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艷/山西大學音樂學院
田野研究中為了能夠更充分的觀察和了解他人,田野研究者一定要深入到被研究者生活活動的主要場所,要沉浸到他的世界中,以他的角度來體會所經(jīng)歷的事情對于他的意義和重要性。研究者要關注他們的生活、日?;顒右约耙恍τ谒麄冇兄卮笠饬x的事情。田野筆記是研究者在參與觀察他人生活的過程中用來記錄觀察和經(jīng)歷的書面形式。然而對于田野初學者來說,怎樣確定寫作的主題是很困難的。
剛開始練習寫作田野筆記,我們要有一個自由寫作的過程。自由寫作是一個比較寬泛的術語,指一個人持續(xù)寫下他頭腦中出現(xiàn)的任何事情。剛開始你的田野主題可能很粗略,沒有關系。在此階段你可以抽10分鐘的時間,把你觀察到的事情寫在紙上。自由寫作的時候,你不必考慮動詞的時態(tài)、語法、標點是否正確,書寫是否整潔。自由寫作的關鍵是讓你習慣寫作,對字詞和短語變得熟悉自在,把腦海中或觀察到的事物能夠精準的記錄下來。
我故意壓低腳步聲,悄悄地進入了自習室。一共有26位學生,每個人都低著頭,做著自已的事情。我把書包放在最后一排的課桌上,然后坐下并從書包里取出我的復習資料。我前排的那個女生應該在讀大二(從她所用的英文書推斷),她的身高在1米6左右,皮膚略黑,深棕色的娃娃頭,耳朵里戴著一副耳機,好像是在練習口語。我向前蹭了蹭,并沒聽清她在講什么。她白色的T恤上印著兩個小女孩的圖案,一個小女孩在微笑,另一個在向你吐舌頭,小女孩的頭上寫著“Happy baby”的字樣。下身她穿著牛仔褲和一雙白綠相間的帆布鞋,鞋帶已經(jīng)有白色逐漸變成灰色了,它緊緊的貼在鞋上。
坐在教室正中間的有一位男生,男生皮膚黑黑的,留著深褐色的頭發(fā),身著一身黑(黑色的T恤和黑色的牛仔褲),腳上踩著一雙墨綠色的帆布鞋。他不停的抖著腿,手指在拼命地敲擊著手機。
坐在最前排的一位女生,留著黃棕色的披肩直發(fā),鼻梁上駕著一副圓圓的眼鏡,穿著紅白相間的格子襯衫和背帶褲。她的右手習慣性的撫摸著她長長的頭發(fā),若有所思的樣子。左手捧著一本《名利場》的書,眼睛死死的盯著這本書。
當我走出教室時,這里仍是一片靜寂……
觀察者以第一人稱的形式描寫了教室內(nèi)的其他同學(體貌特征和服飾)和他們正在做的事情來展示自習室內(nèi)的空間布局。
星期三上午11點49分,我踏上了回家的火車。坐在我對面的年輕夫婦有一對可愛的兒女。姐姐大概有4歲,圓圓的臉蛋,白皙的皮膚,兩個大眼睛忽閃忽閃的,梳著一個可愛的丸子頭。她穿著一件黑白條紋的襯衣和背帶褲,一直嘟囔著要喝水。由于車上乘客很多,空氣不怎么流通,她的小臉上一片緋紅。媽媽幫她把襯衣的袖子向上擼了一下,我看到在她白嫩的小胳膊上印著三個花朵形狀的貼紙圖案,五個小小的指頭上涂著五顏六色的指甲油?,F(xiàn)在,她正坐在爸爸的懷抱里吃薯片,奶聲奶氣的跟爸爸講:“我做了一個很可怕的夢,你知道是什么嗎?”她講“有一天我跟姥姥出去,碰到了一個怪獸,它拿著刀子?!卑职致牶笮α诵φf:“刀子是要割你的肉嗎?”她咯咯的笑了。她的弟弟兩歲了,藍色的襯衫上印著小星星、小宇宙的圖案,穿著一個藏青色的牛仔褲,小臉胖嘟嘟的,看著非常可愛。此時他躺在媽媽的懷里睡著了。這個時候姐姐手里正捏著一個雞翅膀在津津有味地啃著,小腳在一個兒童款的小黃人行李箱上晃來晃去。媽媽看到后壓低聲音對她說:“你不辣嗎?別吃了,回頭上火了可怎么辦?”她瞪著大眼睛看著媽媽,媽媽用手指了一下旁邊的爸爸說:“去,把雞翅給爸爸?!彼怨缘陌阉f給了爸爸,自已拿起了弟弟的奶片,摳下一顆放進了嘴里。媽媽看到后,嫣然一笑,左手輕輕的撫摸著熟睡的弟弟。
觀察者在這段田野筆記的開始,將自已寫成一個回家的旅客,接著在對其他角色進行集中描述的同時將自已轉(zhuǎn)移到了臺下。一開始描寫小女孩的特征,她與爸爸的互動,然后加入了一個熟睡的弟弟,小女孩與媽媽的互動,最終以媽媽的嫣然一笑達到高潮。
