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麗/山西旅游職業(yè)學院
當前大學校園中的莘莘學子,幾年以后即將奔赴祖國建設的各個崗位,他們是否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將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國家的前途與命運。尤其是當前,我國正處于特殊的轉型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倍受關注,在教育實踐中,要處處體現(xiàn)出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價值的肯定,促進他們的和諧發(fā)展。
大學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承載著國家的希望、民族的重托。這一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較強的時代感與緊迫感,更應該將人文關懷滲透到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是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石。其必要性集中體現(xiàn)在如下三個方面: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各種西方思潮強勢登錄,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處的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再加上當代大學生對“尊重”、“理解”、“民主”等詞語的理解越來越透徹,傳統(tǒng)說教式的教育理念與方法逐漸暴露出許多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人文關懷”顯得愈發(fā)重要,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知識武裝學生的頭腦,激發(fā)出他們的發(fā)展熱情,使他們的多種能力得到鍛煉。
時代的發(fā)展向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幾年之后,他們就會成為各個領域建設的主力軍,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通過多種途徑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以科學的方法、合理的手段對學生進行引導,與他們一起分析問題,向他們提供高品質的服務,為學生的成長與成才提供有力輔助。特別要給予貧困大學生足夠的關懷,使他們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這就是人文關懷的獨特魅力。
對于貧困大學生來說,他們十分珍惜求學機會,接受到學校的關懷與幫助以后,會將所有的精力用于學習當中,會付出一定的智慧與汗水來換取生活費、學費,也承受著來自多方面的壓力,這就需要從心理上對他們進行引導,使他們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迎接挑戰(zhàn)。
在闡述互聯(lián)網時代下將人文關懷滲透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基礎上,下文重點探討了互聯(lián)網時代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路徑。具體如下:
自古以來,中外學者對教育的研究一直沒有終止過,在準確把握教育規(guī)律的前提下,從多個維度對各種教育現(xiàn)象進行分析、思索,試圖構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找到最科學的教育理念,人文關懷就是其中的一種。
第一,給予大學生足夠的關愛,準確把握其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要以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他們的個性、品格,既要把握住大學生的共性特征,也要把握住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嘗試著理解他們、包容他們,根據學生真實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法,通過引導,使他們都能對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進行規(guī)劃,準確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第二,每一位教師都要放下師道尊嚴,把學生當成獨立、自由的個體,與他們建立起和諧、平等的關系,更要通過多種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以自己的真誠與理解打開學生的心扉,用耐心與愛心來感染學生,不僅要在生活上給予他們以幫助,更要從精神上對他們進行引導、鼓勵,更要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信息時代,大學生的視野變得越來越開闊,知識面也不斷拓寬,他們對枯燥而乏味的說教表示排斥,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選擇最科學的方法,觸及學生心靈深處,撥動他們的感情琴弦,提高思想教育的針對性與有效性。這就需要教師找準教育切入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育活動,以學生喜歡的網絡語言對他們進行引導,借助各種新媒體將豐富的教育資源傳遞給大學生,更要依托于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向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生活理念,如,網絡征文大賽、微電影創(chuàng)作、動漫大賽、演講比賽、辯論會等,在實踐中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網絡風氣是校園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向上、風清氣正的校園網絡,能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大學生抵御不良風氣的能力。因此,學校不僅要安排掌握精湛網絡信息技術的專業(yè)人士負責校園網絡的運行與維護,還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監(jiān)管制度,為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提供保障。學校也應該培養(yǎng)一支高素質的校園網絡管理隊伍,所有網管人員都要具備一定的政治敏感性,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積極與各院系負責人加強溝通聯(lián)系,統(tǒng)一行動、不留死角,將更多有價值的思想政治資源推送到學生面前。在建立健全校園網絡制度的過程中,一定要依據相關法律條款,立足于全校師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出寬嚴并濟的監(jiān)管制度,對大學生的上網行為加以約束,提高他們的防范意識、辨別能力。對于一些已經出現(xiàn)不當上網行為的大學生,要及時對他們進行制止,以各種方式來引導他們,使他們切實意識到不良上網行為會對自己、對他人產生何種程度的危害。總之,校園網站監(jiān)管要常抓不懈,更需要得到全校師生的支持,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提升網絡文化價值。
網絡的興起,對教育領域產生了革命性影響,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也要發(fā)揮出網絡資源的優(yōu)勢,與大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有針對性地制定出解決措施,這是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品格的先決條件。這一問題應該引起學校領導層面的重視,在校園網站中開辟心理咨詢板塊,安排專人負責對該板塊進行管理,如心理咨詢專家、輔導員、教師等。學生可以向專家與教師傾訴自己的煩惱,得到一對一的輔導,幫助他們卸下沉重的心理包袱,擁有健康陽光的心理。在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向特殊學生,如,貧困學生、失戀學生、網癮學生等。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許多媒體平臺為學生獲取信息、互相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微博、微信、QQ等,這些也應該成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學校應該針對大學生群體中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確定心理教育內容、方式方法,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溝通,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改善情緒,以正確的方法處理學習、交友、求職、戀愛過程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具有較強的時代感與緊迫感。因此,各大院校都要積極行動起來,遵循德才兼?zhèn)?、專兼結合的原則,從教師隊伍中選拔一些接受教育程度高、組織管理能力強、善于做學生工作的教師,讓他們擔任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此基礎上,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他們參加各種培訓,使他們掌握一定的管理技能與指導方法。在具體教育實踐中,要無條件地接納所有學生,以欣賞性的目光看待學生差異性,更要著眼于當前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如學習、交友、擇業(yè)等,適時組織話題討論,增強學生明辨是非、分析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