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鵬飛
摘要:明末畫家陳洪綬的白描作品集唐宋以來諸法之大成,且極具個人特色,他早年的作品《摹古冊》便是代表作之一。特別是此冊中所描繪的四幅清供小品,構(gòu)思新奇、筆墨精巧,不僅在技法上顯現(xiàn)出精深功力,所描繪的題材也頗具意味。作者通過歲寒三友、瓷盆銅鏡、蝴蝶紈扇、水月鏡花等物象抒發(fā)好古情懷,表達出對當下與往古、永恒與脆弱的時空觀的詮釋,以及對人生亦真亦幻的感悟。
關(guān)鍵詞:白描;清供;摹古;隱喻
明末清初的畫家陳洪綬有大量的白描作品流傳至今,除了以《水滸葉子》《隱居十六觀》為代表的人物題材作品以外,另有不少廣泛取材的小品,以寄托自己在變革時代的復(fù)雜心境。如他二十二歲時所作《摹古冊》(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各幅畫作以紙本水墨的形式描繪了包括道人、山水、花木、蟲鳥、竹石等等,其中《松梅竹石盆景圖》《蝴蝶紈扇圖》《銅盆映月圖》《妝臺銅鏡》四幅以精細極致的白描畫法表現(xiàn)出四組饒有深意的組合,這是畫史上少見的白描清供小品,更因所描繪題材具有某種暗示性而頗有意味。我想通過對這四幀小品的鑒賞,試分析陳洪綬白描畫的藝術(shù)特色及其背后所隱喻的思想心境。
一、《摹古冊》中四幀白描清供鑒賞
“清供”是指室內(nèi)放置在案頭供觀賞的物品擺設(shè),在節(jié)慶禮俗之日的稱為“有名之供”,而非節(jié)日之時隨心無來由的擺上一些清雅的花果物什稱為“無名之供”。清供在漢唐以來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歷代文學藝術(shù)都有對清供的描寫,如傳為北宋趙昌的工筆重彩畫《歲朝清供圖》和南宋楊萬里《歲朝清供》詩云:“椒盤又頌一年初,多拜猶欣未要扶。山色長供青蒻笠,春光不為白髭須。仙家風土閑中是,歲後鶯花較早無。人事馳驅(qū)不須嘆,倦來添得睡工夫?!北磉_出迎新納福的美好愿景。明代文人畫盛行以來,清供成為畫家借物抒情言志的常見題材,然而單純以白描手法表現(xiàn)的精彩佳作,非陳洪綬《摹古冊》中的這四幀小品莫屬了。
《松梅竹石盆景圖》(圖1)。如作品名所示,這幅畫精致地描繪了歲寒三友的盆景,畫中一座開片瓷盆里,松樹蒼勁、梅花俊逸、叢竹瀟灑、蒲草堅韌、頑石穩(wěn)固,這些題材皆是中國文人博古怡情的典型代表。最早的盆景圖見于唐墓壁畫,宋代的蘇軾、陸游等都對盆景做過細致的描述和贊美,到了陳洪綬的時代,盆景已蔚然成風,而具有重要象征意義的“歲寒三友”自然成為盆景里常見的內(nèi)容。在這幅作品中,特別注意的是那“開片”的花盆?!伴_片”是指瓷器釉面自然開裂的現(xiàn)象,自宋代哥窯、定窯人工做出足以媲美天然的開片以來,歷經(jīng)千年,嗜好之風經(jīng)久不衰。文人喜歡開片,除了肌理之美外,更是偏愛它斑駁交錯的風味,美其名曰“冰裂紋”。徐渭在《雜花圖冊》中賦詩云“苦無竹葉傾三斗,聊取梅花插一梢。冰碎古瓶何太酷,頓教人棄汝州窯。”并自注:“畫插瓶梅送人,瓶作冰裂紋”。開片所呈現(xiàn)的淡淡裂痕,似是為瓷瓶的小空間注入了時間性的歷史幽深感。陳洪綬許多人物畫中的瓷器,幾乎都刻意表現(xiàn)這些開片,而作于二十二歲的這套《摹古冊》,第一幀便精致地描繪了開片瓷盆,這不僅是陳洪綬作為文人的好古情懷體現(xiàn),更是他在作品中對當下和往古、永恒和脆弱的時空觀念的詮釋。
《蝴蝶紈扇圖》(圖2)。紈扇也叫團扇、合歡扇,是古代仕女常用之物,西漢班婕妤有《團扇歌》云:“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fā)。??智锕?jié)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借詠團扇表露宮中女眷備受冷落的復(fù)雜心理,而后文人才女亦多吟詠,大都指代男女歡好之意。陳洪綬此幀《蝴蝶紈扇圖》,在一柄半透明的絲質(zhì)扇面上描繪了盛開的秋菊,一只蝴蝶似是被花朵吸引而來,又似是被扇子輕撲于下,并與菊花圖案有所重疊,只留部分蝶身半現(xiàn)在紈扇之外,本來簡單傳統(tǒng)的題材被陳洪綬以樸實無華的白描畫法重構(gòu)出真實與再現(xiàn)的主題。更絕妙的是作者將款識落在紈扇之上,形成優(yōu)雅而質(zhì)樸的“畫中畫”。作為對女性物品的描繪,我們或可推測此幅作品大約是作者對畫中之物所有者的某種情愫的流露,抑或是借助秋花紈扇來感慨韶華易逝,以扇面上的虛幻圖案和真實蝴蝶之間的沖突,來表達人生亦真亦幻的感悟。
