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柏良
摘? 要:走、起跳、跑步、投擲是人類生活基本技能,也是田徑運動中最基礎的幾個運動動作。掌握這些動作基礎技巧,對于掌握田徑運行各類技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正確做好這些自然動作、掌握田徑運動技術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中學田徑教學中,以基本的技術,如跑步、投擲等為主要的內容,但教學的內容太少,而且比較陳舊,與現(xiàn)實生活相脫離,同時各內容也自成了體系,組合上不合理。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四項創(chuàng)新教學理論、思路,即需要重視個體、主體、興趣、健康四方面。在教學中無論是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均要突出以生為本。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中學田徑的教學課是否有了變化,并且如何優(yōu)化項目本身所帶來的不良因素,開展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中學? 田徑教學? 現(xiàn)狀? 分析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9(b)-0153-02
目前,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是當代教育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一項緊迫任務,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重大進步。教育中體育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為了建立一整套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的中學體育教育體系,如何來提高中學體育教學質量,是目前學校都要面對的現(xiàn)狀。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直接影響著體育課教學的質量,影響著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而影響學生對體育課興趣的因素主要包括學生對田徑教學的認知,學校的場地器材和設備,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等幾方面因素。
1?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選取研究對象為諸暨中學、諸暨二中、牌頭中學、草塔中學、湄池中學5所學校的部分學生和所有體育教師。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利用浙江師范大學圖書館等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收集了20多份報告,并對材料開展研究分析。
1.2.2 問卷調查法
擬定問卷前對有關資料進行分析,明確了研究目的、研究內容,以體育科研法為基礎擬定問卷。同時在小范圍內,對教師、學生開展訪談,選一些有價值的內容來明確要設計的問題。
問卷一向正在五所高中從事教學的體育教師發(fā)放。問卷二向五所高中學生發(fā)放。采用當面發(fā)放及回收式。教師類共放50份,回收及有效問卷48份;學生的共放100份,回收及有效的95份,有效率分別為96%、95%。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調查、訪問收集的有效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統(tǒng)計。
2? 結果與分析
2.1 學生對于田徑教學的認知情況及影響因素
2.1.1 學生對于田徑教學的態(tài)度
通過對學生問卷的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認為在田徑學習中,自己是主體地位的只有32%;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并不喜歡體育中的田徑部分,特別是女學生,有85%的女生表示非常不喜歡田徑部分的內容,喜歡的學生僅只有15%,而其他的學生則是認為即不喜歡,也不討厭。
2.1.2 學生對于田徑運動作用的認識
在統(tǒng)計問卷得出,學生對于田徑教學的作用集中在兩個方面,即認為田徑可以增加體質,還可鍛煉意識,且這項認識男女學生的認識差別小。而男生比例大于女生的,主要是在“競爭興趣”方面,主要是由于男生的性格所決定的。但學生在“放松”“玩”這兩個方面的作用,女生占多數(shù)。
2.1.3 學生對于田徑教學的認識
從統(tǒng)計分析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第一,田徑的教學課堂運動量大、動作難度高,而且課堂有些無趣。教師在處理田徑教材時,未能考慮到教材本身趣味性不強。教師在田徑內容調整和處理能力,包括激發(fā)學生積極性方面的能力等,均需要提升。
第二,教學內容與學生基礎相分離,田徑課中技術占重點,甚至高于對學生身體健康的關心,造成學生在進行一些具有難度的動作時,會產(chǎn)生一定的恐懼心理。在這樣的心理支配下學生易受傷。有學生80%認為,田徑動作難度高,且61%的學生擔心身體會受到傷害,而這其中,女生就占了大多數(shù)。故實踐教學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考慮男生、女生身體上的不同,把難度稍降低,優(yōu)化當前的田徑教學法,讓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
第三,學生對于田徑教學重要性認識在于害怕競爭方面,且占比還不低,達到了45%左右。特別是女生,年齡不斷增長而愈發(fā)文靜,再加上生理方面的原理,田徑測試變成了極大難題。同時,高中生升學的壓力非常大,這讓女生想在體育課感受其中的樂趣就要求教師在未來的田徑教學中,不需要重視趣味性方面的田徑教學,主動、積極調動起學生對于田徑學習的興趣。
