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維
初中校園足球活動開展,足球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不只是給孩子一個健康的體魄為唯一的目標,更是培養(yǎng)孩子完整的、健全的人格的最佳途徑,而且是越早越好。
一、校園足球訓練,培養(yǎng)孩子處理遭遇挫折的能力
足球訓練,絕對是培養(yǎng)孩子吃苦精神最佳途徑之一。吃苦,不僅僅是身體的吃苦,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而足球運動是最考驗人的這一點,足球運動技能的學習,是依靠不斷的“重復”,反復的技能練習,孩子們一遍又一遍的重復枯燥的動作,經歷過多次失敗的挫折,才能掌握技能,在處理這種失敗的歷程中,孩子已經成長。能夠完成這種枯燥訓練的孩子,將來步入社會,肯定比別人更為踏實,因為,他早已經歷過了。
二、校園足球比賽,鍛煉孩子真實的“生存法則”
綠茵場上,就是一個微觀的人生,不通過努力,不可能獲取好的比賽成績,而經過努力也不一定就能得到好的成績,更加不是每一場比賽,都有絕對的“公平”。一場比賽,裁判具有第一權利,孩子們或許有抱怨、有忍耐,但是也不能在教練做出決定前有任何不滿的過激行為,要為接下來的比賽著想,這種經歷下,鍛煉孩子對成功欲望的煎熬,培養(yǎng)孩子善于控制情緒的能力。
足球比賽教會孩子們與人相處的能力,教會孩子們團結進取的精神。在足球比賽的過程中,孩子們協(xié)調發(fā)揮,才能具備更強大的團隊精神。團隊協(xié)作的過程匯總個,教會孩子們用積極的方式,避免身心的挫折,也教會了孩子們的自我約束,學會幫助他人,才能幫助自己。
三、校園足球活動開展,增強孩子進取的自信
一個充滿自信心的孩子,處世樂觀進取,做事主動積極,勇于嘗試,樂于面對挑戰(zhàn);一個孩子如果缺乏自信心,那么,他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態(tài)度,往往是退縮、畏怯、悲觀、被動,不善與人交際,不敢嘗試新鮮事物,凡事依賴、猶豫不決。自信心對學生的心智成長和人格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實踐表明,運動技能優(yōu)秀的孩子,其自信及領導力也優(yōu)于同齡人。
校園足球是一個綜合性的足球活動方式,涵蓋足球游戲、足球訓練、足球比賽、足球文化建設等等,以學校為范圍,以足球為媒介而產生的足球活動方式。通過組織足球游戲的開展,組織者在游戲項目的講解,游戲規(guī)則的制定,游戲過程的實施,成功組織足球游戲,從而找到心靈的安定感。以這種心理安定感為基礎,在同齡孩子當中能夠具有優(yōu)勢,能始終擔當領導的角色。領導角色大部分來自于自信感,在孩子們的世界里領導的角色也會同時帶來心理上的自信感和成就感及滿足感。充滿自信的孩子也會以積極肯定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
在足球訓練中,磨礪學生的心智同樣具有積極的作用,學會如何面對困難,積極探索找到戰(zhàn)勝困難的方法,確立足球訓練的目標,通過自身的努力堅定自己的意志去實現(xiàn)這個目標。成功,需要確立一個清晰的目標,圍繞著這個目標去努力。而孩子的自信,是達成目標最堅實的基石。
四、培養(yǎng)孩子運動習慣養(yǎng)成的誤區(qū)
在運動項目的選擇上,家長的意愿讓孩子接受訓練,訓練的質量肯定不會高。對于孩子的業(yè)余運動愛好而言,自己感興趣才是他能夠堅持的主要原因,畢竟在目前環(huán)境下,體育運動有自己的殘酷性,并不是隨便玩玩就可以堅持下來的。
小學階段的孩子是不定性的。孩子的“三分鐘熱度”也困擾著體育工作者,所以為了孩子們能夠維持興趣,訓練的量和頻率都要進行科學的安排。有的項目并不是每天都需要訓練,更不是都必須要進行大量的集中訓練,不能過早的發(fā)掘孩子的運動潛力,導致未來運動潛力枯竭。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