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劍輝 福建省體操技巧運動管理中心
由于我國各個階段、各個學科都是用成績“說話”,競技體操亦然,所以競技體操訓練一直存在嚴重的機械訓練問題。一般情況下,教師會主動演示競技體操的各個技巧,輔以簡單的語言講解,然后再由運動員單向模仿,重復某一動作的訓練活動。然而,這種枯燥的訓練模式很快便讓運動員失去了堅持的毅力,不少運動員因為無法吃苦產生了放棄念頭。而且,由于缺少訓練反饋,所以教師并不能了解運動員的體操競技水平,一味向前追趕、加大訓練量,使得運動員倍感疲憊,也直接損傷了運動員的身體健康。面對這些現(xiàn)實問題,體育教師必須要積極改善競技體操的常規(guī)訓練模式,懂得與運動員及時互動、相互交流,以人為本化的訓練模式去優(yōu)化運動員的體操競技水平。
訓練任務一般是由體育教師根據(jù)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情況所設計的目標,反映著運動員在訓練之后可能取得的素質進步。常規(guī)的競技體操訓練任務是由教師制定,運動員強迫自己達到目標要求的方式展開的,違背了運動員的身體成長規(guī)律,使得運動員在高壓下產生了一系列運動問題,降低了運動員的運動效能感。對此,人本教育理念需要競技體操教師設計人性化的訓練任務,全面分析與追蹤運動員的體操競技水平,以學情反饋確定具體的競技體操訓練任務,借此保護運動員的身心健康,使其積極參與競技體操訓練活動,穩(wěn)步優(yōu)化運動員的素質水平。
為了全面把握學情,及時了解運動員的體能素質,筆者每個學期都會對運動員進行體能測試,觀察他們的肺活量、柔韌性、耐力、骨骼發(fā)育等身體素質發(fā)育情況,然后會認真分析運動員能夠承受的訓練量,了解運動員的競技體操水平,由此確定訓練任務。比如,在支撐跳躍技巧教學中,筆者就設計了這樣幾個訓練任務:觀摩體操中支撐跳躍動作的基本規(guī)范,歸納注意要點;通過助跑、踏跳來完成支撐跳躍動作。其中,由于運動員的體能水平不同,所以筆者會適當降低任務要求,即65%以上的運動員必須要掌握支撐跳躍這一基本體操動作,而剩下的35%運動員則需自主練習,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素質學習支撐跳躍動作。如果運動員感到分外吃力,那么則可舉手示意,向筆者解釋自己的身體反應,由筆者確定運動員是否需要繼續(xù)參與支撐跳躍技能訓練。實踐證明,這種人性化的競技體操訓練活動大大消除了運動員內心的排斥、緊張與抗拒情緒,使其懂得筆者會十分尊重他們的個體需求,并不會強迫他們挑戰(zhàn)完全超出自己身體負荷強度的訓練任務,所以運動員在體操訓練中的配合度很高,也積極分享了自己的訓練心得。另外,為了保證訓練效果,筆者也會強調真實,在必要的時候要求運動員出示體檢報告或病例證明,避免部分運動員為了逃避訓練任務而謊報身體情況。
常規(guī)的競技體操訓練認為一成不變、重復的技能練習是提高運動員運動水平的便捷方式,所以習慣了機械訓練,并未考慮運動員的心理訴求。不得不承認,要想讓運動員掌握豐富的競技體操技術,穩(wěn)步優(yōu)化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必要的競技體操練習是十分重要的,因為能力需要通過實踐檢驗得到。但是,這并不代表競技體操訓練要一成不變、“題?!弊鲬?zhàn),因為枯燥、乏味的技能訓練會直接損傷運動員的運動感受,使其喪失進取意識。對此,人本教育理念認為保護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與提升他們的運動水平同樣重要,需要競技體操教師全面關注運動員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為此,競技體操教師可以切實豐富競技體操的訓練模式,以趣味性的游戲、比賽等來優(yōu)化運動員的運動感官,使其在自愿、自覺心理下主動參與競技體操訓練。
就如在競技體操活動中的“騰起技術”技能教學中,筆者就設計了一個“鯉魚打挺”的游戲活動,即筆者會提前設計一些障礙物,用來阻礙“小魚”出游,而運動員需扮演“小魚”,在遇到障礙物時以騰起技術跨越,保證自己順利出游。如果不甚被障礙物擊中,那么“小魚”則被捕獲,需退出游戲。這個體育游戲充滿了趣味性,而且便于運動員積極學習騰起技術,所以很好地調動了運動員的訓練熱情,使其自覺參與到競技體操訓練活動之中??上部少R的是,由于運動員在“鯉魚打挺”游戲中的感官比較愉快、幸福,而且也能切實提高運動員的騰起水平,所以他們在課后自主組織了游戲訓練,積極拓展了競技體操的訓練范圍。除此之外,筆者也會組織競技體操比賽,讓運動員們切身感受競技體操的競技氛圍,由此訓練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優(yōu)化他們的訓練感受。比如,在“落地技術”中,筆者就鼓勵運動員積極展示自己的落地能力。5個運動員一組,積極展開組內比拼,最終得分最高的運動員可獲得獎勵。這一比賽活動也切實端正了運動員的訓練態(tài)度,使其懂得了自己與他人的差距。另外,筆者也會組織真正的體操比賽,根據(jù)國際性體操項目來優(yōu)化運動員的參賽經歷,也鼓勵運動員自主選報本地的競技體操比賽項目,豐富運動員的比賽經驗。
