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乾
(山西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9)
青少年運動員運動水平的提升需要通過日常的訓練來實現(xiàn)。在日常青少年運動員運動訓練中, 運動訓練產生的疲勞是較為常見的,但如果青少年運動員長期出現(xiàn)運動訓練的疲勞,則需要引起教練的重視。如果青少年運動員運動訓練的疲勞沒有得到科學的恢復則會導致其身體機能退化,從而難以提升其運動水平。
運動性疲勞從字面來看,疲勞是其特點,由于青少年運動員身體尚處于發(fā)育階段,在開展運動訓練時如出現(xiàn)訓練不當,會導致運動性疲勞的產生。常見的青少年運動員運動性疲勞有軀體疲勞和心理疲勞。軀體疲勞主要表現(xiàn)為運動訓練中青少年運動員身體機能下降,運動成績大不如前。心理疲勞按不同程度可劃分為輕度疲勞、中度疲勞和重度疲勞3種。對青少年運動員來說,要經常進行訓練或參加比賽,當運動訓練負荷超過其身體承受能力時,就產生暫時的生理機能衰退現(xiàn)象,它是運動員為了提高運動成績而進行大運動量、大強度運動訓練所引起的身體機能的變化,這就是運動性疲勞。運動性疲勞所帶來的危害是十分明顯的。運動性疲勞是運動訓練引起的機體工作能力暫時降低、經調整可以恢復的生理現(xiàn)象,是一個極其復雜的身體變化綜合反應過程。疲勞時運動能力下降,經過一段時間休息,運動能力又會恢復,只要不是過度疲勞,并不損害運動員的健康。所以,運動性疲勞是一種生理現(xiàn)象,對運動員來說又是一種保護性機制。當然在青少年運動員運動訓練中出現(xiàn)運動性疲勞,其訓練水平會逐漸下降, 出現(xiàn)機能下降,最終導致訓練被迫終止。這不僅不利于青少年運動員繼續(xù)進行運動訓練,同時也會迫使青少年運動員暫停運動訓練,極大地阻礙青少年運動員運動水平的提升。
體育運動科研人員對疲勞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運動性應激的負效應可能是導致運動性疲勞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如代謝基質的耗竭、代謝產物的堆積、代謝環(huán)境的改變等。目前,運動生化研究對運動性疲勞的定義是:機體的生理過程不能維持其機能在某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維持預定的運動強度;同時對“力竭”的定義為:力竭是疲勞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在疲勞時繼續(xù)運動,直到肌肉和器官不能維持運動。
隨著青少年運動員運動訓練量的提升,且青少年運動員身體發(fā)育還不成熟,在體內儲存的能源物質相對不足,當其體內的能源物質被消耗完后就會消耗其體內的其他能源,如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等,這就會直接影響青少年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加上長時間的運動訓練,這種消耗將嚴重損害青少年運動員的肌肉發(fā)育,最終導致運動機能下降,造成運動訓練疲勞。
運動訓練需要消耗體內的能源物質,因此在運動訓練中機體會產生大量的新陳代謝物,如乳酸。乳酸在體內大量堆積會造成肌肉酸脹疼痛和肌無力的現(xiàn)象。青少年運動員每天運動訓練時間較長,隨著體內乳酸的堆積,將使青少年運動員身體肌肉僵硬,無法正常開展訓練。
運動訓練會使身體進行排汗,通常隨著人體汗水的排出,一些離子如鉀離子、鈣離子等身體重要離子也一起流出,這樣長時間進行運動訓練會導致離子代謝紊亂,進而引起身體不適,如肌肉抽筋等,造成青少年運動員肌無力等問題。
大量的運動訓練會導致青少年運動員的內分泌調節(jié)機能失調,使其機體的物質代謝能力與能量代謝能力下降,從而導致青少年運動員機體的運動能力下降。青少年運動員在長時間運動訓練中,運動負荷強度和運動量過大時,會使皮質醇分泌持續(xù)增加,對青少年運動員免疫系統(tǒng)也起抑制作用。
產生運動性疲勞需要進行身體疲勞恢復,對青少年運動員來說,最重要的緩解疲勞的方式是規(guī)律性的作息。大量的運動訓練會導致青少年運動員身體處于負值狀態(tài),身體的各項指標恢復需要得到充分的休息,青少年運動員若日常作息不規(guī)律、長期熬夜等,將不利于身體疲勞恢復,所以青少年運動員運動訓練后需要科學調整作息時間,及時恢復身體狀態(tài)。調查顯示,身體在疲勞后會處于短暫的焦慮狀態(tài),身體的機能調節(jié)和自身情緒也有關系,所以調整好心態(tài)也是一種疲勞恢復方式。當然要做好疲勞恢復,需要更加詳細的恢復計劃,最終促進青少年運動員運動性疲勞的恢復。
