式來進行糾錯,不需要教師的監(jiān)督,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強度。目前,學生和家長的反響普遍還是比較好的。有些學生吐槽說,只要一次不做作業(yè),短信就會像奪命連環(huán)call 一樣,所以不得不做了。
而“一起作業(yè)網”的運用則更為廣泛。筆者在高年級教學中每周都會布置兩次約二十分鐘的網上作業(yè),如在學習六年級的Unit 1You and Me之前,當晚的作業(yè)是詞匯練習、聽說游戲、看動畫視頻《飛屋環(huán)游記》、繪本閱讀,這些都是學生喜歡的游戲和動畫,能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鞏固知識。通過“一起作業(yè)網”平臺,教師能夠在電腦里快速地檢查作業(yè),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學生完成了作業(yè)后,電腦也能顯示易錯題目、做錯人數(shù)以及完成人數(shù),從而能讓學生馬上改正自己的錯處。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一鍵分享”及時和家長分享孩子的作業(yè)情況。使用信息技術不僅能高效地檢查作業(yè),還能真正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不論是傳統(tǒng)的“抄背默”還是創(chuàng)造性的作業(yè),總之通過小組合作、家校合作、信息技術、墻報展示等方式都能夠達到有效檢查學生作業(yè)的目的。教師要重視學生在完成英語作業(yè)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在作業(yè)中得以升華,使其技能在作業(yè)中得以掌握,使其能力在作業(yè)中得以形成,使其思維在作業(yè)中得以發(fā)展。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激發(fā)學生完成英語作業(yè)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