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柳/西南交通大學(xué)(犀浦校區(qū))哲學(xué)與歷史研究所
提到“無為”,我們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老子及道家思想,想到漢初清靜無為的黃老之術(shù)。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孔子在《論語》中明確提出了舜的“無為而治”??鬃拥摹盁o為”與道家的“無為”不同,道家“無為”是純?nèi)粺o為,而孔子的“無為”是有為而無為。
“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論語·衛(wèi)靈公》)”。孔子的“無為”二字,只出自這里。這里的“無為”不是一種類似道家自然無為。
要理解孔子的“無為”,必須先從舜的治國開始。在《尚書·虞書·舜典》中記載,舜在攝政二十八年期間之后,“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群神。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從記載中看到舜在攝政期間,做了很多事情。修訂歷法、舉行祭祀、巡守四方、劃定州界、疏通河道、名典正刑等。既然舜做了這么多的事情,就不好解釋孔子對于舜“無為而治”了。
何宴在《論語集解》中注“無為而治”為:“言任官得其人,故無為而治”??鬃釉凇墩撜Z·泰伯》中說:“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由此觀之,孔子所謂舜的“無為而治”,在一方面是因為舜能選賢舉能,知人善任。孔子的弟子子夏也說,“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保ā墩撜Z·顏淵》),可見孔子認為舜和商湯管理國家最突出的地方就在于能在眾多人民中選擇賢能幫助處理政事,使國家的治理能夠到達一種比較好的狀況。
舜的“無為”實際上是一種有為后的無為。在舜攝政的二十八年時間里,勤于政事,兢兢業(yè)業(yè),將國內(nèi)大小事務(wù)一一處理,并明晰制定制度,排除各種隱患,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在他長時間處理政務(wù)的時候,已熟悉并深入了解了各種事情,積累了大量經(jīng)驗,對于各種事物都能成竹于胸。舜即位后,任命了禹、皋陶、夔、稷等人負責(zé)各項事物,自己則減少很多事物。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舜一方面能將各項事物分化,任命賢良負責(zé),這必須依賴長久治國的經(jīng)驗;另一方面,能夠知人善任,也是舜自己的一種能力。所以說,舜的“無為”,并不是簡單的清靜無所作為,而是一種有為而無為,應(yīng)該是一種孔子的政治理想?!盁o為”這兩個字暗合了孔子“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涌而歸”的理想的生活方式。
孔子在說舜的“無為而治”具體是什么的時候,用了“恭己”、“正南面”兩個詞。
清劉寶楠在《論語正義》中說:“‘恭己’者,修己以敬也。……‘正南面’者,正君位也?!抖Y·中庸》云;‘《詩》云:“不顯為德,百辟其刑之?!笔枪示雍V恭而天下平?!秉S克劍在《<論語>解讀》中說:“這里說的‘恭己’,即是恭謹?shù)芈杉阂孕摒B(yǎng)德性,而‘正南面’則是指‘正’君主的名分以求‘君君’?!薄盀檎咦孕薜滦小⒆哉渖硪员砺侍煜?,天下以德為尚而名正言順,如此治理邦國,孔子稱其為‘無為而治’?!北疚恼J為劉寶楠先生和黃克劍先生的解讀十分中肯,比較符合孔子的“無為而治”理想??鬃诱f的“無為而治”,從一方面看表現(xiàn)為一種“恭己正南面”的狀態(tài),即錢穆先生在《論語新解》中對此的解讀:“恭己自守,南面在朝,群賢分職,己只仰成。舜承堯后,又得賢,故尤不見其有為之跡”。孔子理想的“無為”的治國狀態(tài)就是君主在做好了一切安排之后,只需要自己恭恭敬敬,端坐在南面天子之位,不需要其他有為的動作,便能做到“不下席而治天下”。另一方面,孔子的“恭己正南面”也可看做是一種過程,通過這樣達到“無為而治”的目的。這樣,“恭己正南面”就理解為一種手段。我們可以在孔子的《論語》中找到相關(guān)的與“恭己”、“正南面”思想相同的表述。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保ā墩撜Z·為政》)孔子借北辰之喻,教導(dǎo)統(tǒng)治者應(yīng)該注重道德修養(yǎng),就可以像北辰一樣,只需要“居其所”就可以達到“眾星拱之”的“無為”狀態(tài)??