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鵬豪
【關鍵詞】 小學;體育教學;重要性;興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189—01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階段教育也不斷響起對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的號召,一直徘徊在邊緣化的體育教學逐漸成為眾人聚焦的重點。小學體育不僅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樣也能鍛煉其心志品性。本文針對目前的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定的建議,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小學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產生興趣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孩子對一件事物產生興趣和養(yǎng)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階段,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對體育產生興趣是極為重要的,而教師則是在培養(yǎng)其對體育產生興趣的重要一環(huán),因此學校應保證給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場地開展體育運動,教師也應擺脫固有的陳舊教學模式,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及技巧去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二、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小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1.制定教學目標的前提是結合實際情況
小學生普遍有著活潑好動的特點,對于體育課的理論知識教授往往是不愿靜下來聽,只愿意參與體育課上的運動項目,不規(guī)范的運動方式容易造成傷害和后續(xù)的不良習慣養(yǎng)成,這給體育教學帶來了不小的困難。因此,教師應針對在體育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合理的調動能夠使用的器材和課堂媒體等工具,對教材正確的透析選擇,明確教學目標,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教學內容并實施,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一直是新課改所強調的,讓學生愿意自發(fā)的學習首要的是激發(fā)他們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思考學習獲取到的知識往往是最牢固的,在不斷的糾正下形成客觀正確的知識體系。這樣容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學習自信,以促進實現教學目標高質量完成。
2.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強調情感教學
小學生正處于純潔天真的年齡階段,情感大多數都不成熟,獨立思考和分析判斷的能力尚且不具備,但有著成人難以媲美的好奇心。對于很多事物他們都未曾見過因此新鮮感會促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想要去接觸。因此激發(fā)他們對某種體育活動的興趣想要愿意在某個方面鍛煉,促使其自主在除了課堂以外的其余時間里自行鍛煉學習,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他們所感興趣的事情,注意力也會相當的持久,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是當對運動的新鮮感一旦丟失則會很快拋之腦后。調動積極的因素而盡可能的避免負面產生,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重視情感教學,情感的互動性是人類社交必不可少的,學生和教師以及學生和學生間的頻繁互動,也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教師可以在不斷的交流中獲悉學生的興趣愛好并適時地鼓勵對方在某項體育活動上有一定的追求,學生也能在不斷調整和吸取意見過程中得到合適的建議和意見,不斷地糾正和鼓勵可促使學生能有條不紊的提高自己,也使體育教學提高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huán)。
3.拓展豐富的教學形式
在盲目枯燥的填鴨式教學中,會發(fā)現照本宣科前期省事后期卻狀況頻發(fā),教學收效低下。因此,鼓勵教師在教學上應積極拓展出更多的教學形式,多尋找出令小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改變體育運動在小學生眼里固有的印象。學??梢栽鲈O大多數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以投票的形式和票選喜歡的體育明星和賽事運動的方式進行參考。同樣的運動項目在一成不變中也可以尋求“萬變”,運動的多變性能激發(fā)學生對運動的學習興趣和不斷探索的心理。比如,避免在跑步該項目中一味以單一跑步訓練耐力和過分機械化的反復訓練一個固定項目使學生對跑步的興趣衰退。教師應活用其他的內容增添在跑步項目中以增強其趣味性,通過蹲著起跑、坐著起跑、背向起跑以及急停等方式讓學生不斷地嘗試看似“不合理”的運動發(fā)現體育的趣味之處,這對學生活動參與積極性以及緊急反應能力的提升都有所幫助。在體育教學器材充足的條件下可以設計出更多的玩法,這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地實踐探索。
4.學生自主參與性需要教師加強語言引導
大多數小學生對體育知識的認知還處于懵懂的階段,小學教師應關注到學生的這一特點,以小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講解體育知識。比如,在講解體育運動的時候,可從某個家喻戶曉的體育明星作為延伸,再逐步講解某個體育運動的特性等,并適時地拋出一些問題讓學生競答,答題競技的樂趣和答題思考的過程中學生也能獲取相關的體育知識。教師應鼓勵學生踴躍的作答,并給予言語上的鼓勵和贊揚,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得到了高度贊同能收獲學習滿足感,也就更大地鼓舞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程度調動了學習的自主參與性。
總而言之,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當將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擺在第一位,讓學生能夠自主參與教學投入運動,這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應當掌握該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特征,更好地結合教學運動,促使體育教學不斷改進,質量不斷提高。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