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教學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隨著近年來,古詩詞熱的推進,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通過古詩詞教學,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對語言美的發(fā)現(xiàn),從而使得學生的性情得到陶冶。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新策略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通常采取灌輸式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也普遍較低。為了改善這一局面,語文教師要積極響應素質教育號召,摒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并運用新型、有效的多元化教學手段,為古詩詞教學注入新的活力與生機,實現(xiàn)古詩詞教學效果的大幅度提升,進一步推動小學語文教育事業(yè)的健康和持久發(fā)展。那么怎樣改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探索到提升教學效率的新策略呢?
一、教師應積極提升自身素養(yǎng)
教師從自身著手,提升素養(yǎng),整合資源,為古詩詞教學找到合理切入點?!耙坏嗡薄耙煌八钡睦碚撌潜辉S多教育者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而事實也確實如此,正所謂厚積薄發(fā),只有教師自身將小學階段的課內(nèi)古詩詞以及新課標內(nèi)容融會貫通,形成古詩詞教學的整體脈絡,對于愛國詩、邊塞詩、田園詩、送別詩等都有相應的分類整合,這樣教學時才能夠整體、有序地進行,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系統(tǒng)性,講課時能夠信手拈來,同時又兼顧同題材、同作者的整合,在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鞏固深化舊知識,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年段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第一,低中年段。不同年段的學生是具有不同年齡特點的,因此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段不同靈活多樣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低中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只有讓他們覺得有趣,才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詩意、詩味。那怎樣增強低年級古詩詞教學的趣味性呢?首先可以采用故事激趣法。兒童大都很喜歡聽故事,而古詩詞作品中也有許多相關的小故事,如果教師能夠合理地運用,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進行故事穿插,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找到樂趣,而且有助于他們對于古詩詞內(nèi)涵的理解。在故事環(huán)境里學生的大腦是興奮的、放松的,這樣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能夠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樂于學習。比如,在學習《回鄉(xiāng)偶書》時,跟學生講講賀知章早早離家求學的故事和他離家?guī)资晡丛鴼w家的故事,問問學生他幾十年后再回家算不算是客人呢?通過故事和討論,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可以采用花樣朗讀法。朗讀古詩詞,是感受古詩詞音韻美的一個很好的途徑,而且大多數(shù)古詩詞讀來都是朗朗上口的,花樣朗讀,主要在于變換讀的方式,基于學生新鮮感,同時在花樣讀的過程中讓他們加深了對古詩詞的記憶。具體來說,花樣朗讀的方式可以是變換讀的速度,或快或慢,或吟詠或演唱,或齊讀或帶讀,或接龍讀,這樣反復的朗讀,能夠幫助學生熟悉詩句的語氣,在讀的過程中理解詩句的內(nèi)涵,即便不能清楚地解釋出每個字詞的意思,也能夠大致理解詩句表達的情感、情緒。再次,可以采用繪畫想象法。也就是借助繪畫圖形幫助學生理解詩句展現(xiàn)的畫面,而此時的繪畫想象主要依賴于教師,因為如果繪畫技巧不到位,反而會使學生理解出現(xiàn)偏差,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比如,教學《憫農(nóng)》時,教師可以一邊朗讀詩句,一邊畫畫,朗讀“鋤禾日當午”時,就用筆在黑板上畫出一片禾苗、一把鋤頭、一個老農(nóng)和一個火辣辣的太陽,在朗讀“汗滴禾下土”時,再適當?shù)禺嬌蠋椎未蟠蟮暮怪?,這樣學生對于“鋤禾”的理解就更加深入了。而且因為文字相對來說是抽象的,而圖畫是形象的,用圖畫來輔助學生的記憶,符合學生善于形象思維的特點,也符合古詩詞“詩畫”統(tǒng)一的特點。
第二,中高年段。對于中高年段的古詩詞教學,教師就不應僅以誦讀作為最主要的訓練目標,還應拓展學生進行誦讀方法、自學方法,幫助學生提升自主理解力、鑒賞力和應用能力。首先,以吟誦為基礎。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應該一直以“讀”貫串,但中高年段對于古詩詞的誦讀要求應與基礎階段的相區(qū)別,不能再單純地以誦讀為主,還應教學生掌握古詩詞的誦讀方法和技巧等。重點引導學生自主地吟詠,通過引用領會古詩詞的意蘊。其次,中高年段的古詩詞學習需要通過相應的訓練來提升學生對詩詞意思和內(nèi)涵的理解。但是,單純地做釋義型問答題,難免枯燥,也限制了學生思維、認知的發(fā)展,影響他們對于古詩詞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應該設計一些能夠激發(fā)學生詩意情感的開放性試題,幫助學生做“思想體操”。比如,學習《錢塘湖春行》后,幫助學生想象“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春意盎然的畫面,引導學生回憶,你見過的春天是怎樣的?你觀察到春天有哪些特別之物?這樣加深學生對詩句意蘊的理解和記憶,讓學生與白居易“神交”,學會移情于景,從而使情感更加細膩、生動。再次,幫助學生整合學科資源。所謂“知情意行”它們之間是有著緊密聯(lián)系的,各科的學習也并不是完全割裂開的,知識的交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使之相促進相融會,從而激發(fā)起心靈、情感的別樣火花。比如,古詩詞可以與音樂教學相交融,在或悠揚、或低沉、或高亢的音樂聲中進行古詩詞的朗誦,聲與韻、與曲完美地融合,將產(chǎn)生更打動人的力量;古詩詞與畫、與書法相融合,讓詩意蕩漾于畫面、流淌于筆尖,讓人感覺妙不可言……這樣的學科融會,也更充分地展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同時,讓他們愛上古詩詞學習。
三、小結
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典范,古詩詞是祖國的文化遺產(chǎn)。教師一定要注重古詩詞的教學,采用各種手段創(chuàng)新古詩詞的教學方式,革新教學理念,喚起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熱愛,讓學生真正愛上古詩詞,愛上祖國古典文化。
參考文獻:
[1]郁忠華.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 (32).
[2]張惠娟.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17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