《銅盆映月圖》(圖3)和《妝臺銅鏡圖》(圖4)。明代中期以來,金石風尚興起,銹跡斑斑的銅器成為陳洪綬作品中矚目的題材,陳繼儒在《小窗幽記》中說:“金石鼎彝令人古。”陳洪綬大量描繪青銅器物,突出其斑駁陸離的意味,如《盆景圖》中開片瓷器一樣,寄寓了作者對生命意義的思考。當然,陳洪綬表現(xiàn)青銅銹跡主要靠顏色積染,比如僅比《摹古冊》稍晚的《銅瓶插荷圖》就是色彩古艷、形神兼?zhèn)涞募炎鳎鴨渭冇冒酌璁嫹ū憩F(xiàn)的《銅盆映月圖》,卻是另一番畫面:一面朵云邊波浪紋的淺銅盆,放置在用繡滿鳳凰紋樣的錦緞包裹著的卷足圓凳上,凳腿上也精致地畫滿了裝飾花紋,凳子旁邊還點綴了花草叢竹,似乎這是在庭院之中,銅盆里盛滿的清水中瀲滟著一輪圓月的倒影。整幅作品雖不著一筆色彩,但通過精致細微的描繪,不難聯(lián)想這是一個華麗美艷而頗有閨中意味的場景。與此幅立意相似的另一幀《妝臺銅鏡圖》更是直接描繪了一面正對觀眾的八角菱花鏡,鏡子背后的流蘇飄舞其下,蓮花狀的發(fā)簪和蓮蓬玉兔紋樣的戒指也被置于其之間,一朵折枝花將這三者巧妙的串聯(lián)起來,大有“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菱花鏡里形容瘦”的暗示,如上《紈扇圖》所述,這些物品或是某個女性的私有物,暗示了畫家對其微妙的情愫。
二、陳洪綬《摹古冊》白描繪畫特色
白描作為中國畫用筆的表現(xiàn)形式,一直受傳統(tǒng)書法深刻的影響,從一波三折、起運轉(zhuǎn)收、濃淡干濕等用筆特點,到所呈現(xiàn)出的造型方式和基本構(gòu)架,都是一種適當?shù)膶⒆匀晃锵蟮男螒B(tài)適規(guī)矩化,這種規(guī)矩起來的造型法則就是國畫特有的裝飾性。在具體的創(chuàng)作實例中,唐代吳道子“莼菜條”般用筆磊落的“只以墨蹤為之”,是對魏晉以來單一的“高古游絲”的重大革命,經(jīng)過宋元的繼續(xù)衍化,至明代總結(jié)出了“十八描”。所有這些經(jīng)典的造型語言都帶有濃厚的裝飾意味,而陳洪綬繪畫語言的裝飾意味比前人更強化,特征也因而更加鮮明,更加突出。
我們從《摹古冊》可以清晰地看到陳洪綬典型的繪畫特點:首先取材廣泛,松、竹、梅、菊、蝶、銅器、開片瓷器等都是他經(jīng)常入畫的題材,同時在風格上具有高度的復(fù)雜性,而且在意向上也非常耐人尋味,將奇崛、清逸、古拙、優(yōu)雅等意味融為一體,構(gòu)造組合十分特別,好似將各種原本不相干的東西熔化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既與眾不同,又鮮活真切的新生命體。再看陳洪綬的白描,雖師法古人但有著鮮明的個人風格,他在晚年題畫時寫道:“如以唐之韻,運宋之板;宋之理,行元之格;則大成矣……老蓮愿名流學古人,博覽宋畫,僅至于元,愿作家法宋人乞帶唐人。果深心此道,得其正脈,將諸大家辨其此筆出某人,此意出某人,高曾不亂,曾串如列,然后落筆,便能橫行天下也?!庇^其二十二歲所作的《摹古冊》,正是他宗古求變的例證。這些白描作品,線條或圓勁秀挺細如游絲、或森然蒼勁壯如松柏,他又巧妙地運用極具個性的裝飾效果,將唐的渾厚豪邁、宋的雍雅文致、元的蕭散野逸,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之中。同時,線條無論整體或局部、單根或一組,都有很高的品格質(zhì)量,非常純粹干凈,與他的題材形象形成了一種通透而高逸,神思而奇?zhèn)サ母窬謿庀蟆!赌」艃浴分械乃膸骞┬∑?,雖冠以“摹古”之名致意先賢,然而更多的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提煉,在保留客觀形象的同時,又將客觀之象融入主觀之意,使其情趣化、樣式化,借助最精純的紙墨素材,以極盡優(yōu)雅和頓挫有致的線條,將這些題材與畫作風格發(fā)揮到新的境界。
三、《摹古冊》中清供題材的隱喻
