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趕秋
兩宋之時,成都不僅“以名都樂國聞天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而且雖無花城之名卻早就有了花城之實。此前由杜甫擬就的詩意廣告“花重錦官城”,依然在起著不可低估的效應。
若論成都最多、最好、最著名的花,則非海棠莫屬。
北宋詞人、詩人、史學家宋祁,就是千古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的作者,嘉祐元年八月至三年(1056-1058)十月曾出任成都知府。去世之后,成都士民哭于其祠者達數(shù)千人之多。在蜀地期間,除了繼續(xù)修撰《新唐書》之外,宋祁還模仿晉人郭璞的《山海經(jīng)圖贊》寫了一部《益部方物略記》,以贊(四言詩)配圖加注的形式記錄了劍南地區(qū)的植物、藥物與動物,共65種。圖雖然已經(jīng)佚去,古雅的贊和注卻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其中“重葉海棠”條的注云:“蜀之海棠,誠為天下之奇艷”。
宋祁卸任,過了117年,敷文閣直學士范成大來知成都府,并代理“四川制置使”一職。當他見識了成都海棠的繁盛之后,甚至宣稱:“止為海棠,也合來西蜀”(劉克莊《后村先生大全集》引“范石湖詞云”)。這個“西蜀”,與前面的“蜀”一樣,指的還是成都。范成大的幕僚陸游,對成都海棠更是愛得發(fā)了狂。其《成都行》一詩即云:“成都海棠十萬株,繁華盛麗天下無?!边@毫不夸張,且與官方的口徑高度一致一一《太平寰宇記》載:“成都海棠樹尤多繁艷?!笨梢姵啥己L墓媸敲惶搨?。
但我并不準備細講成都海棠之盛麗,因為尚有兩朵奇葩,值得進行更多的梳理與關(guān)注。它們不單跟宋祁、范成大、陸游諸位聞人密切相關(guān),而且都享受過“國花”級別的待遇。
“蜀于天下居正西,而灌縣又蜀西重鎮(zhèn)。昔人謂:‘東方,物之始生;西方,物之成熟。此西山物產(chǎn)之蕃所以甲他郡也?!睎|方是日出的方向,所以象征物的初生;西方是日落的方向,所以象征物的成熟。光緒《灌縣鄉(xiāng)土志》借這個《史記》之前就已存在的觀念來說明西山物產(chǎn)比其他地方豐富的原因,今天沒必要拿現(xiàn)代科技去證真?zhèn)危恍杳靼走@樣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作為西山的一部分,位于灌縣(今都江堰市)西南的、大名鼎鼎的青城山確乎從來就是各類物產(chǎn)之淵藪。八大洞、三十六峰、七十二小洞、一百零八景無一不附麗著濃郁的人文氣息,更有多姿多彩、林林總總的物產(chǎn)點綴其間,于是又平添了若干的神秘與奇妙。
“茶圣”陸羽《茶經(jīng)》里的丈人山“散茶、末茶”,“紅杏尚書”宋祁《益部方物略記》里的“天師栗”“金星草”,范成大《書樊子南游西山二記后》里如錦蓋的“十丈牡丹”,諸如此類的青城山特產(chǎn),近人彭襲明《青城近記》、王文才《青城山志》均已有專章專節(jié)加以著錄、描述。且不去管它,我們單來表一表范成大、陸游所親眼目睹的紅梔子花和太平花。
在家閑居三年之后,陸游被任命為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通判。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初夏,他拖家?guī)Э谟晒枢l(xiāng)動身,向四川進發(fā)。一路上多看勤寫,到達夔州時,已完成了一部散發(fā)著墨香的六卷本《入蜀記》。乾道八年(1172)正月,陸游離開夔州,三月,抵達南漢(今陜西漢中),在四川宣撫使司王炎幕中任干辦公事兼檢法官,過了八個月的金戈鐵馬生活。十一月,將赴成都府安撫司任參議官。這是個沒有具體公務的“冷官”,讓時年48歲的他倍感報國無門,滿腹苦悶。
