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美美
小組合作班級管理模式能更廣泛、有效地達成 “人人是主角”的理想目標,但是實際操作中仍普遍存在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導致管理效果事倍功半,甚至與初衷背道而馳。
一、割裂系統(tǒng)生態(tài)環(huán)境,組織管理有形無神
(一)科任教師協(xié)調一致“用”小組
任教同一班級的教師們,有的用小組,有的卻心中無小組。即使科任教師都在“使用小組”,卻存在各自為政的現(xiàn)象。學生在“多頭領導”之下,小組合作難深入。因此班級管理應以班主任為核心,各科任教師共同協(xié)商,統(tǒng)一編排小組、制定基本活動規(guī)則。也就是說無論從哪個學科的角度,一個學生所屬的小組都是唯一的,從而為學生搭建一個相對穩(wěn)定、深入合作的平臺。
(二)校園生活方方面面“透”小組
有些教師誤以為“小組合作”只是在學習方面互幫互助,忽視了校園生活除了學習還有衛(wèi)生、勞動、出操等等其他方面內容。因而造成了課上“小組共贏”,課下“單打獨斗”的情況。其實,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滲透進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提升意識家長認同“贊”小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成長環(huán)境,因此,教師不僅要關注班級內的小生態(tài)圈,也要關注“家校”大生態(tài)圈。
首先,用好家校溝通的主陣地——家長會。面向全班家長闡釋“小組合作”的目標理念、對孩子們成長的重要意義等,讓家長了解班級管理實操辦法、評價細則以及明晰需要家長與學校配合的方面。
其次,在處理班級日常事務的過程中,提升家長意識。比如在處理同桌矛盾時,要讓家長明白,孩子在學校不單是學習知識,也在學習將來適應社會的能力,包容、理解、贏得同伴的尊重和信任、組織管理領導的能力都是在小處磨練出來的。這樣,逐步深化家長對于小組合作班級管理理念的認知,促使家校雙方達成共識。
此外,要建設小組合作班級管理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班主任還要注意修煉自身的人格魅力,提升自身組織協(xié)調能力、處理新問題的能力、洞察學生的能力等,協(xié)調各種教育力量,促成合力。
二、過多考慮 “成績”因素,小組編排偏頗低效
作為班主任,要用慧眼去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也關注到每個同學的需求,在對小組成員編排進行調整時,不僅要考慮學習成績,還要關注性格特點,人際溝通能力、組織管理水平、心理素質等。比如,我所任教班級中,父母管教甚嚴的完美主義者——學習委員小怡與成績中等偏下、但組織能力強、人脈關系廣的小單在同一小組,一個學期下來,兩人都彼此欣賞,互相學習,成了好朋友。班主任作為集體價值觀的引導者和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孩子們用“欣賞”地眼光看別人,這樣不僅會贏得和諧的人際關系,還會不知不覺地學到別人的優(yōu)點。
三、教師忽視主導責任,小組長無助“腹背受壓”
常??吹接械陌嗉墸〗M工作出了點差錯,小組長就成為 “頭號替罪羊”;組員犯了錯,“罪狀”就要算小組長一份,問責其管理不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指導和培訓,小組長們工作能力無從提升、積極性倍受打擊,而且組內成員推諉抱怨、關系緊張,班級風氣惡性循環(huán)。
小組合作班級管理模式倡導學生的“主體性”——行動的動機是自覺的,過程是自主的,結果是獨創(chuàng)的。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意味著,班主任可以推卸“主導”的責任,而且要“導”得更用心,更智慧。
首先,要給予小組長管理工作方法的指導和培訓,每月定期組織小組長開展工作座談會,針對具體問題分享成功經驗,提出困惑,集思廣益嘗試解決。
其次,要有“去中心化”思維——每個人是自已的第一責任人,而非“小組長”。
另外,班主任要著意營造“共容心理”氛圍,學生“心理相容”是指一個班級的成員心理協(xié)調一致,是班級成員之間內在情感相互承認并接納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心理相容,可以增強學生的安全感、歸屬感、寬容度、同理心。
四、坐失小組教育良機,德育仍靠炒“大鍋飯”
在小組合作班級管理中,有些班主任對小組的“使用”只限于常規(guī)事物的管理,以學習、紀律方面為主。卻忽視了處理小組對于“德育”的重大價值。有針對性地解決小組內矛盾問題,才能把握“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最佳德育切入點和契機。
理想的班級不是一群人管著另一群人,而是像一場人人都有思考力、決策權的精彩足球賽;一個各自芬芳,又同生共長的智慧生態(tài)園。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