《摹古冊》上落款“洪綬己未年畫”,即明神宗萬歷四十七年,陳洪綬年二十二歲。此時的他,先后經(jīng)歷了父親、祖父和母親的去世,離家僦居紹興師事哲學家劉宗周,二十一歲考中秀才為諸生,然而他在闈場中卻再也未有起色。是年,陳洪綬開始嗜酒,自稱“老渴”,好友周亮工說他“性誕僻,好游于酒,人所至金錢隨手盡”。但相比酒,陳洪綬愛女人更甚,另一位好友毛奇齡在《陳老蓮別傳》中說他 “非婦人在坐不飲,夕寢非婦人不得寐;有攜婦人乞畫,輒應(yīng)云”。此時的陳洪綬畫名日盛,時人云:“人欲得其畫者,爭向妓家求之?!薄赌」艃浴分芯哂虚|中色彩的白描畫作,正是其這一時期日常生活的縮影,然而尋歡作樂只是他于逢場作戲之中排解內(nèi)心的失落和苦悶,據(jù)他自白“……有志氣,無時運,想功名,戀聲色,為造化小兒玩弄,三十余年。……所謂‘有志者,事竟成,徒虛語爾!”足見他郁郁不得志而意漸消沉,只好遁隱到酒色生活之中。四開白描中所描繪的形象,如瓷器、花草、紈扇、蝴蝶、水、月、鏡子等,無不是美好而脆弱、易逝且難追的事物,特別是水和月、鏡和花,又具有明顯的宗教意味。其實在此之前,陳洪綬便已開始研修佛學,他曾畫十八羅漢冊頁款云:“丁巳三月望日佛弟子陳洪綬敬寫于大悲堂中”,又讀《華嚴經(jīng)》寢食俱廢:“……二十翻此經(jīng),亦曾廢寢食。不敢妄自信,胡跪請大德。今日開卷看,奇字多不識……”。而佛學的啟迪,在這幾開白描作品中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
如前所述,佛學常以易逝難追的事物喻指人生的無常,“水月鏡花”則是佛學中常見的一個名詞。佛學以水的清凈、鏡的澄明比喻空性,《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上《弟子品》說:“諸法皆妄見,如夢如焰,如水中月,如鏡中像,以妄想生?!庇忠运鞑恍驮掠袌A缺的意象突出時間觀,而水中之月來喻指虛幻妄念,《圓覺經(jīng)》曰:“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粗緣影為自心相,譬如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边@里的第二月和水中月本意相同:“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被ㄔ诜鸾讨畜w現(xiàn)出有柔軟之德,能緩人心;花能結(jié)果,是因果的天然譬喻。又以花朵比喻有情眾生對各種境界的貪愛執(zhí)著,非常貼切。《雜阿含經(jīng)》云:“凡盛必有衰,以衰為究竟……如樹無花實,顏貌轉(zhuǎn)枯盡,色力亦復(fù)然,如花轉(zhuǎn)萎悴,我今亦復(fù)爾?!奔词且曰▉碓忈屖朗碌臒o常。
陳洪綬因其父夢蓮而生,故幼名蓮子,后改老蓮,至其晚年避亂鷲峰云門寺,剃發(fā)為僧,改號“悔遲”“悔僧”等,一生無不與佛學因緣極深,而成于早歲的《摹古冊》中以洗盡鉛華、精致入微的白描畫法對這些頗具禪意的物象表現(xiàn),正是他于困頓中縱情之余,深刻而復(fù)雜的心理感受。
四、總結(jié)
至此,通過對陳洪綬《摹古冊》中四開白描清供的賞析,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早期作品精致細微而率意從容的繪畫面貌,他深研唐宋元的傳統(tǒng)典范,同時又刻意追求特立獨行的繪畫語言,特別是以唐宋細膩之風為個性明顯的白描畫作增其韻致,于淡雅清潤中透露出古厚而優(yōu)雅的格調(diào)。此外,通過對這些作品中物象的分析,我們可以體味到陳洪綬在人生困頓之時,試圖通過縱情來排遣、通過參禪來解脫的極為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乜搓惡榫R所處的晚明時代,社會政治經(jīng)濟各方面的巨大變化, 使得社會上充斥著狂怪亂野的情緒, 部分書畫家奇怪狂野的作品便是與時代相契合的產(chǎn)物,這種新穎的藝術(shù)面貌在當時幾乎成為主流,而且對后世影響深遠。陳洪綬便是其中重要代表之一,他少年成名,一生顛沛,滿懷抱負卻只能付諸畫筆之下,面對無力改變的痛苦現(xiàn)實,他只能感嘆命運的不濟:“沉淪前世事,詩畫此生歡”。然而也正因如此,他把“法古人”和“師造化”真正演繹成一幕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壯舉,在他并不長壽的五十五歲生涯里,創(chuàng)作出題材廣泛且形式豐富的藝術(shù)佳作,實為中國美術(shù)史上不可多得的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