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思思/江西現代職業(yè)技術學院
我國對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途徑是高職院校的教育形式。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形勢下,未來世界的競爭主要就是人才的競爭,在人才強國的戰(zhàn)略目標發(fā)展下,我國對高職院校的教育也逐漸提升了重視程度,近年來高職院校所培養(yǎng)出的人才在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了明顯的競爭優(yōu)勢。而過于重視對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對學生傳統文化的教育使得學生在文化素養(yǎng)方面有所欠缺,在新時期下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將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進而有效的提升高職院校生的文化素養(yǎng)與民族文化精神。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影響,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與理念進行了相互的交流與碰撞,外來文化不可避免的對我國傳統文化造成了猛烈的沖擊,在此過程中對高職院校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態(tài)度產生了一定影響。
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與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大多數的高職生更加青睞使用電腦、手機等方式通過互聯網技術對外界進行了解與認識。如此一來給學生生活與學習帶來了一定的便捷,并且也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造成了一定的弊端,使得學生對傳統文化書籍的閱讀逐漸的減少。理解傳統文化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對傳統文化書籍進行閱讀,但是網絡技術的沖擊使得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網絡小說與各種花邊新聞中難以自拔,導致學生與傳統文化之間相行甚遠。
我國的傳統民俗與節(jié)日是我國五千年歷史文明不斷發(fā)展中逐漸形成的民族文化瑰寶,其中蘊藏了深厚的民族文化與歷史底蘊,是中華祖先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若能有效的將其運用其中,必將極大的豐富了思想教育課程的內容與內涵。但是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對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并不感興趣,他們對于中國的傳統節(jié)日與民族文化并不了解,也不愿意花時間與精力去了解,而是盲目的追捧與崇拜西方的一些節(jié)日。例如,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等。并且樂此不疲的參與其中。
很多高職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只重視對學生進行理論的教育而不考慮學生對課程的體驗。在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中,理論教學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不能忽視對學生實踐的引導,否則思想政治教學將流于便面形式,毫無實際意義。只用將理論運用與實踐的檢驗中才能夠讓學生真正的領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培養(yǎng)學生具備高品質的行為準則的與道德規(guī)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很多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不夠重視,沒有意識到傳統文化對學生成長與發(fā)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更沒有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學中。還有些教師雖然將傳統文化融入到了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學中,但是走走形式而已,并沒有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教學,導致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中傳統文化的融入得不到良好的效果[1]。
高職院校的學生是網絡時代下最主要的新媒體使用人群,想要促進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要學會利用信息網絡技術來弘揚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迅速的占領傳統文化的網絡教育領域,利用新媒體途徑來帶領高職院校學生對我國高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進行積極地學習與探索實踐,并且大力弘揚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對此,高職院校應該構建出符合當代高職院校學生實際發(fā)展需求的網絡教育平臺,在專門的教育系統中設立傳統文化的思想政治教學單元。同時,要充分的利用微信、微博等網絡社交平臺來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推廣。此外,要積極的探究將傳統文化以通俗有趣的方式介紹給學生認識,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與認知能力。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整合為專題的視頻,通過一些列的文字與視屏介紹將傳統文化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并認識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發(fā)展歷程及世界地位[2]。
在高職院校中建設校園文化,運用校園文化活動弘揚傳統文化是高職院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教學載體??梢詫鹘y文化滲透到高職院校中的基礎設施建設與人文景觀建設中,不論是打造校園中的文化走廊還是建立文化宣傳墻都可以有效的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思想與情操形成文化的熏陶,并且對學生的心靈形成一定的凈化,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濃郁的中華傳統文化,并為之魅力進行感嘆與贊美。另外,要將傳統文化融入到高職院校的德育教育中,并且在傳統節(jié)日與重要的歷史紀念日中強化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認識。例如,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包粽子活動,并介紹端午節(jié)的來歷與相關的歷史背景;在中秋節(jié)的時候組織學生進行賞菊,帶領學生制作月餅,還可以具備中秋詩詞比賽的活動,在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中,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濃郁的傳統節(jié)日氣氛,還培養(yǎng)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與了解。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與民族自豪,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美德與優(yōu)秀傳統。進一步的落實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有效的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道德品質素養(yǎng)與精神文化建設[3]。
課堂是高職院校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徑,在弘揚傳統文化,加強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的重視思想政治課堂的重要性。要將傳統文化有機的滲透到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材中,加強思想政治教材對傳統文化的教育力度,利用思想政治課程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教學與探究。幫助學生掌握傳統文化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之間的內在關聯,另外,要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學課程體系中,教師在課堂上設立民俗文化、名家名著、傳統禮儀相關的課程讓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與熏陶,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認同。最后,可以組織學生在高職院校校園中設立新時期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相結合的社團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社團中來,通過對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知識的學習來開展一系列的社團活動,并且利用學生自身的力量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宣傳與弘揚,讓更多的學生提升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認同[4]。
綜上所述,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項漫長復雜的工作,需要高職院校中個領導者與思想政治教師對此具有高度的重視與積極的配合,進而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將傳統文化有機的融入其中,不斷的提升傳統文化教學的力度,培養(yǎng)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民族自豪感,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