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華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歸納為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其中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是學生的關鍵能力,文化意識是價值取向,思維品質是必備品格(教育部2018)。而只有落實為課堂教學實踐,才可能真正成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魯子問2016)。初中英語教學不僅要重視英語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點,還要關注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視角為教育視角,突破傳統(tǒng)的知識講授模式,走進學生的生活和內心,為其提供適合的教育。教師只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實現(xiàn)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統(tǒng)一,才能使教材與本校教學實踐、學生特點有機結合,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應滲透育人理念,做到知識傳授與育人工作兩不誤,既為學生打下堅實的知識技能基礎,又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不斷提升。教師應開發(fā)以學生為主的英語課程資源,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將生活經驗融入學習過程;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yōu)橹R的構建者,從而激發(fā)其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還應重視對學生的調查研究和其對教學活動的反饋,發(fā)揮學生特長,凝聚集體的教育合力。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適當補充或刪減教材內容,以強化能力訓練的形式突出重難點,淡化知識點講解,增加學生操練所學內容的時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任務活動。
如在江蘇譯林版牛津《英語》九年級(上)Unit 4 Growing up Integrated skills 的教學過程中,設計以下任務:
任務一:
在聽Anne Frank and World WarⅡ的故事簡介前,教師鼓勵學生閱讀文本,尋找key words 并進行猜詞、填詞。
任務二:
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核對正誤,聽后進一步理解整個文本,教師通過對學生聽前、聽中和聽后的閱讀技巧指導,幫助學生對文本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看等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任務三:
教師以圖片和視頻形式輔助學生對“二戰(zhàn)”期間少年兒童的凄慘生活進行了解,提問學生:
Boys and girls,after we heard the story,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orld WarⅡ? What should we do?Would you please talk about World WarⅡwith your classmates by using the phases we have learnt?
屏幕上呈現(xiàn)文本中要學習的短語(break out,lose one’s life,a record of that time,become a symbol of the victory of the human spirit.),幫助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運用所學知識自由發(fā)表見解,促進語言輸入向語言輸出的轉化。指導學生在交流過程中聽取其他同學的意見,合理地補充、修正自己的觀點。用英語表達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傷害,有助于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任務四:
學生認識到戰(zhàn)爭的危害后,教師讓學生進一步運用所學知識描述理想的生活,表達自己對幸福生活的理解。
Would you please describe your ideal life?Please discuss in groups and write down some key words on the paper and then I will ask four of you to share your opinions with others.Please be quick!
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既完成了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又在活動中學會了如何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既鞏固了知識,又升華了情感。
任務五:
各小組派一名代表接受“記者”采訪,“記者”既可以由教師擔任,又可以由學生擔任。
最后,教師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推舉出組內表現(xiàn)最好的學生。學生先討論達成一致意見,寫下發(fā)言內容的關鍵詞,再派代表在全班同學面前闡述理由。
這樣的任務設計,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以上五個任務設計由易到難,鼓勵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知識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將課堂教學一步步推向高潮,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依據(jù)實際教學的需要,適時地將教材中的知識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利用圖片、音像、報刊文摘、個人生活經歷等,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使其在聽、說、讀、寫、看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交流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傳遞自己喜歡的、真實的信息,學以致用,讓學生認識到生活與學習是緊密相關的。
在上文教學設計中的“任務四”環(huán)節(jié),教師以“Although we live in the peace,some children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still live in fear of their lives.”引導學生描述理想的生活,這一任務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進行了恰當?shù)慕Y合,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又如,在牛津譯林版《英語》九年級(上)Unit 3 Teenage problems 的Welcome to the unit 的教學中,教師呈現(xiàn)圖片并提問學生:
Do you know who he is and why he feels so sleepy?
接著介紹:
He was once my student in 2015. Do you want know more about him? He used to be a top student.He worked hard at his lessons and often got good grades at school,but unluckily,during last summer holiday he became crazy about playing computer games. Now he often feels sleepy in class and has fallen behind others. He has a serious problem.Everybody has problems that worry them. I have a problem,too. I am getting fat and my old clothes have become too small to fit me. 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Work in pairs. Take turns to share your problems and give suggestions.
用學生的經歷和自己的感觸給學生作示范,引導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生活中的遭遇,鼓勵學生努力用英語為他人提供建議,并學會思考如何幫助自己和他人解決問題,努力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體驗到用英語交流的樂趣,培養(yǎng)其語言能力與思維品質。
針對教材Reading 部分教學內容較多、知識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密切關注生活,滲透、分散語言知識點并提高知識點的再現(xiàn)率。
如在江蘇譯林版牛津《英語》九年級(上)Unit 2 Reading 的教學過程中,針對prefer 與would rather兩個重要知識點,教師結合已教過的其他短語,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將分散的知識點融合在一起,在教學中設計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的練習,并適時地反復呈現(xiàn)這些知識點。
情境:周末我寧愿待在家里好好休息,也不愿與我的同學去購物。
At weekends,I would rather stay at home and have a good rest than go shopping with my classmates.
