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方
跟火山相關(guān)的詞除了山崩地裂、毀滅一切,就是寸草不生、荒蕪寂靜,它跟鳥語花香、草木蔥郁似乎完全聯(lián)系不上。但是在東北林海深處,卻有這樣一處因火山噴發(fā)而成的桃源仙境。它就是位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境內(nèi)的火山口森林公園。
火山口森林公園地處寧古市偏僻的深山老林中,距離鏡泊湖50公里,它和風(fēng)光旖旎的鏡泊湖區(qū)同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當(dāng)?shù)厝税堰@個景區(qū)叫“地下森林”,這個名稱似乎更能彰顯它的奇特和神秘,因為,在這里,僅憑雙腳就能體會上天入地的跌宕。
沿著植物掩蓋的木頭棧道蜿蜒向前,即可見高大入云的喬木,紅松、落葉松、紫椴、水曲柳和黃菠蘿。名貴樹種漫山遍野,隨處可見,有些樹因為過于高大而被風(fēng)吹斷或者被雷擊中,靜靜地橫躺在路邊無人問津。因為運輸不便,這些樹木很少被運出山,只有鳥兒吵鬧著停在粗大的樹干上啄食小蟲,還有松鼠在樹枝間蹦跳進出,這種奢侈的荒蕪,實屬罕見。
越到山頂,風(fēng)越大,過耳處是形狀各異的葉子拍出同一節(jié)奏的“嘩啦啦”聲。就在這時候奇觀出現(xiàn)了:棧道下面的茫茫林海呈現(xiàn)出一個巨大的深坑,像一枚嵌入地下的大綠碗,碗沿和碗壁都被毛茸茸的植被覆蓋,綠色一直延伸到深不見底的碗底。說它是綠巨人用拳頭砸出來的窩也行,總之,給人感覺既震撼又不可思議。
放眼望去,這樣的巨碗有好幾只,大小不等地排列在目所能及的莽原上。
這巨碗就是一萬年前的火山口,隨著棧道高低不平的行進,巨碗陸續(xù)呈現(xiàn)。一萬年前這里火山活躍,經(jīng)過數(shù)次噴發(fā),灼燙黏稠的巖漿把四面八方夷為平地,巖漿凝固后,在這一帶形成了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嶺。
巖漿帶著植物所需要的礦物質(zhì)和養(yǎng)分,經(jīng)過風(fēng)化形成粉末,和火山灰等物質(zhì)一起變?yōu)榉饰值耐寥?,慢慢地,風(fēng)帶著遠方的種子飄然而至,鳥兒帶著他鄉(xiāng)的生靈跋涉而來,深林密草編織出大自然的寬厚溫暖,荒涼的火山漸漸成了植物和動物的桃源仙境。
火山噴發(fā)的巖漿堵塞了牡丹江河道,形成了浩瀚的堰塞湖——鏡泊湖,鏡泊湖景區(qū)綿延1200多平方公里的旖旎風(fēng)景,都是這十個火山口一萬年前的杰作。據(jù)統(tǒng)計,中國境內(nèi)有八百多個火山口,但是形成如此大規(guī)模茂密森林景區(qū)的,卻只有這座位于長白山余脈的寧古地下森林。
在景區(qū)內(nèi)開放給游人參觀的,只有四個火山口,也就是說,有四只綠色大碗可供上下里外巡游。這四個大碗里,最大的那個碗口直徑有470米,深150米,順著棧道慢慢往下走,就從碗沿走進碗底了。
地下森林的真正雄奇,都在谷底。
即便是艷陽高照,谷底也有一種涼涼的幽暗,腳下的枯葉變成潮濕的苔蘚,苔蘚比平時看到的要長,綠茸茸綿延如毯,一看就是經(jīng)年少見陽光所致。行走其間,完全感覺不到這是一萬年前的火山噴發(fā)處,當(dāng)年的暴烈灼燙,變成此刻的沉郁寂靜,周圍是蔽日的喬木和低矮的灌木,間或能看見光滑的峭壁向上延伸。
在大碗底部能看見形色各異的熔巖洞?;鹕絿姲l(fā)時,表層巖漿遇空氣冷卻后凝固,內(nèi)部巖漿依然在奔流,熱烈的巖漿奔流走后,會留下一些空洞,這些空洞四通八達、出人意料。在最大的那只碗底,還有一條熔巖洞跟隔壁的大碗相連。
這是個既年輕又古老的景區(qū),說它年輕,是因為它的神奇還遠遠沒有被外界認知。從一些熔洞的名字能看出它們被發(fā)現(xiàn)的年代:地下迷宮、威虎廳、抗聯(lián)密營熔洞……這些洞穴里藏著的秘密,有待世人探索和挖掘。說它古老,它形成了上萬年,滿懷滄桑和秘密,看盡了人世悲歡。
地下森林美景
這些熔洞的形狀和長度都充滿了任性和隨意。有的洞寬窄均勻,出口和入口明確;有的洞曲折悠長,岔路遍布;還有的洞是塌陷后形成的,只有一個突兀、巨大的洞口暴露給世人,里面幽暗莫測。
有一個冰洞,洞口呈十幾米寬的半月形,像一個半張的大嘴,又像一個半圓的穹頂,穹頂下是一泓暗綠色的湖水,洞深處的湖面上,碎冰蕩漾。這個洞里常年極寒,滴水成冰,即便盛夏,近在咫尺的艷陽也不能融化洞里的碎冰,讓人想起武俠小說里那些隱世高人練功的千年寒洞。
還有一個洞叫霧洞,洞里常年潮濕,水汽充足,站在黑暗的洞里向外看,洞口處一片翠林掩映,在翠林中,一道彩虹閃現(xiàn)其中,就像一個仙境出現(xiàn)在彼岸。
在古代小說里,洞中遇仙往往是一個常見主題,洞穴承載著改變命運的重任。魏晉小說里這類故事最多,著名的當(dāng)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主人公穿過一個隱蔽而狹窄的山洞,竟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人人平等、共享喜樂的理想社會。在這些小說里,幸運的人總是能從一個洞穴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相比天上的仙境,洞穴離人所居之地不遠,僅憑腳力就能到達,在山野漫步或者放羊時,突然發(fā)現(xiàn)美好人生的入口,還有比這更讓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向往的嗎?
不過,地下森林里的熔洞,并不全是滿懷善意,就像《西游記》里妖精藏身的洞穴,有的怪石嶙峋,有的陰森可怖。說不定吳承恩來過這個地下森林,這些千奇百怪的洞穴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給他帶來了復(fù)雜感受,也帶來了跳躍的靈感,所以才寫出了《西游記》里那么多精彩的洞穴。
高遠處雄奇,低矮處神秘,明亮處輝煌,幽暗處澎湃。
鐵打的山河,流水的游客。如果說有造物主,這個地下森林就是他“寫給”游客們的懸疑小說,高遠處雄奇,低矮處神秘,明亮處輝煌,幽暗處澎湃,在最不可思議處,給出最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