乾道九年(1173)正月,王炎高升而去。是歲之春,陸游還在代理蜀州通判的工作,夏季卻來到了樂山大佛腳下,當起了嘉州知州。翻過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的春天,他又重返蜀州任上,可到了冬季,又被調(diào)往榮州,于是乎攝知榮州事又成了他的職業(yè)。
在去榮州赴任之前,陸游取道青城,作了一次問道之旅。
此前,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陸游只從書卷里獲悉四川西南方有一座青城山,他曾自述:“余讀五岳之書,始知蜀之青城。”所謂五岳之書,疑即陸游《玉笈齋書事》詩所謂“西真五岳圖”,大概就是《洞玄靈寶五岳古本真形圖》之類的道教符圖。此時,他對青城山的了解尚超不過諸如“天下名山惟華山、茅山、青城山無僧寺”(《老學庵筆記》)、“上皆生芝草,可以避大兵大難,不但于中以合藥也。若有道者登之,則此山神必助之為福,藥必成”(葛洪《抱樸子》)之類的理性陳述。
直至淳熙元年仲冬時節(jié),陸游才第一次登上青城,對該山有了全方位的感性認識和人文關(guān)照:
“極山中之奇觀,乃稅駕乎云扃。挹瀑泉之甘寒,味芝術(shù)之芳馨。濯肺肝之塵土,凜毛骨其凄清。乃步空翠之間,而聽松風之聲?!?/p>
“睹一童子,衿佩青青。手持異花,六出其英。以為薝蔔則色丹,蓋莫得而強名。方就視而慨嘆,已絕馳而莫及。忽翹首而清嘯,猶舉袂而長揖。援修蔓而上騰,擘層壁而遽入。倏變滅于轉(zhuǎn)盼,久惝恍而佇立?!?/p>
“有老道士笑而語予:‘人皆可以得道,求諸己而有余。顧舍是而外慕,宜見欺于猿狙?!?/p>
“嗟予好學而昧道,有書而無師。雖粗遠于聲利,實未免乎喜奇。請書先生之言,用為終身之規(guī)。”(陸游《紅梔子華賦》)
就在這次登山途中,陸游接觸到了生命中第一位青城山道士。絕紗的是,猿狙變成一個青衣童子,手持一朵紅花,把好學喜奇的陸游引到了老道士的面前。老道士將玄之又玄的“道”喻作那朵異花,認為陸游追慕花的行為是“舍己外求”,最終不光會被一只猴子欺騙,還得不了道。一席話讓陸游感慨良多,他立時把道士視作自己的老師,更準備記取道士之言當終身的行為規(guī)范。
這朵紅花名叫紅梔子花,形似“薝蔔”(梵語campaka的音譯,義譯為郁金花。也有人說是梔子花),也是“花皆六出”,每朵花都有六片瓣,所不同的是薝蔔開的是白花,而此花之色卻是艷艷的紅。
談起紅梔子花的得名,卻與一代蜀主有關(guān)。
話說天下承平之時,五代十國之后蜀的后主孟昶喜歡蒔花弄草,常常親自過問苑囿的打理。有一天,從青城山上下來一位老者,外表像是位道士,自稱姓申名迅,要向孟昶進獻兩顆花種子,理由講得很直接:“知理苑圃,輒進名花,以助佳趣?!保ú軐W儉《蜀中廣記》)孟昶一高興,就賜給他五匹帛。申迅出宮來到街市上,把這些帛送給了窮人,自己也迅速消失,不知所蹤,頗有點像陸游賦中那位“倏變滅于轉(zhuǎn)盼”的道童。見此異士,孟昶覺得此花種定非凡品,就立馬下令把它們種在了御花園內(nèi)。
第二年,種子已經(jīng)長成小樹,枝葉婆娑,像極了梔子樹。待到花開的辰光,一陣陣如梅的清香便撲鼻襲人而來,更為難得的是花瓣“爛紅六出”,燦若云霞,而且種子大,還可以加工成染料,正所謂:“結(jié)實甚大,用以染素則成赭紅?!保ㄖ靽潯队看毙∑贰罚┟详品浅O矚g,一會兒叫畫工把這花繪在團扇之上,一會兒又“繡入衣服”,甚至“以熟帛、絹素、鵝毛制作首飾”(耿煥《野人閑話》),大約也是要做成六出之形。這些待遇,不就是“國花”才能擁有的嗎?
