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艷霄
Q老師您好!
我是一位愛孩子的父親,平時工作繁忙,但是只要有時間我就會陪兒子。可是最近發(fā)生的事情,讓我覺得跟孩子相處很累。比如,我喜歡打籃球,我也覺得這項運動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非常有利,但他卻一點興趣都沒有,我的熱情也隨之減退了,甚至很失望。而面對兒子喜歡種植物這一愛好,我卻覺得無聊單調(diào),當兒子一遍遍地要求給他講故事時,我感到很疲憊。老師,請問如何才能跟孩子愉快地相處呢?
小磊的爸爸
A小磊的爸爸您好!
正如您所說,您愿意在工作之余抽出身來陪伴孩子,帶著孩子玩耍游戲,說明您是位負責任、充滿愛和力量的父親。記得在電視節(jié)目《不可思議的媽媽2》中,節(jié)目組通過測試,讓媽媽們計算并標記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結(jié)果媽媽們很傷感地發(fā)現(xiàn),哪怕算上懷孕的那一年,她們真正能陪孩子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十幾年,媽媽尚且如此,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可能就更少了。
很多爸爸認為,未來還有很多時間可以陪伴孩子,等忙完了工作再跟小家伙玩,殊不知時間正在忽視中慢慢流逝。其實,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當陪伴孩子的每一天結(jié)束時,也就意味著孩子離我們而去更近了一天。所以好好珍惜孩子需要我們的每一天吧。
那么,在陪伴的每一天中如何跟孩子愉快地相處呢?
孩子們似乎更享受一件事的過程,而不是急著要完成任務(wù),他們會用自己的評判標準去考慮這件事是否有趣,是否新鮮刺激。
嘗試著享受做一件事的過程,跟您的孩子一起種植一棵植物,了解他與植物結(jié)緣的故事,傾聽他喜歡種植物的原因。您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收獲,也許您會感慨植物生長過程的神奇,或者在養(yǎng)護植物中體驗到成就感,也可能您能從與植物的互動中獲得某些靈感等。
陪伴孩子讀書也是一樣,您可以向孩子提一些問題,如:你覺得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你希望故事的主人公下一步干什么?為什么你認為主人公會這樣做?你覺得這個故事怎么樣?與此同時也談?wù)勛约旱膬?nèi)心感受和收獲。我們要抓住跟孩子談話的機會來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提高相互的了解,增進親子關(guān)系。
有些人認為玩游戲是浪費時間,或者是玩物喪志,其實游戲是使孩子心智成長的一條捷徑。游戲可以增強孩子的意志力,促進眼和手腳的協(xié)調(diào),幫助孩子提高情緒管理能力。
在親子互動中,可以放松身心,合作共贏,相互給予,共同收獲,傳達愛意,游戲提供給您和孩子的遠不止樂趣,更是共同活動和溝通交流的好機會。有趣的爸爸作為孩子童年的玩伴,不僅能贏得孩子的親近,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溫暖回憶,也能帶給家庭滿滿的歡樂,讓孩子懂得生活的美好。
一代國學大師錢鐘書就是一個有趣的爸爸。女兒錢媛小時候睡覺時,錢鐘書用毛筆在她臉上畫胡子,在她肚皮上畫鬼臉,有時候還在她的被窩里埋上小玩具、小書本、小梳子、小鏡子等,令錢媛措手不及,然后父女倆不約而同哈哈大笑。錢鐘書也喜歡編順口溜跟錢媛開玩笑。錢媛愛噘嘴,爸爸就叫她“豬噘嘴”;錢媛小時候胖得有小肚子,爸爸就吐槽她是“蛙凸肚”;錢媛愛堅持自己的主意,不聽人勸,爸爸就說她是“牛撞頭”……雖然自身學富五車,才高八斗,錢鐘書在家里卻如頑童般有趣,巧花心思陪伴女兒,讓她在亂世中度過了輕松快樂的童年。錢媛曾說:“媽媽有時太嚴肅了,可爸爸是我永遠的老兄弟?!?h3>3分清人生三件事。
人生三件事包含三方面,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自己的事涉及自己的身體、情緒、目標、語言等,需要我們完全負起責任,盡全力做好;別人的事包括孩子的學習情況,愛人的情緒,班主任的言語,同事的工作狀態(tài)等,是身邊他人的行為模式,我們需要尊重他人的選擇和追求;老天的事包含天氣變化、人生命運等,我們要接受它的存在。
您在信中提到,您興致勃勃地帶孩子打籃球,希望跟他分享運動的快樂,但孩子似乎“不領(lǐng)情”,無精打采,提不起興趣,您的情緒也由此受到影響,變得失望起來。當您分清人生三件事,即全心全力做好自己的事,積極愉悅地帶領(lǐng)孩子打籃球,用有趣好玩的方式教授他打球的方法,讓他感受到籃球運動的魅力,同時尊重孩子的興趣和狀態(tài),相信他有自己學習的節(jié)奏,并能找到他喜歡的運動類型,這樣父子互動才會感覺到更加輕松和平和。
我們常常知道“活在當下”的重要性,它消解了那些對即將發(fā)生的、要去完成的事情和責任的憂慮,讓我們感覺到輕松和解脫,但很多人卻很難真正做到。其實“活在當下”是通過集中注意力于現(xiàn)在,抱著好奇心與對方交流,不要操心與談話無關(guān)的事務(wù),當下最重要的是您面前的這個人。
在與孩子的游戲中您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認真地去傾聽他內(nèi)心的感受;仔細地去觀察他與眾不同的地方;在談話中猜想孩子會怎么看待自己和父親,您的言行就給孩子做了很好的示范。
每一個優(yōu)秀的人,并不是帶著與生俱來的光環(huán),他們只是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對自己有所要求,不因舒適而散漫放縱,不因辛苦而放棄追求。雕塑自己的過程,必定伴隨著疼痛與艱辛,可那一錘一鑿的自我敲打,終究能讓我們收獲一個更好的自己。而您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父親,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