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宏 朱素芳/.湘中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湖南省邵陽市大祥區(qū)城南小學
口語表達技能是小學教師的第一職業(yè)技能,良好的口語技能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普通話水平,還能讓學生輕松掌握教師傳遞的知識。因此,加強教師口語技能,尤其是那些方言特征明顯的教師的口語技能至關重要。接下來,談談對小學教師口語技能訓練的幾點思考。
“教師口語”這一課程是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的必修、基礎課程,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是,很多師范類院校的教師、學生都存在輕基礎、重專業(yè)課程的現象,都沒有認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甚至一些專業(yè)院校都沒有開設該課程,導致學生在這方面的訓練十分不夠。
現階段,很多院??谡Z教材編排過程中主要涉及到普通話語音、交際口語以及教師職業(yè)口語訓練三個部分,看似體系完善,但很多教材都嚴重缺乏訓練材料,更不用說有規(guī)范、有效的聲像輔助材料了,導致實踐效果很差,從而嚴重影響學生口語技能水平的提升。
一般來說,各大高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個地方,地域差異十分明顯,不同的學生說著不同的方言,這些方言在詞匯、語音甚至語法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別,且學生長期說著方言,要想在短時間內改變是非常難的,這些都大大增加了規(guī)范口語教學的難度。
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體制的影響根深蒂固,一直以來,很多教師仍然是教學課堂的主體,采用“灌輸式”理論教學模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很容易產生抵觸、厭學心理,而口語技能訓練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會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降低教學效果。
所謂課堂教學結構,具體來說就是教學組織形式,立足于教和學的實際需求而設置合理的教和學的時間。針對教師口語者們課程,教師應基于口語能力構成要素,把每堂課細分成新知識講解、發(fā)聲訓練、朗讀及說話訓練四大塊,并結合各個模塊的核心來設計具體教學內容,設置不同模塊的教學時間。如,針對“輕聲”這一知識開展教學活動時,四個模塊的訓練內容、訓練時間應始終根據“輕聲”這一主題來設計,選擇《匆匆》這篇散文為素材,細數第一段中的87 個音節(jié),可以發(fā)現屬于輕聲的有28 個,是與本章節(jié)知識點非常吻合的素材,教師可以借此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輕聲的意義,從而有可以進行實際訓練,且在進行說話訓練時,都可以讓學生自己有意識的編寫一段話,且這段話必須包含多少個輕聲語句。
如此一來,不僅滿足了教師培養(yǎng)學生口語能力的需求,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集中課堂注意力。毛主席曾經說過“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要想成為將理論知識轉化成實際能力,是需要經歷“思考—實踐—思考—提高”這一過程的,因此,只有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根據實際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教學比例,為學生創(chuàng)造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訓練,且這些必將會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學生大腦皮層興奮區(qū)不斷變化,進而能夠持續(xù)集中學生注意力,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與積極性。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教師作為教學組織者、指導者,要將大部分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把控好課堂節(jié)奏,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最終提升學生口語技能。具體來說,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精講。在講解新課之前,教師應要求學生預習,并布置預習任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有選擇性的講解重難點知識,略講那些學生看一眼就能明白的內容,從而保證學生的課堂訓練時間?;诖?,教師要相信學生,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以“輕聲分布規(guī)律”這一知識點為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前自學,或者在課后布置相關有利于幫助學生鞏固記憶、理解和掌握的作業(yè),進而將大量的課堂時間用于指導學生如何正確辨別輕聲,并進行具體的發(fā)音訓練。
第二,加強訓練。首先,教師應高度重視訓練效果。開展教師口語課程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將理論知識轉化成具體的語言實踐,因此,練習不能僅僅局限于小語言單位,應加強語流訓練。如,在進行“后鼻韻母”口語訓練時,教師可要求學生結合本節(jié)知識點,自己設計語句,且這些語句中必須包含后鼻韻母,然后班級學生共同分享,最終選出含有后鼻韻母最多、發(fā)音最準、語句最合理且流暢的學生,進行表揚。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指出學生在表達過程中,語調、重音、語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指導,即使涉及到一些還未講的知識,學生也是能夠自己領悟的。其次,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在訓練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可以利用所學知識來評價別的學生的訓練情況,如此有利于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理論知識,這對學生來說,不僅是復習所學知識的過程,也是訓練學生口語技能的過程,同時還能有效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作為教師,要全程參與,及時發(fā)現學生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指正。
現階段,大學生群體中,90 后00后占據半壁江山,他們年輕活潑、興趣廣泛、思維活躍,且具有很強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討厭“灌輸式”理論教學法。且隨著我國高校擴招政策的深入實施,大學生整體素質普遍下滑,很多大一新生找不到學習目標,且學習目的性很強,導致他們都嚴重缺乏學習興趣與熱情,且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較差的人際交往能力?;诖?,教師應注重增加課程教學趣味性,從學生的興趣愛好著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具體可從以下幾點開展:
第一,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技術在高校教學中的普及,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與水平?;诖?,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體地位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現階段教學需求,充分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是必然。在教師口語這一課程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豐富課堂信息內容,將理論知識進行多感官化、多樣化展示,從而將抽象、晦澀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進而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掌握。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名家朗誦系列視頻、音頻,讓學生感受喬榛等語言大師的語言魅力。教師還可以將一些優(yōu)秀的口語訓練素材發(fā)送到班級微信群中,讓學生突破時空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傾聽訓練。由此可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從而大大提升教學質量與水平。
第二,加強互動,提高訓練強度。教師口語這一課程的關鍵就在于“訓練”二字,但如果訓練內容長期重復,也會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產生抵觸、厭煩心理。所以,教師可以采用不同方法來引導學生互動訓練,活躍訓練氛圍。如,學習完章節(jié)理論知識以后,教師可以即刻安排朗誦、演講、新聞發(fā)布會、相聲表演等口語訓練。如,在模擬“新聞發(fā)布會”時,教師可以以當下最熱的問題為背景,讓學生去了解相關背景,然后模擬新聞發(fā)布會,不僅訓練了學生普通話,還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應變能力,也能讓學生了解這種官方、正式場合下,如何運用嚴肅、官方的書面語,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此外,教師應建立班級微信群,讓學生能夠實時提出口語訓練問題,并及時為其答疑解惑,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課堂教學進展,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
第三,成立班級口語訓練小組?;趯W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以及普通話水平來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配一名普通話學生較高的學生,輔導學生加強口語訓練。教師要定期或者不定期檢查小組訓練進度、訓練情況,從而能夠實時掌控教學進度。這種小組合作訓練法,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口語技能水平,還能有效增強學生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讓學生全程處于口語訓練氛圍之中,從而大大提升口語水平。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方法必須要教師全程介入和指導,否則無法確保訓練效果。
綜上所述,口語交際是人們的必備生活工具,也是一種藝術、一種能力,高校,特別是師范類廣大師生必須高度重視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多種方式、多種途徑進行訓練,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口語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