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碧鶯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有的教師刻意強調課堂教學的知識容量,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給學生留下的自主學習空間非常有限,導致很多小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思考和自主學習,限制了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科學“留白”,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做到以生為本,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的空間,促進學生良好語言思維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讓小學語文教學事半功倍,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自主空間;科學“留白”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科學留白,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一定的自主“空間”,讓學生可以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究,或者根據自己的學習缺陷開展自主學習。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的“留白”藝術,關鍵是要做到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要避免語文知識的機械灌輸和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機械管理,要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空間,促進學生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這樣語文教學和學生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一、提問“留白”,引導學生思維發(fā)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離不開提問,每個教師也都有自己的提問習慣和教學經驗,由于有些語文教師的課堂提問過于封閉和機械,或者課堂提問缺乏趣味性、有效性和層次性,導致學生很難參與到師生互動教學活動中來,也限制了學生語言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提問常常是學習知識的起點,有了疑問才有思考的動力和探究的欲望,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才會有動力。但提問本身也需要“留白”,只有進行科學“留白”,學生才能進行“填白”,所以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提問“留白”,其實是要求教師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可以學思結合,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實現語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如在小學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科學“留白”,要求學生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面向學生提出問題:作者是如何表達這種父子之情的,能夠觸發(fā)你內心情感的句子有哪些,能否結合現實生活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和感悟?針對這些提問,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主討論,這樣不僅可以從多個角度領略語文之美,求得文章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味外之旨,還可以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暢所欲言,最終實現語文思維能力的有效發(fā)展。
二、情感“留白”,豐富學生學習體驗
在小學語文的教材內容體系中,擁有很多的情感教育因素,這是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情感教育的有效素材。由于一些教師過分看重語文教學的知識性目標,對情感教育相對忽視,無形中壓縮了小學語文課程的情感教育空間。情感“留白” 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關鍵是要豐富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讓教學過程具備“情感性”,留給學生情感體驗的時間和空間,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充分挖掘語文課堂上的情感教育因素,通過美好的事物激發(fā)出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促進學生情感素質的不斷發(fā)展。如在《慈母情深》的教學中,全文上下擁有很多的情感教育元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不能單純強調知識性目標,還可以在閱讀教學中科學“留白”,促進學生情感素質和德育素質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拿出母子的對話,母親掏錢的動作,對母親雙手的描述等內容,從多個角度來引導體驗“慈母形象”,感受作者的真正情感。教師不要很直白地告訴學生這些情感,這樣學生在對情感進行自主體驗的過程,本身也是填補留白的過程,還可以喚醒學生對自己母親情感的體驗與思考,促進學生情感素質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可謂一舉多得。
三、表達留白,激發(fā)學生語言潛能
作為一門語言類課程,小學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就是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包括書面表達能力,還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在現有的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有的教師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經常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學生卻很少有表達自我和展現自我的機會,導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學生語言潛能的激發(fā),不僅要重視學生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重視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讓小學生“能說”“會寫”。對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重視表達“留白”,給學生語言思維的培養(yǎng)留有足夠的空間。首先,書面語言表達的“留白”,教師可以依賴作文教學進行創(chuàng)設,如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開放性比較強的寫作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所感所悟進行書面語言方面的表達訓練,避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因為教師的嚴格要求而“無話可寫”。其次,對于學生口頭語言表達上的“留白”,教師要讓學生“開口”,可以多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口語表達訓練,讓學生可以說一口流利、標準的漢語,并擁有靈活的思維和多樣的表達技巧。這樣的“留白”方式,避免了教師閱讀素材的統(tǒng)一性和固定性,學生擁有很多的自主閱讀空間,有助于學生后期彼此之間的語言互動和交流。
四、結課留白,鼓勵學生自主探索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有導入,有過程,也需要有好的結課,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才能相得益彰。好的結課,并不是只是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回顧和總結,教師還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延伸,為學生的深入學習和自主探索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因此,教師要重視結課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留白”,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似盡非盡”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們感受“課盡而意無窮”的魅力,引導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重新的歸納、思考和應用。如在《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結課環(huán)節(jié),教師一方面要帶領學生對學過的生字、生詞等知識點進行回顧和總結,另一方面要巧設“留白”,對學生接下來的學習進行引導和延伸,教師可以設置幾個問題:“中華崛起”的目標已經實現,同學們現在讀書的目的是什么?為了自己考個好成績讓父母高興,為了自己有個好前程,還是為了祖國的繁榮與富強?我們是否可以像周總理一樣,樹立一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讀書”的偉大理想?你接下來會怎么做……一系列問題的提出,可以引發(fā)學生關于讀書價值和讀書目標的思考,教師也可以留出時間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和思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實現個人綜合素質的有效發(fā)展。
五、作業(yè)“留白”,促使學生完善自我
小學語文課程的知識點比較分散,課堂授課時間相對有限,課外作業(yè)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語文作業(yè)作為課堂內容的有效補充,對學生鞏固課堂知識、拓展知識體系、培養(yǎng)思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課外作業(yè),也應當進行科學“留白”,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習和自我完善的空間,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缺陷和能力缺陷開展有針對性的課外學習。對此,教師在進行作業(yè)“留白”時,應當先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調查分析,充分了解班級學情,然后準備一些開放性的作業(yè)資源,保證學生在作業(yè)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彈性空間”,避免學生對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再進行機械性、重復性學習。如在識字教學中,有的語文教師會布置生字、生詞抄寫多少遍的作業(yè),學生只能被動機械性地完成,學生需要對已經熟記的生字、生詞再進行重復性練習,對于沒有掌握的知識點則可能沒有多余時間再進行學習。教師的作業(yè)形式增強開放性和自主性,可以讓學生對自身還沒有記住的生字、生詞抄寫多少遍,并能進行基本的應用,這樣學生的課外作業(yè)就會很有針對性,學生的學習自然也會更加高效。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科學“留白”,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新穎的課堂教學藝術,要求教師必須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肯定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通過科學的“留白”,教師可以充分激發(fā)小學生的課堂主動性和自主意識,讓小學生在課堂上擁有更多的自主空間,營造出更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激發(fā)出學生的語文學習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于曉雪.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留白藝術[J].學周刊,2015,(09).
[2]陸啟贊.留白藝術在初中語文有效課堂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 (02).
[3]趙行梅.“留白藝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價值意蘊[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1).
[4]張宏君.巧妙留白,讓小學語文教學更精彩[J].學周刊, 2013,(10).
[5]林建峰.讓“留白”為數學課堂添彩——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新探[J].福建中學數學, 2014,(04).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