=At weekends,I prefer staying at home and having a good rest to going shopping with my classmates.
=At weekends,I prefer to stay at home and have a good rest rather than go shopping.
以此達到訓練學生豐富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僅有助于學生快速理解英語語法、詞匯的用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中考英語試卷筆試部分100 分,其中閱讀類題型就占了55 分。閱讀不僅是學生取得高分的重要突破口,也能讓學生在豐富的語料中感受人生的哲理、品味人間的真善美。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決定是否增設低起點的“準備性”步驟,以擴展教學活動,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
江蘇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教材增加了名著選讀的占比,如七年級(下)Unit 6 Outdoor fun 的Reading 部分Down the rabbit hole 選自劉易斯·卡羅爾的《愛麗絲漫游仙境》,八年級(下)Unit 4 A good read 的Reading 部分Gulliver in Lilliput 選自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弗游記》。為了使學生真正讀懂經典,“走近名家,‘悅’讀經典”,英語課堂教學應利用多媒體,播放名著的背景資料,并利用其英文電影和動畫片進行拓展閱讀,讓學生觀看后完成與閱讀內容相關的問答題,以及提升閱讀能力的表格類專項訓練,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通過用英語進行故事簡介、原音再現(xiàn)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其英語運用能力,真正實現(xiàn)“‘悅’讀經典,點亮心燈”。
教師應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習,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名著閱讀課中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發(fā)揮自己的特長,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學會正確處理與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通過小組合作,學生汲取同學的優(yōu)點,彌補自身不足,從而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思維導圖(Mind map)以其色彩鮮明的圖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觸發(fā)其無數(shù)的聯(lián)想,是幫助記憶的有效方法(東尼·博贊、巴利·博贊2009)。課前,教師先布置學生上網下載思維導圖介紹范例的作業(yè),繼而在課堂教學課件中對思維導圖的制作方法進行不斷滲透,加深學生的了解,順勢在小結環(huán)節(jié)啟發(fā)學生為所學內容制作思維導圖,以直觀形象的方式,使抽象的思維可視化,幫助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釋放出大腦的真正潛能。
江蘇譯林版牛津《英語》八年級(下)Unit 8 Reading 1 Green Switzerland 中,筆者在設計Step 9:Sum up 環(huán)節(jié)時,制作了思維導圖(見圖1、圖2),圖文并茂地把各級主題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將頭腦中的創(chuàng)意變成可執(zhí)行的創(chuàng)造力。
圖1
圖2
圖1 是提煉出的Green Switzerland 一文的關鍵詞:recycling,laws 和new energy。圖2 展示的是每個關鍵詞所涵蓋的句子中可以分解出的相關知識點。文中談到recycling 的用途時有這樣的句子:Some of the clothes are sold in charity shops,some are given to the poor,and others are sent to factories for recycling. 這一句中出現(xiàn)了be sold,be given,be sent,是學生應該掌握的被動句式,在思維導圖中標記了出來。文中關于laws 保護環(huán)境的表述中有這樣的句子:Otherwise,we will be punished. If we drop litter in a public place,we will be fined by the police. There are also laws to limit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句中的punish,fine 和limit是表示laws 效力的單詞,其中punish,limit 是新詞,fine 是新義,這些都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單詞,在思維導圖中標記了出來。new energy 對保護環(huán)境有何作用?文中有這樣的句子:These new types of energy cost very little and will never run out.Moreover,they produce little pollution. 由此可歸納出:cost little,never run out,produce little pollution.這里體現(xiàn)的是學生的提煉信息能力,在思維導圖中標記了出來。
思維導圖中的主題詞是記憶的激發(fā)器,每個記憶激發(fā)器是揭露事實、思想和信息的關鍵(東尼·博贊、巴利·博贊2009),能有效促進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記憶,方便學生對信息進行儲存和回憶。思維導圖的制作不僅讓學生熟悉了閱讀文章的主題,激活了內容圖式,調動了已有的語言圖式,還給予了學生新的語言圖式,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更有效地理解課文內容。小結新課階段,結合思維導圖,對授課內容進行回顧,對重難點及各知識點的相互關系進行梳理,可以清晰地、直觀地展現(xiàn)每堂課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辨析、反思,有利于學生消化吸收所學知識,形成正確、全面的認識,對學生學習能力、思維品質的提高均有很大作用。
時代發(fā)展要求英語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利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會探索、會學習、會運用英語,發(fā)展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使其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形成高尚的品德,并有意識地對自己的言行進行約束,成長為具有綜合素養(yǎng)的人才;教師應彰顯人格魅力,將學科知識有機整合,有效滲透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事,使其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提高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