第四,不少學生對于田徑學習缺少更改、正確的認知。由調查可知道,學生對于田徑的運動興趣和之前相比比較高,說明新課程的標準執(zhí)行之后對于教學改革效果慢慢突出,學生對于田徑學習的目的也有了較正確的認知,不只是由興趣、愛好出發(fā),更多所關心提自己的意志品質以及身體健康培養(yǎng)的情況。
2.2 諸暨市高級中學田徑場地、器材情況
五所學校都是標準的400m塑膠田徑場。調查的學校體育器材都比較齊全。體育設施與器材是實施體育教育的基礎,是保障體育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使用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是為體育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多媒體媒介,這也將是促進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從這里可以看出,體育教學改革是復雜、長期的,要不斷努力才能實現(xiàn)。
2.3 諸暨市高級中學體育教師專業(yè)素質情況
2.3.1 高中教師的基本情況
統(tǒng)計分析得知:
(1)高中體育教師男老師占多數(shù)(70%)。
(2)由年齡結構分析,75%是四十五周歲的年輕教師,可見高中體育教師以中青年為主。
(3)職稱方面,所占比例的大小依次是中學二級,中學一級,中學高級。
(4)教師的第一學歷本科占到87.7%,???2.3%。通過進修學習本科占到100%.從年齡結構來看30歲以下的年輕教師較少,年齡結構偏大,缺少活力,是目前諸暨市高級中學中比較突出的問題。
2.3.2 高中體育教師田徑運動理論與技術知識掌握情況
從問卷統(tǒng)計得出,諸暨市體育教師對于田徑運動理論、技術知識的掌握度比較高,其中掌握全面、基本掌握、掌握不全的分別占75%、23%、2%。
高中教師對于田徑教學理論、技術掌握度比較高,在田徑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科學運用示范教學、講解教學等來組織教學。
2.4 諸暨市高級中學田徑教學時數(shù)、主要教學內容的教授情況
2.4.1 高中教學時數(shù)情況
在體育教學高中大綱中,田徑是必修的,并且明確規(guī)定了學時為25個。學時是教學內容能完成的基礎。但我們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諸暨市高中實際的田徑教學時間不足,基本只有12個學時,少了幾乎一半。同時,中學田徑教學時數(shù)完成情況無法確保系統(tǒng)性開展田徑教學。通過問卷反饋看出,學生參加田徑學習的積極性不足、學樣的重視度不足等等,均是造成學時不足以及教學效率低的原因所在。
2.4.2 主要教學內容的教授情況
對于高中體育教學而言,田徑是重點的內容,包括投擲、跑步(短跑、耐力跑)等,均是人體基本活動,可用“量”來表示一個人的身體能力、素質。例如走與跑的距離、所用的時間;跳的遠度及高度等,類似于競技項目,但又有不同,學校體育主要是用田徑方法、文化內涵來教育學生,促進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學生對田徑各項目的認識只停留在表面,大部分學生對田徑課不感興趣,甚至害怕學習田徑。
(2)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未能體現(xiàn),田徑課考核評價方法已發(fā)生明顯改變,已基本采用新的課程標準來考核評價。
(3)諸暨市高級中學的田徑場地和器材配備情況都很理想,但是大多數(shù)學校都沒有充分利用體育資源,造成資源浪費,這個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的重視。
(4)諸暨市高級中學體育師資力量都很好,但是田徑專業(yè)教師的比例相對較少,女體育老師的比重也不合理,這對于青春發(fā)育期的中學生來說是不利的。部分教師不同程度的存在在運用教學方法上過于死板、教學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度力度不夠、對新課程標準不太適應等問題,在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的結合上有較大難度。
(5)在田徑教學并沒有全部完成大綱所規(guī)定的任務,高級中學完成不足1/2學時,根本無法保證系統(tǒng)教學按量的完成,田徑教學課及有關課外田徑活動的開展情況也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3.2 建議
(1)提高學生的田徑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運動中充分認識田徑運動的真正魅力與意義,提高學生對學習田徑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生體育的意識。
(2)優(yōu)化體育教師的結構,引進田徑專業(yè)的教師,改變男女教師的結構比例,多多引進女性體育教師,合理利用充足的體育設施與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田徑教學。
(3)學校要加強對田徑教學的重視,保證田徑教學的學時,積極開展田徑教學課堂教學與課外田徑活動。
(4)田徑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和地位,有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有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
參考文獻
[1] 李儒新,何志杰,周新華,等.趣味性田徑教學的理論分析及實驗研究——對中學田徑教學方法改革的探討[J].湘南學院學報,2004(4):99-103.
[2] 吳玉華,趙寶椿,樊明康.田徑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1(4):98-100.
[3] 姚欣,周軍.芻議田徑教學中教學效率提高的途徑——田徑教學中的負面效應與教學法的探討[J].安徽體育科技,2004(9):107-109.
[4] 劉春棟,尚慶聯(lián).發(fā)現(xiàn)法教學在高中田徑課中的運用[J].園丁之家,2001(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