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艷 魏晚霞 袁 媛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腫瘤科,南昌市 330006)
宮頸癌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婦科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宮頸癌的發(fā)病年齡主要集中在30~34歲,威脅著女性的心理和身體健康[1]。早期宮頸癌患者多采取手術治療,對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輕宮頸癌患者,早期可予以宮頸錐形切除術或者根治性宮頸切除術治療,其余則多予以全子宮切除術。尿潴留在宮頸癌術后的發(fā)生率約為10%~20%。宮頸癌患者術后尿潴留發(fā)生原因主要為宮頸癌根治術中宮旁組織切除范圍較大,出現(xiàn)副交感神經(jīng)部分損害,引發(fā)患者術后膀胱麻痹,進而導致術后尿潴留。目前宮頸癌患者術后尿潴留的處理方法主要是縮小手術范圍,術中減少對神經(jīng)的損害,進而減少術后尿潴留的發(fā)生,但存在一定局限性,且尚存在一定爭議。為了探究預見性護理對于宮頸癌術后尿潴留的干預效果,本研究選擇68例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的患者,以常規(guī)護理為對照,具體分析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的預見性護理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68例,按照奇偶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34例。試驗組年齡32~48(41.22±5.73)歲,對照組年齡34~47(39.36±3.0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排除標準 參考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發(fā)布的《宮頸癌診療規(guī)范(2018年版)》中對宮頸癌診斷的相關要求,結合患者CT、B超和宮頸病理活檢等檢查結果進行診斷。納入標準:(1)自愿參與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2)符合宮頸癌臨床診斷標準并行腹腔鏡根治術。排除標準:(1)有盆腔手術史;(2)有泌尿系統(tǒng)功能性疾病、肝腎功能不全以及血栓性疾??;(3)溝通障礙或有精神疾??;(4)術前膀胱功能異常。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取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常規(guī)護理,包括監(jiān)測生命體征,護理人員與患者積極溝通,舒緩患者緊張情緒并指導其配合醫(yī)師的有關操作,確保手術順利進行。術后告知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并嚴格控制飲食,以配合治療。
1.3.2 試驗組 預見性護理方法具體如下。(1)術前護理:①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結合患者文化程度、情緒狀態(tài)等為其展開心理護理。主要疏導患者因疾病產生的焦慮情緒,排解負面心理壓力,給予其對抗疾病的信心并鼓勵其積極樂觀地面對疾病。②開展膀胱功能訓練。術前2~3 d,指導患者進行膀胱功能訓練[2]。護理人員指導家屬為患者開展按摩護理。在施行手術置尿管前,需要向患者詳細地講解注意事項,病情穩(wěn)定的患者可每日飲水1 500~2 000 mL,飲水時應遵守平均、多次的飲水原則,促使患者的每日飲水量達到要求,增加排尿量,并實現(xiàn)沖洗尿路的目的。保持尿管長時間處于通暢狀態(tài),以免出現(xiàn)尿液返流現(xiàn)象?;颊邞捎醚雠P位,并雙腿外展,防止患者在床上活動時,其尿管在尿道中來回移動,致使出現(xiàn)細菌逆行性感染現(xiàn)象,從而減少尿路感染的發(fā)生率。(2)術中護理:做好患者的術中護理配合,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等。(3)術后護理:①做好術后會陰部護理工作、開展術后鍛煉。護理人員定期對患者會陰部進行清潔和消毒,減少會陰部細菌滋生。同時囑咐患者多喝水,避免發(fā)生尿路感染。安排患者進行腹肌訓練等,避免因腹壓減小而影響排尿功能。②術后拔出尿管。在拔出尿管前,護理人員予以患者膀胱灌注,并幫助其進入蹲姿,緩慢拔出尿管后排出灌注液體[3]。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效果、尿管留置時間、殘余尿量情況、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的發(fā)生率,同時用調查問卷方式收集患者對兩種護理滿意度的評價,并進行分析比較?;颊咝g后療效的判斷標準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1)顯效:拔管后能自行排尿,即排尿功能順暢;(2)有效:拔管后不能自行排尿,需要護理人員輔助后順利排尿;(3)無效:拔管后不能自行排尿,護理人員輔助后仍排尿不順[4]。患者術后護理療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護理效果比較 試驗組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275,P=0.012)。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療效比較 [n(%)]
2.2 尿潴留、尿路感染的發(fā)生率比較 試驗組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尿潴留、尿路感染發(fā)生率比較 [n(%)]
2.3 尿管留置時間、殘余尿量、護理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尿管留置時間、殘余尿量短/少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尿管留置時間、殘余尿量、護理滿意度比較
隨著醫(yī)療科技的發(fā)展,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廣泛被臨床醫(yī)生應用,但該手術切除范圍較廣,術后并發(fā)癥較多,且存在惡性腫瘤患者對疾病恐慌、對疾病認知匱乏的情況,因此,臨床護理干預尤為重要[5]。本研究中,醫(yī)院采用妥善、有效的護理方式,提高了護理質量,增加患者滿意度,同時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宮頸癌是臨床常見疾病,對女性的身心健康產生嚴重的威脅[6]。宮頸癌發(fā)病率較高,臨床上多采用全子宮切除及淋巴結清掃的方式治療,術后患者尿管留置時間較長,尿潴留是手術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隨著腹腔鏡手術的發(fā)展與技術的日益成熟,其在國內外被廣泛應用于治療宮頸癌,但該手術的并發(fā)癥尿潴留依然影響著患者健康。尿潴留的發(fā)生主要與手術過程中的神經(jīng)損傷、韌帶切除、宮旁組織損傷及尿路感染有關,本研究試驗組患者術后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而尿潴留、尿路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尿管留置時間、殘余尿量短/少于對照組(P<0.05)。說明有效的尿潴留預防措施可以縮短尿管留置時間、減少殘余尿量、降低尿路感染的發(fā)生率[7]。針對術后尿潴留的情況,我科開展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預見性護理的臨床觀察。首先,我科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宮頸癌專業(yè)知識,了解宮頸癌患者心理活動,同時學習和練習如何陪同患者進行宮頸癌術前、術后的多種訓練,為開展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的預見性護理的臨床觀察研究做好充足準備。術前予以患者有意識的膀胱功能訓練,可以避免患者膀胱肌肉的萎縮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通過膀胱功能訓練,提升患者的尿道括約肌協(xié)調性,進而改善其膀胱以及排尿功能,改善患者的尿潴留情況,從而降低患者的痛苦,提升護理質量[8-9]。
綜上所述,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的預見性護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尿潴留發(fā)生率、尿路感染發(fā)生率,明顯縮短尿管留置時間、減少殘余尿量,促進患者術后恢復,護理效果顯著。通過預見性護理方式,減輕了患者痛苦且提高了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護理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