我在吧臺認真的擦拭著每一個杯子,叮鈴一聲有客人到了。兩女一男,男的年齡在40歲左右,戴一副眼鏡,穿著耐克的白T恤,背一個咖色的公文包。他們?nèi)胱簏c了一壺碧螺春,然后就開始聊天。這時鄰座又來了四位女士,我趕忙去招呼她們。
四位女士中兩位年齡偏大,大約在45歲左右;那兩個年輕姑娘應該有23歲,我猜想她們是師生關系。果不其然,當我走到她們桌前,其中一位姑娘說:“鄭書記,您看看喝點啥?”那位書記接過酒水單,看了一眼說:“我來一杯西瓜汁,給你們看看”。穿牛仔外套的大眼睛姑娘接過酒水單,把它遞給了另一位女士說:“劉老師,您看看?!眲⒗蠋熣f:“今天太熱了,我點一杯冰美式吧?!敝螅瑑晌还媚锓謩e點了一杯橙汁,一杯熱可可。
觀察者描述了他在給客人點單時的經(jīng)歷,按照時間順序把他所看、所想、所見整合在一起。這種描述風格為讀者提供了一條理解觀察者思想和情感的獨特路徑。
做田野筆記一方面要注意到并描述一些“重要的”事兒,另一方面,即使會錯過可能重要的事兒,也要忽略一些“不重要”的事兒。研究者在做田野筆記的時候,應當記錄人們?nèi)粘I詈突顒又谢舆^程的細節(jié)。研究者在事情發(fā)生的時候要盡可能的把它記錄下來,否則等到日后回憶的時候就已經(jīng)忘記了很多細節(jié),寫下的田野筆記就比較蒼白、空洞。
田野調(diào)查時會涉及到與當?shù)赝林?、老藝人、傳承人的訪談。以下是筆者整理的訪談內(nèi)容。
主要問題:
1.您今年多大了?
2.您從什么時候開始學習(接觸)曲藝?
3.當時是怎樣想起來學習曲藝的?
4.說說您當年生活的環(huán)境?
5.那個時候?qū)W唱這個曲種的人多嗎?
6.說說當年您家里的情況?
7.那是您家里還有人會唱嗎?
8.當年您跟誰學藝?
9.您在學校讀過多少年書?
10.給我們講一下您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幾件事情?
訪談說明:這一部分只要是對傳承人、藝人參加演出或平時排練、所屬社團活動等方面進行訪談,了解傳承人、藝人在平時演出及社團活動的情況。
主要問題:
1.您每年大概有多少場演出?
2.您是否參加了社團?您是哪一年參加社團的?社團的名稱是什么?
3.您所在的社團,每周都有排練或活動嗎?
4.除了正常演出外,平時還是否有其他與曲藝有關的活動?
5.每次參加演出有否有經(jīng)濟收入?
6.您參加社團對您的表演或演唱是否有幫助或提高?
主要問題:
1.您有幾個孩子?他們都多大歲數(shù)了?
2.目前您的孩子在做什么?您想把此技藝傳給他們嗎?
3.您招過徒弟嗎?徒弟是哪里人?他們是怎么找上您的?
4.學會此曲種需要多長時間?一般要經(jīng)歷哪幾個學習階段才能出徒?
5.您主要用什么方法教他們?您覺得學唱曲藝最難的地方是什么?
6.您覺得還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讓您的技藝傳下去?
7.您覺得此曲種還好往下傳嗎?主要問題是什么?
8.您希望自己掌握的曲種傳下去嗎?接下來有什么打算?
主要問題:
1.您從接觸此曲種到現(xiàn)在有多長時間了?今后打算一直做下去嗎?
2.曲藝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曲藝在您生活當中占什么地位?
3.您覺得現(xiàn)在的年輕人和過去的年輕人有哪些不一樣?
4.在過去的生活中,曲藝對您影響最深刻的事情有哪些?
以上是筆者在閱讀書籍和參與田野實踐的過程中,所總結(jié)的一些心得。希望對田野研究的初學者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