常規(guī)的競技體操訓練活動看重的是運動員的整體水平,但是運動員之間存在顯著的智能差異,如果一味趨同,那么也必然會傷害運動員的運動心理,而且不利于開發(fā)每個運動員的發(fā)展?jié)撃?,并不能真正?yōu)化競技體操訓練活動的育人質量。針對這一問題,人本教育理念提出了個性化教學的新思想,希望教師可以從運動員個體的特長與優(yōu)勢入手,認真分析每一個運動員可能取得的突出進步,據(jù)此設計個性化的訓練計劃,允許運動員實現(xiàn)異步成長。這種做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運動員的運動心理,使其客觀對待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的優(yōu)勢,也能懂得欣賞他人、賞識他人,從側面優(yōu)化運動員的品格素質。
就如有一個運動員最初學習競技體操的初衷是要改變自己體弱多病的體質,增強體魄。但是,這個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很弱,難以適應高強度的競技體操訓練。于是,筆者就根據(jù)這個運動員的體質水平分析報告設計了個性化的輔導計劃,率先降低了競技體操項目的訓練強度。比如,在“擺動技術”教學中,這個運動員的平衡能力很差,而且不一會便會氣喘吁吁,難以跟上訓練進度。這就讓運動員產生了焦慮、緊張的情緒。對此,筆者會耐心安撫運動員,告訴他身體最重要,不要一味逞強,挑戰(zhàn)個人底線。然后,筆者就著重訓練了這個運動員的身體協(xié)調能力與平衡能力,然后再輔以少量的擺動技術訓練任務。另外,還有幾個運動員很有體操運動天分,他們不僅可以很好地內化各個競技體操技術,而且還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可以使用各類強度的訓練任務。對此,筆者會專門對其進行拓展訓練,還將其組成了一個競技體操團隊,加強了訓練強度,以便進一步挖掘運動員的潛能,希望可以幫助這些運動員全面展現(xiàn)自我,彰顯個人特長。實踐證明,這種梯級式的競技體操訓練模式讓每一個運動員都能及時提升自己的體操水平,切身感受競技體操對于優(yōu)化自身身體素質的積極影響,真正優(yōu)化了競技體操訓練效果。
教學評價雖然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應該始終伴隨著教學過程發(fā)生。但是,由于“應試思想”根深蒂固,競技體操教師也習慣用結果性的比賽評價去分析運動員的運動能力。這將導致運動員產生自卑、失落等心理,因為他們并不能保證自己能夠在競技體操比賽(比賽)中一直取得優(yōu)異成績,尤其是一些學困生(無強項運動員),將會在比賽(比賽)評價打擊下產生心理問題。然而,教學評價本身應該發(fā)揮的是鼓舞、導向作用,應該及時檢測運動員的現(xiàn)有不足,使其積極查漏補缺,進而再引導運動員實現(xiàn)有效訓練,從而切實保護運動員的身心健康,體現(xiàn)人本理念。因此,競技體操教師要及時完善與優(yōu)化過程性教學評價,從運動員為了突破某一競技體操技能所付出的努力入手,關注運動員的運動態(tài)度與訓練行為,借此端正運動員的態(tài)度與品質,促使運動員保持進取、努力的運動狀態(tài)。
為了保護運動員的心理健康,筆者一般會從他們的運動過程入手,強調過程、弱化結果,希望運動員可以用平常心來對待每一次競技結果。比如在杠上倒立轉體、下法落地平衡等技能教學中,筆者就認真觀察了運動員的訓練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有不少運動員都咬牙堅持,雖然渾身酸痛、因為無法平衡身體而不慎摔倒,但是卻依然沒有放棄。于是,筆者暗暗記在心里,也及時通過語言媒介傳遞了自己的賞識之情,肯定了運動員不怕苦、不怕難的優(yōu)良品質,同時也告訴他們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要忽視身體所亮出的“紅燈”信號。一旦運動員出現(xiàn)傷病,那么筆者便會立即進行緊急救護,中止體操訓練。通過艱苦訓練,運動員逐漸掌握杠上倒立轉體、下法落地平衡這兩個體操動作的要點,減少了失敗、摔跤的次數(shù)。于是,筆者也及時肯定了運動員的訓練成效,表揚了運動員的能力進步。這些及時的賞識評價讓運動員客觀對待了自己的體操水平,使其產生了成功、進步的快感,從而對競技體操活動產生了更加高漲的運動熱情。
總而言之,在競技體操教學中滲透人本理念可以進一步保障運動員的主體權益,使其能夠真正通過競技體操訓練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競技體操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突出運動員的主體活動,為競技體操的有效教學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