最終,因其模樣酷似紅色的梔子花,孟昶遂為它取名為“紅梔子花”。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事件的主人公是后蜀的開國皇帝孟知祥。紅梔子花綻放之時,他曾“召百官于芳林園賞之”(彭大翼《山堂肆考》),照樣是十足的“國花”派頭。
淳熙二年(1175),剛過知天命之歲的陸游在榮州呆了70天后,“被命參成都戎幕而去”,成了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范成大的幕僚。陸游呼范成大為“范至能”,范成大呼陸游為“陸務觀”,二人以字相稱,以賓主相唱酬,一時傳為佳話。
淳熙四年(1177),范成大被宋孝宗召還京師,五月二十九日由合江亭起錨,陸游一直將他送到了眉州。然后,范成大獨自去了都江堰和青城山,而他上青城的緣由竟然是為了驅(qū)瘟禳疫。這年春天,范成大在成都少城大病一場,幾乎死去,“僅得更生,因來名山禳祭”。
范成大“自丈人觀西登山,五里至上清官。在最高峰之頂,以板閣插石作堂殿。下視丈人峰,直堵墻耳。岷山數(shù)百峰悉在欄檻下,如翠浪起伏,勢皆東傾。一軒正對大面山,一上六十里,有夷坦,日芙蓉平,道人于彼種芎?!梗袩舫鏊纳?,以千百數(shù),謂之‘圣燈。圣燈所至,多有說者,不能堅決?;蛟乒湃怂氐に幹?,或謂草木之靈者有光,或又以謂龍神山鬼所作,其深信者則以為仙圣之所設(shè)化也?!保ǚ冻纱蟆秴谴洝罚┤绱丝磥恚喑巧讲坏侵袊剑彩侨碎g仙山,更是草藥輻輳之山。來此禳祭,正適其宜。
“翠浪起伏,勢皆東傾”一喻,又見陸游《登上清小閣》詩句“山如翠浪盡東傾”、《將之榮州取道青城》詩句“倚天山作海濤傾”,陸和范是上下級,不知誰抄誰。興許是范氏讀了陸詩,記憶深刻,作文時便信手拈來用了。抑或?qū)η喑巧接兄嗨频挠∠?,才得出了相同的觀感,亦未可知。
除了走同一條路登山,用同一種審美觀山,還有山上的花,也是范成大和陸游所共同看過、寫過的,例如“繁而不艷,是異眾芳”(宋祁《瑞圣花贊》)的太平花。
此花,蜀人謂之“豐瑞花”,后被宋仁宗賜名為“太平瑞圣花”,簡稱“太平花”。
關(guān)于此名的由來和性狀,曹學儉《蜀中廣記》有比較全面的撮述,不妨引錄如次:
《青城志》云:宋仁宗踐阼之六年,縣奏上清官庭木生異花,錫名曰“太平瑞圣”。
宋祁《方物略》載:“瑞圣花,出青城山中,干不條,高者乃尋丈。花率秋開,四出,與桃花類,然數(shù)十跗共為一花,繁密若綴,先后相繼而開,九閱月未萎也。蜀人號‘豐瑞花,故程相國琳為益州年,繪圖以聞,更號‘瑞圣。然有數(shù)種,其小者號‘寶仙,淺紅者為‘醉太平,白者名‘玉真。成都人競移蒔囿中,以為尤玩云。贊日:眾跗聚英,爛若一房。有守繪圖,厥名乃章。繁而不艷,是異眾芳?!?/p>
范成大詩:“雪外捫參嶺,煙中濯錦洲。密攢文杏蘗,高結(jié)彩云球。百世嘉名重,三登瑞氣浮。挽春同住夏,看到火西流?!边@首詩的題目就叫《太平瑞圣花》。
按照宋祁的記錄,太平花樹的枝干一般不長,但個別高的,卻在八尺到一丈之間。它的花全在秋天開放,瓣有四片,像桃花,所不同的是常有數(shù)十朵連綴在一起,先后相繼而開,直到來年春季,仍不會凋落。其品種較多,小的名為“寶仙”,淺紅的是“醉太平”,白的是“玉真”。曾經(jīng)風靡一時,令成都人為之癲狂。他們爭先恐后地把它移植到自己的花園里,視為珍玩之物。
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十一月癸卯,益州獻異花,似桃四出,上異之,日為‘太平瑞圣花?!保ㄍ鯌搿队窈!罚└鶕?jù)《益部方物略記》《輿地紀勝》等文獻的說法,所謂益州獻異花,貌似只是由成都知府程琳獻上太平花的圖卷,然后讓仁宗看圖賜名而已。
為何有此一舉呢?
原來,青城山上清宮有一株豐瑞花,“不開六十余年矣?!保ɡ顮c《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說來也怪,到了天圣六年的冬天,它突然怒放繁花,人們都覺得是祥瑞之兆,就上報益州,益州又奏報朝廷。最后,經(jīng)皇帝賜名,民間的豐瑞花搖身一變成了“太平瑞圣”之奇葩,象征國運,堪稱“國花”。
后來,陸游有一首《太平花》,作于烈士暮年。其詩云:“扶床踉路出京華,頭白車書未一家。宵旰至今勞圣主,淚痕空對太平花?!鼻榫w明顯很低落,只是在他的自注中還能重溫到些許前朝的繁華:“花出劍南,似桃四出,千百包駢萃成朵。天圣中,獻至京師,仁宗賜名‘太平花?!保懹巍秳δ显姼濉罚?/p>
后來的后來,太平瑞圣花和紅梔子花都從青城山中絕種消失了。忻幸的是,經(jīng)過千年輾轉(zhuǎn),太平花終于2017年5月23日從北京故宮移植回到了它的故鄉(xiāng),在青城山下、離堆公園里再度綻露它異于眾芳的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