鬃右恢弊⒅亟袒溃瑥娬{(diào)以身作則,正人先正己的政治主張。統(tǒng)治者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是為政的重要方面??鬃诱J為治理天下,關(guān)鍵不是制定法律政策去約束人,而在于提高統(tǒng)治者的道德修養(yǎng),倘若統(tǒng)治者能夠作出表率,就可以達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的狀態(tài)。在《尚書·虞書·大禹謨》中,舜對禹說:“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賢??饲谟诎睿藘€于家,不自滿假,惟汝賢。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在這里,舜對“賢”與“莫與汝爭”的關(guān)系作了一種和道家類似的辯證分析。禹能“降水”,是一種莫大的功勞;能“勤于邦”,能“儉于家”,而不自滿,是“賢”的表現(xiàn)。有了這么大的功勞,還能做到不自滿,不爭功,在“恭己”方面,在道德修養(yǎng)上已經(jīng)達到理想狀態(tài),所以天下沒有能與之相比的,從而達到至高的境地??鬃釉谙韧踔?,專門挑出舜為“無為而治”的代表,一方面可能是舜能夠知人善任,選舉賢才,分職治理,從而使自己能夠不用做太多事就能治理好國家,另一方面,可能也與舜對禹說的這番話中包含了能處理好各種政事并且道德修養(yǎng)已至至高,從而達到有為而無為,無為而又無所不為的境地有關(guān)。
“正南面者,正君位也?!保▌氶墩撜Z正義·衛(wèi)靈公第十五》)“正南面:正君主名分以為所謂‘君君 ’?!咕鞯难孕泻嫌诰鞯拿??!保S克劍《<論語>解讀》)“正南面”有兩層含義。一是君主做好自己應(yīng)做的事,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君主這樣一個身分。二是孔子的正名思想。“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汲?,父父,子子。’”(《論語·顏淵》)馮友蘭先生指出,“如‘君’之名之定義之所指,即君之所以為君者?!汲?,父父,子子’,上君字乃指事實上之君,下君字乃指君之名,君之定義。臣父子均如此例。若使君臣父子皆如其定義,皆盡其道,則‘天下有道’矣”。
不管怎么看,“恭己正南面”的“無為而治”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無所作為,而是有為而無為。
孔子在《論語·泰伯》中說:“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睆堘纺晗壬赋觯骸皥虻聵I(yè)廣大,功濟生民,而百姓不知其所以,故謂之則天。則天并非無所作為,故說‘其有成功’,‘其有文章’??梢哉f是有為之極以至若無為??鬃铀^天,根本不是靜的,雖然不言,而運行無息,生物不已,常在動中,不過‘無聲無臭’而已?!?孔子所說的天,有時指主宰之天,有時也指自然之天??鬃釉凇墩撜Z·陽貨》中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薄疤臁彪m然“無言”,但是具有規(guī)定萬物規(guī)則,生養(yǎng)萬物的功能,所以孔子說“唯天為大”。從這里我們可以理解張岱年先生說堯“則天”的含義。
作為主宰之天和自然之天,“天”的含義與“天下有道”中的“道”有相同之處。“道”在這里有規(guī)則和規(guī)范之義,具體就是說“禮樂征伐出自天子”的規(guī)則??鬃釉凇墩撜Z·衛(wèi)靈公》中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卞X穆先生講此段說:“自有人類,始則渾渾噩噩,久而智德日成,文物日備,斯即人能弘道。人由始生,漸至長大,學(xué)思益積益進,才大則道隨而大,才小則道隨而小?!笨鬃幼⒅厝藶椋J為人發(fā)揮其作用,增長才識,修養(yǎng)道德,能夠使“道”弘大??梢?,“天”生養(yǎng)萬物,作為萬物之一的人,能夠順應(yīng)天命,體察并弘大“天”的“道”。所以,“則天”不是無所作為,天和人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
孔子的“無為而治”是一種政治理想,其實現(xiàn)必須經(jīng)過“有為”,即經(jīng)過統(tǒng)治者的修養(yǎng)德性,處理好政事,使言行合于君主達到?!盁o為”與“有為”的關(guān)系是類似于“則天”與用人的統(tǒng)一關(guān)系,是一種以“無為”為目標,經(jīng)過“有為”而達到“無為”的狀態(tài)。