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英 蘇維驥
【摘要】小學課堂中,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頻發(fā),并呈現(xiàn)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F(xiàn)實課堂管理中,很多教師對課堂問題行為認識不夠,管理方式不當,導致課堂問題行為管理低效。文章針對課堂問題行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問題形成的具體原因,并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經(jīng)驗,探討了優(yōu)化課堂問題行為管理的具體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小學課堂問題行為管理;問題;對策
課堂問題行為指的是與教學要求及課堂行為規(guī)范不一致,對課堂的秩序及教學效率造成一定的影響,并給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消極影響的課堂行為[1]。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處理好課堂問題行為,將會破壞師生間和諧的關系,降低課堂管理的有效性,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小學課堂問題行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教師對小學課堂問題行為認識不夠
據(jù)觀察,大部分教師認為在小學課堂上學生出現(xiàn)問題行為大多是因為班級學生多,或者是班級里調皮搗亂的學生太多。實際上,教師只有從學生的需求、學生的認知差異以及小學生成長的特點來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才會對小學課堂問題行為有更全面深刻的認識。
首先,學生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是課堂問題行為發(fā)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皞€體可見度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這一點。教育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每一名學生都有“引人注意的需要”。但是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會忽略掉一部分學生,導致無法滿足這部分學生“引人注意的需要”,因此他們會采取做鬼臉,故意和教師唱反調等異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2]。
其次,學生認知的差異性是課堂問題行為頻發(fā)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在小學課堂中,學生數(shù)量較多,學生之間的認知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而教學目標只能依據(jù)大部分學生的學情來定。這會導致部分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在掌握好知識之后便無所事事;而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又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
再次,小學生自控力較差是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小學生神經(jīng)系統(tǒng)比較興奮,而且抑制過程發(fā)展較弱,自控能力較差,穩(wěn)定性不足。小學生的無意注意占據(jù)主導地位,即使是外界環(huán)境輕微的刺激,也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二)教師對小學課堂問題行為的管理方式不當
科學合理的問題行為管理方式能夠為學生提供矯正問題行為的機會,能有效地糾正學生的各種問題行為,從而大大減少小學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調查得知,有五分之一的教師為了確保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的問題行為采取放任管理的方式。這樣只會縱容那些易發(fā)生課堂問題行為的學生,膽大的學生甚至會“變本加厲”,更加的肆意妄為。有五分之二的教師在處理學生問題行為時,會采取懲罰這種控制命令式的專制管理方式,要求學生一味地服從,被動接受懲罰。膽小的學生可能會表面接受教師的懲罰,但內心是極度反感與氣憤的;少數(shù)膽大的學生甚至會采取一些對抗措施,比如與教師頂嘴、拒不聽從教師的命令等。
總之,不當?shù)恼n堂問題行為管理方式會僵化師生關系,加劇課堂問題行為,影響班級正常課堂秩序,也不利于課堂問題行為管理有效性的提高。
二、優(yōu)化小學課堂問題行為管理的對策
低效的課堂問題行為管理方式會導致小學課堂問題行為層出不窮,使教師的課堂管理效果不佳,使教師工作的壓力增大。因此,在日常課堂管理中,我們要學會高效處理課堂問題行為,具體的方法及策略如下。
(一)積極引導,激發(fā)學生自我管理
近年來,研究者一直注重研究針對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干預方法,并從注重教師問題行為解決策略轉向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轉向指導學生干預的研究,即學生自我管理干預。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課外依然能自覺監(jiān)督自己的行為,從而使課堂問題行為得到實質性的解決。
在日常課堂管理中,筆者多次嘗試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接手一個新班三個月后,筆者會讓這個班級中的每個人將自己在英語課堂上需要改變的目標行為用書面的形式寫下來,并制訂改變計劃;隨后讓他們不斷地觀察、記錄目標行為發(fā)生的頻率;一段時間后,讓他們將現(xiàn)在的課堂表現(xiàn)和之前的表現(xiàn)進行比較,看看自己是否有進步并達到目標。最后,筆者會對那些進步明顯的學生及所在的組進行表彰,包括物質上和精神上的獎勵。一年后,80%的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自我管理,能自覺遵守英語課堂紀律,課堂上的問題行為大大減少,課堂管理和教學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提高。
(二)對癥下藥,著力解決問題行為
同一個班級里學生的整體發(fā)展水平可能會大致相同,但他們的氣質、性格、知識基礎和能力等都會存在一些明顯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在處理課堂問題行為的時候充分考慮這一現(xiàn)實情況,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正確地區(qū)分問題行為的類型,找到導致學生問題行為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學生雖然往往表現(xiàn)出相同的問題行為,但形成問題行為的原因不一定是相同的;反之,不同的學生在受到不同因素的刺激后,有可能會表現(xiàn)出一樣的不良行為;同一個學生在不同的時空受相同因素的刺激,也有可能產生不一樣的不良行為。所以,針對學生問題行為出現(xiàn)的不同原因,教師要學會對癥下藥,運用不一樣的方法去著力解決學生的問題行為。
教師處理學生問題行為的方法有許多,在這里筆者主要介紹的是斯萊文提出的四步反應計劃。這一計劃以最小干預原理為理論基礎,干預的結果是使課堂教學活動盡可能地繼續(xù)下去的同時,也能使這些問題行為得到較為有效的控制。具體計劃如表1。
(三)尋求幫助,齊心協(xié)力緩解壓力
教師只有了解每一名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和需要,才能更有效地進行課堂管理。在小學課堂上, 一位教師同時要面對三四十名學生, 再加上時間、精力有限,很難全面了解到每一名學生。因此, 教師間的合作和配合顯得尤為重要,你要學會運用自己的支持系統(tǒng),要有一個齊心協(xié)力的團隊。這個團隊通常是由班級的班主任和所有科任教師所組成。在日常工作中,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增強團隊作戰(zhàn)力,從而更好地緩解在處理課堂問題行為時所面臨的巨大壓力。
首先,教師之間在課后時間里要多溝通交流,聊聊各自對學生的關注點和所采用的策略,也可以分析班級里那些“刺頭”們的問題行為并商談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次,教師可以選擇一位伙伴教師作為自己的“親密戰(zhàn)友”,讓其替你將生事的學生帶離教室,或者只需要告訴這名學生去那位教師的辦公室就可以了[3]。
再次,教師間要和平相處,切勿因“爭寵”而鉤心斗角。
總之,在管理小學課堂問題行為時,班主任全面觀察、了解一般情況; 任科教師著重觀察、引導發(fā)展較差的孩子;教師間針對一些嚴重的問題行為,共同交流、探討,尋求更有效的問題解決方式。在平時管理課堂問題行為時,教師要學會尋求幫助,齊心協(xié)力。這樣既可以提高課堂問題行為管理的有效性,又可以緩解工作壓力,提高職業(yè)幸福指數(shù)。
三、結語
高效處理小學課堂問題行為是小學教師進行有效課堂管理的一個重要條件,它可以幫助維護課堂秩序,增強學生自我管理意識,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同時也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緩解教師工作壓力。因此,教師在處理課堂問題行為時,要全面分析小學課堂問題行為頻發(fā)的原因所在,并優(yōu)化處理課堂問題行為的方式,學會對癥下藥,尋求幫助,高效處理課堂問題行為,從而提高小學課堂問題行為管理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彩云.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管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2]段兆兵.教師如何上好每一節(jié)課[M].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羅森布盧姆-洛登(Rosenblum-Lowden R.),基梅爾(Kimmer F.L.).讓教師都愛上教學:307個好用的課堂管理策略[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