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平十八日電美國的白皮書選擇在司徒雷登業(yè)已離開南京快到華盛頓但是尚未到達的日子——八月五日發(fā)表,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是美國侵略政策徹底失敗的象征。司徒雷登是一個在中國出生的美國人,在中國有廣泛的社會聯系,在中國辦過多年的教會學校,在抗日時期坐過日本的監(jiān)獄,平素裝著愛美國也愛中國,頗能迷惑一部分中國人,因此被馬歇爾看中,做了駐華大使,成為馬歇爾系統(tǒng)中的風云人物之一。在馬歇爾系統(tǒng)看來,他只有一個缺點,就是在他代表馬歇爾系統(tǒng)的政策駐在中國的整個時期,恰恰就是這個政策徹底地被中國人民打敗了的時期,這個責任可不小。以脫卸責任為目的的白皮書,當然應該在司徒雷登將到未到的日子發(fā)表為適宜。
美國出錢出槍,蔣介石出人,替美國打仗殺中國人,借以變中國為美國殖民地的戰(zhàn)爭,組成了美帝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的世界侵略政策的一個重大的部分。美國侵略政策的對象有好幾個部分。歐洲部分,亞洲部分,美洲部分,這三個是主要的部分。中國是亞洲的重心,一個具有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人口的大國,奪取了中國,整個亞洲都是它的了。美帝國主義的亞洲戰(zhàn)線鞏固了,它就可以集中力量向歐洲進攻,擊潰歐洲。美帝國主義在美洲的戰(zhàn)線,它是認為比較鞏固的。這就是美國侵略計劃的整個如意算盤。
可是,一則美國和全世界人民都不要戰(zhàn)爭;二則歐洲人民的覺悟,東歐各新民主國家的興起,特別是蘇聯這個空前強大的和平堡壘聳立在歐亞兩洲之間,頑強地抵抗著美國的侵略政策,使美國的注意力大部分被吸引住了;三則,這是主要的,中國人民的覺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和民眾組織力量已經空前強大起來了;這樣就迫使美帝國主義的當權集團不能采取大規(guī)模直接武裝進攻中國的政策,而采取了幫助蔣介石打內戰(zhàn)的政策。
……
整個美帝國主義在中國人民中的威信已經破產了,美國的白皮書,就是一部破產的記錄。先進的人們,應當很好地利用白皮書對中國人民進行教育工作。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書來了,很好,很好,這兩件事都是值得慶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