青少年運動員運動訓練是按教練員所制訂的訓練計劃進行的,長期以來對運動性疲勞沒有進行的重視。隨著人們對運動性疲勞的不斷了解,教練員要想避免運動員出現(xiàn)運動性疲勞,需要考慮訓練計劃的科學性,在進行運動訓練周期設計中要考慮青少年運動員身體的恢復情況,適當?shù)剡M行加壓訓練,并結合多種方式進行訓練,降低青少年運動員的心理負荷,以降低青少年運動員運動性疲勞的出現(xiàn)。
當前在運動訓練前會進行熱身運動,但也要考慮在運動訓練后進行整理活動。整理活動是促進青少年運動員運動訓練后體力恢復的有效方式,需要得到充分重視。長時間的運動訓練后開展整理活動可以減輕身體負氧狀態(tài),給予身體足夠的氧氣,改善由于訓練導致的不良身體代謝。目前所采取的整理運動方式包括慢跑、體操等,這類方式能緩解運動訓練后的肌肉緊張,改善肌肉內部的乳酸積壓,緩解肌肉酸痛和僵硬等問題,對預防和改善青少年運動員運動性疲勞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物理療法是緩解運動性疲勞較為有效的一種方式,但由于開展條件不足,采用這種恢復方式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在物理療法中,按摩是緩解運動疲勞的關鍵,按摩可以促進身體血液循環(huán),起到恢復的效果。不同的訓練方式需要進行按摩的側重點也不相同,重點是對承受力較大的部位進行按摩,其次才是肌肉的按摩放松。身體的關節(jié)在運動訓練中進行高負荷的工作,在按摩時可以通過手搓的方式緩解關節(jié)的疲勞,最后進行全身性的按摩放松。運動訓練是全身運動,由于各部位的發(fā)力不同,所以整體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疲勞,一般較輕的疲勞身體無法感知,為了起到預防的作用可以進行全身性的按摩,進而提高身體韌帶的柔韌度,加速血液循環(huán)流通,減輕運動訓練疲勞感。
合理營養(yǎng)是消除運動訓練疲勞和提高抗疲勞能力的重要手段。青少年運動員進行運動訓練首先需要體能充沛,體能來源于外界食物的攝入,因此需要給青少年運動員提供合理的營養(yǎng)。青少年運動員尚處于身體發(fā)育階段,合理的營養(yǎng)可以促進其身體的發(fā)育。運動性疲勞產生的原因包括身體能量的不足,所以科學的飲食是保證正常運動訓練的前提條件。首先,青少年運動員由于更喜歡睡懶覺,多造成早飯缺失,這樣的飲食習慣直接導致在日常的運動訓練中沒有充足的體力。其次,維生素攝入不足。由于青少年運動員在日常訓練會產生大量汗水,這些汗水會帶走人體內部的鹽分和離子,身體必需離子的缺失會加快身體能源消耗,誘發(fā)運動性疲勞的產生,所以在日常飲食中青少年運動員應多增加水果等膳食纖維的攝入量,這些食物可以為其身體提供必要的維生素,同時也可以增強體質,最緩解或消除運動訓練疲勞。
心理學恢復手段是緩解或消除運動疲勞的重要方法。根據青少年運動員的特點,教練員需要在運動訓練中進行鼓勵,而長期以來教練員與青少年運動員的關系始終是一種對立狀態(tài),教練員的嚴肅導致運動員無法愉快地訓練。面對嚴肅的教練員,青少年運動員心理將承受更多的壓力,所以在日常運動訓練后,教練員可增加講評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對青少年運動員訓練的現(xiàn)狀進行點評,同時對他們進行鼓勵,使青少年運動員得到教練的認可,這也是一種緩解運動性疲勞的重要方式。青少年運動員得到鼓勵后將更有訓練熱情,從而忽略了運動訓練中的疲勞感。當然條件允許可以在運動訓練中加入音樂,讓青少年運動員在音樂旋律中進行運動訓練,以緩解運動訓練疲勞。
睡眠是消除疲勞最有效的途徑,也是最好的天然恢復方式。目前大部分青少年運動員在進行一天的訓練后不是進行睡眠而是進行放松娛樂,這些活動經常持續(xù)到半夜,極大地影響了青少年運動員的睡眠,加上運動訓練的疲勞感,一些青少年運動員會出現(xiàn)失眠的問題,極大地縮減了青少年運動員的睡眠時間。而睡眠不足則會導致第二天精神萎靡,運動訓練沒有熱情,所以可以采取睡前泡腳、喝熱牛奶等促進睡眠質量的方式來調節(jié)。教練員要加大對青少年運動員的作息管理,保證其睡眠時間,只有睡眠充足才能保證第二天的運動訓練,提高訓練質量。
藥物對青少年運動員運動性疲勞的消除也有較好的效果。雖然在日常運動性疲勞恢復中不提倡進行藥物放松,但隨著一些中藥的出現(xiàn),也可以通過調理的方式緩解青少年運動員運動訓練疲勞,如黃芪等中藥可以改善人體中樞神經的功能,起到促進身體恢復、消除疲勞感的作用,同時一些難以攝入的維生素也可以通過藥物補充的方式,起到預防疲勞的作用。
青少年運動員在運動訓練中出現(xiàn)運動性疲勞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需要有針對性地了解出現(xiàn)青少年運動員出現(xiàn)運動性疲勞的原因,選擇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運動性疲勞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